『皇帝的舊衣』價值千萬 龍袍 龍年趣話『龍袍』收藏 龍年將至,與『龍文化』相關的話題開始火熱。在收藏界,與『龍』有關的傳統藝術品更是不勝枚舉,在這些珍貴藏品中,又大多與皇家有關,其中,龍袍又應該是最炫目的。 大部分龍袍在故宮散落民間非常少 龍袍就是對皇帝所穿衣服的俗稱,其實,這裏面的學問可大了,因為在古代,龍袍是只有皇帝才能穿的,而且種類很多,可分為朝服、袞服、吉服、常服和行袍5種。常服和行袍是皇帝日常所穿服裝,而朝服、袞服、吉服則是行大典或接受朝拜時才穿的禮服,可以視為『工作服』,但是據說皇帝一年穿朝服的次數也不會超過5次,所以彌足珍貴。 現存於世的龍袍中,以清代龍袍居多。而宮廷服裝之所以『金貴』,是由於其工藝價值高。據專家介紹,清代宮廷服裝是中國頂尖的織工藝人設計、製作的,其紋飾、規制非常精細、嚴格,都是用最好的蠶絲紡出的面料精製而成,不僅運用了金銀線,還把孔雀羽毛與絲線織在一起,做工、顏色搭配無可挑剔,光刺繡針法就有平針、套針、平金、釘線等10余種,做一件龍袍起碼需要三四個人花上一兩年時間。由於龍袍存於民間的非常稀少。目前國內最大的龍袍收藏單位是北京故宮,在其收藏的13萬件珍貴絲織品中,有2萬餘件是皇家龍袍。 當年做件假龍袍可是重罪 皇家龍袍中的龍形圖案也有不同的講究。馬未都曾經在一次講座中展示過一件明代龍袍的半成品,看得出來,龍袍的製作過程是先製成整塊的『龍袍布』,然後再用整塊布挖製成為龍袍,而明代龍袍的圖案佈局也更加大氣,正面是一條龍,背面是兩條龍。而清代的龍袍上有九條龍,它們所處的位置標誌着皇帝的身份。龍袍的胸、背正中各有一條正龍,下裳下部前後各有兩條行龍,兩肩各有一條過肩龍。這樣,無論從前後哪個方向看,皇帝的身上都是五條龍,隱含『九五之尊』的意思。此外,還有一條龍隱藏在下裳的內襟上,被掩蓋住了,這是代表皇帝自謙的意思。 據老玩家介紹,收藏龍袍還有一個最大的優勢,就是不容易上當,因為比起數量龐多的贗品書畫與贗品瓷器,市面上很少能遇到贗品龍袍。因為龍袍的真假、新舊很容易分辨。當年沒人有膽量敢仿造龍袍,因為那意味着篡位謀反,是要滿門抄斬的,誰敢仿造呀。而後人即使想仿製也不太可能,因為現在絲綢的織法和以前已大不一樣,從織物紋理、織法、經緯的疏密上,可以一眼看出真偽。既然那麼容易被識破,造假的自然就少。而且從工藝和材料的成本來計算,仿製龍袍的成本也太高。如果要仿製一件龍袍,花的錢和買一件真龍袍的錢也差不多了,無利可圖,自然假貨就少。 宮廷服裝的收藏價值會越來越高 而談到龍袍的特殊工藝,就不能不談談緙絲,緙絲是一種將繪畫與絲織相結合的特殊織繡工藝,在絲織品中被列為最高品級。它始於隋唐,在清代進入全盛時期。緙絲技藝在清末曾一度失傳,後來幾乎完全停業,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才在蘇州得到恢復。緙絲的工藝極為精細。先要在織機上裝好經線,下襯畫作或書稿,織工透過經絲用毛筆將畫樣的彩色圖案描繪在經絲面上,然後再分別用小梭依花紋圖案分塊緙絲。製作一件緙絲作品要花費大量時間,經過十幾道工序。 一般來說,完成一件一寸見方的緙絲作品需要一個月的時間。在清代,緙絲作為皇家貢品,不允許平民收藏,因此現在緙絲的傳世品並不多見,有『一寸緙絲一寸金』之稱。而龍袍大都是緙絲製成。 2006年,一件罕見的乾隆鑲珠龍袍,在香港蘇富比曾以1468萬元成交,成為當時清朝織繡拍賣紀錄。2008年,一件缺少馬蹄袖、袖子和雲領的清代雍正龍袍在嘉德也曾以69萬元成交。有業內人士認為,與宮廷瓷器相比,宮廷服裝是皇帝最親近的物品,而且製作耗時長,其中緙絲工藝是瀕臨失傳的工藝,這是宮廷瓷器不具備的優勢。而與宮廷瓷器最高几億元的拍賣價格比,目前,中國宮廷服裝的市場價格應該還處於低位。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