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2012 我的教育期待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1-10 00:0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579|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朱永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2012 年,許多教育改革的舉措就要正式推出,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許多任務,就要『揚眉劍出鞘』。 ...

朱永新(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民進中央副主席、中國教育學會副會長)

2012年,許多教育改革的舉措就要正式推出,中長期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綱要提出的許多任務,就要『揚眉劍出鞘』。無論是擇校矛盾的化解,還是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升學;無論是高考的突圍,還是行政化的去除;無論是以政府為主導的學前教育新體制的確立,還是職業教育法修正案的出台;無論是教育督導的相對獨立,還是教育經費達到GDP4%,可能都會陸續實現。我們難以預料,究竟我們的教育改革能夠走多遠,但是開弓沒有回頭箭,綱要不能夠成為一個『畫餅』。在諸多任務中,我覺得最關鍵的是大力推進教育公平,解決農村教育的短板和城市的擇校問題。政府應該按照公平優先的原則配置教育資源,着力解決幾個老百姓最關注的教育難題,取信於民。

潘懋元(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名譽院長)

20107月公布並實施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已經進入第三個年頭。這一寄託着人民美好願望和教育強國夢的藍圖,一年半來,各地紛紛為之出台了許多實施規劃、條例、方案,【綱要】所提出的10個重大項目和10個重大改革試點也都啟動,有的已經實行。熱氣騰騰,形勢喜人。但也出現了一些缺乏論證,不符合【綱要】立意,違反教育規律,不符合學校師生和社會群眾利益的做法。例如,以平均主義思想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簡單化地將民辦教育分為非營利與營利兩大類,實施不同的管理,行政化傾向未見克服反而在有些地方和學校有所加強……寄語教育工作者,特別是教育研究工作者,為推動符合【綱要】本意的實踐,為建設教育強國,迎來教育的春天而努力。

孫雲曉(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員)

在我的心目中,現代教育一定是離人越來越近的教育,絕不會是離人越來越遠的教育。也就是說,現代教育是以人為本的教育,關注人的健康,關注人的需要,關注人的心靈世界。

在我的心目中,現代教育一定是讓人越來越強的教育,絕不會是讓人越來越弱的教育。也就是說,現代教育是富有活力的教育,強悍人的體魄,強化人的創造力,強大人的信仰力量。

在我的心目中,現代教育一定是令人越來越美的教育,絕不會是令人越來越丑的教育。也就是說,現代教育是真善美的教育,引導人以真理為友,以道德為魂,以藝術為趣。

汪金權(『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湖北蘄春四中教師)

在龍年裡,希望所有學校都能開一節活動課,讓孩子們參加有興趣的活動,增強學校的吸引力。如果孩子們矯如龍,健如虎,智慧一天天增長,教育就有希望。要讓每一個學生都成人;不求人人升學,但求個個成才。學習是一輩子的事,如果中小學階段(被)教育、(被)訓練、(被)考試過度,以致於害怕學習,那實在是一種失敗。學生當然都想考個高分,但決不僅僅是為了考試而學習。學習的質量取決於思考的質量;老師要把思維訓練作為核心,帶着學生讀書,帶着學生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我希望孩子們能快樂學習、高效學習、健康成長!

王振洪(浙江金華職業技術學院院長)

校企合作是高職教育領域出現頻率最高的關鍵詞,經歷了『企業配合』的單向性、淺層次合作,到『校企聯合』的雙向性、中層次合作,再到『校企一體』的交互性、深層次合作的發展。期間,高職院校不斷拷問自己,『應該選擇什麼樣的企業合作』、『如何與企業合作』;企業則從『參與了有什麼好處』的疑惑心態逐步轉向『如何參與到人才培養的前端』的積極心態,學校和企業在不斷深化的校企合作中漸行漸近。實質上,校企之間關係密切主要是基於雙方對各自利益考量的價值趨同。一方面,企業為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提出了多層次、精細化、高標準的人才需求;另一方面,高職教育要增強吸引力,必須提升滿足人才需求的能力,乃至創造需求、引領需求。

石蘭松(『最美鄉村教師』、廣西壯族自治區上林縣大龍洞村刁望教學點教師)

在偏遠農村地區的留守兒童,亟須我們傾注更多的愛和關懷,讓他們的心也能有一個家。在新的一年裡,我希望社會各界攜起手來,關心關愛留守兒童。首先,對鄉村教師進行兒童心理健康和道德法制教育培訓,指導其抓好對留守兒童的心理健康教育和道德法制培訓。其次,通過舉辦『特殊家庭培訓班』、『爺爺奶奶培訓班』等,抓好對留守兒童家長的培訓,指導他們掌握一些正確教育留守兒童的方法和理念。最後,社會各界還可以動員更多的愛心人士『點對點』地充當學齡留守兒童的『愛心爸媽』,並投入一定資金設置『親情電話』,同時在學齡兒童中加強合作學習和特長培養,使他們在『家』的氛圍中健康快樂地成長。

楊東平(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

近年來,『兩會』代表委員、許多專家學者一再呼籲重視農村教育『空心化』、邊緣化的現實。教育部也數次出台文件強調農村撤點並校不能一刀切,不能影響農村學生的教育機會。最近,溫總理在全國農村工作會議上態度鮮明地提出『農村教學點撤併要十分慎重,充分考慮學生上學方便和交通安全。』但是,在行政力量的推動下,這一趨勢似乎依然強勁而難以改變。今天,我們需要正視和回答這樣的問題,農村教育的功能、價值究竟是什麼?農村教育的現代化就是取消農村學校嗎?我們需要汲取前輩教育家和『五四』教育文化的資源,需要借鑑亞洲國家社會現代化的有效經驗,探索真正符合農民和農村需要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現代教育。

呂文清(北京海淀區校外教育研究室主任)

教育本是心靈的體育館,是提升幸福指數的力量和源泉。課堂教學能否帶着溫暖和心靈,作業能否讓學生有點心動,課外實踐能否讓學生喜歡得像玩遊戲,老師可否風趣幽默讓學生像追星一樣着迷,家長和孩子可否共讀一本書,教育管理是否更關注人文精神,學校是否更有文化品質魅力。

以斯道覺斯民。這3年、這6年、這9年、這12年、這16年、這19年、這22年,這美好的童年、美麗的少年、活力的青年,我該拿什麼奉獻給他?教者,教情商、教思想、教學習力、教理解力、教思維力、教心智、教精神、教快樂、教幸福,貴以求真。學者,學玩商、學思考、學情趣、學方法、學創新、學學習力、學生活力、學做人、學快樂、學幸福,貴以謀道。有精神謂之富。讓我們共同期待!

楊連升(雲南省德宏州芒市教育局局長)

教育規劃綱要進入實施的第三年了,從事教育工作24年的我總想問三個問題:學生時代的我健康快樂嗎?我的學生健康快樂嗎?今天的我為學校做了什麼?

這幾年我經常主動到學校聽師生國旗下的講話,我和校長們達成了一個共識:一個團隊把一個事做到底、做到極致就是最好的管理,而這個團隊裡師生缺一不可;去學校參加家長會,我與校長們得出一個共同的看法:教師決不能做功利教育的推動者,而要學會和家長平等溝通和交流。我越發覺得,只有尊重教育規律和學生身心發展規律,才能提高質量、促進公平,才能讓學校真正成為師生的樂園。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