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来去匆匆孔子像 支持者认为孔子思想是几千年中国思想的代表,立像是理所应当的,是弘扬中华文化,重建精神家园等一系列文化建设行动中的一个新亮点和新标志。孔子像将成为天安门地区又一个文化新地标。反对者认为封建制度下被利用的孔子思想是中国人民几千年被奴役的根源,早就该扫入历史垃圾堆。甚至极左的声音认为,孔子像的出现是一种“封建的复辟信号”,“孔子像立起这一天,就是中国人民反封建斗争在新条件下的一场持久战的开始!” 外媒如英国《独立报》报道称,这“标志着孔子这位学者、思想家以及教育家在中国的高调复兴”。加拿大的《环球邮报》称,孔子思想在中国复兴,是因为“当今中国社会有不少问题需要得到解答”。美国媒体的报道分析认为,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人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社会变化,孔子对道德的强调,容易引起共鸣。这些外媒的报道和评论,都是国内媒体引述的,至于其中做了哪些选择取舍,公众就不得而知了。 国家博物馆方面显然没有料到孔子像的落成会受到这么“隆重”的关注,面对蜂拥而来的大量采访函,只得表示“暂且一概不接受”。 戏剧性的是,100天之后,这尊孔子像被连夜迁走。“孔子像事件”再度发酵。 国博方面对整个过程给出的解释是:根据改扩建工程整体设计,在国博的馆内西侧南北庭院设立雕塑园,将陆续为中华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设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最初暂安放在国博北门外。目前,庭院建设已竣工,按设计方案,将孔子塑像移至国博西侧北庭院内雕塑园。 子曰:整来整去,老夫也没整明白。 2、年内“三馆”全免费 中央财政今年为“三馆”免费开放投入18亿元,分别按50%和80%的补助比例重点对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和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东部地区所需经费由地方财政自行解决,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 多年以来,普通民众鲜有去“三馆”等公共文化场所享受精神大餐的意识,其原因恐怕并不在于门票收费。但不管怎么说,免费开放总是好的,毕竟只有先“登堂”了,才有可能“入室”。 3、作家联名讨百度 “ 该声讨书还列举百度MP3的出现,导致中国唱片业的整体萎缩一例,表明“如果放任百度继续侵害权益,将无法凭此生活,只能放弃写作事业”。 9月,百度关闭了文库文学类别,宣称要通过阅读开放平台与版权方实现开放共赢。11月初,韩寒、慕容雪村等4位作家分别起诉百度,要求关闭百度文库,公开道歉并赔偿相关经济损失。 有关著作权的争议与诉讼由来已久,其核心仍是利益之争。 4、“五道杠”与“绿领巾” 5月初,作为中国少先队武汉市总队副总队长、武汉市某小学学生黄艺博因其佩戴着全国罕见的“五道杠”臂章,以“官相”照片蹿红网络,成为各路媒体评论的热点。 黄艺博父母在媒体上公布的其经历令网友大感惊讶:两三岁开始看新闻联播,7岁开始坚持每天读《人民日报》、《参考消息》,13岁已在全国重要报刊上发表过100多篇文章,并将其近3000元稿费和变卖废品赚来的零花钱都用在资助与看望孤寡老人。已获得“全国百名优秀好少年”、武汉市首届“十大孝星”等荣誉。他本人在自己的博客中称,开通博客“是想表达自己为了‘中华民族之复兴,续写汉唐之盛世’的修身齐家、济世安邦之信念、气度、襟怀、理想和抱负”。 这些在成人世界里司空见惯的东西投射到这位据称“上网只关注国内外新闻大事,从不玩游戏”的小学生身上,顿让网民升出“重口味”之感。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一个并没做错什么的孩子化身成“五道杠少年”,成为了揶揄权威和反讽现实的标本。 10月,西安市某小学为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要求这些学生进行佩戴。据该校教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所以学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绿领巾,“以资激励”。后,媒体又曝出包头某中学向部分“优生”发放“红校服”,意为“树立榜样”;山东枣庄某中学据成绩好坏,向学生发放红、黄、绿三种颜色之作业本――称之为“分层次作业”。如此特“色”教育,竟而至于层出不穷,实在叫人……还是那句话:孩子没有错。 5、故宫身陷“三重门” 窃案既破,故宫博物院向警方赠送“撼祖国强盛,卫京都泰安”的锦旗。网友质疑称,“撼”字应为“捍”。故宫先是回应“锦旗上的字和‘撼山易,撼解放军难’里的‘撼’字同义”,而后又再次表示,做锦旗前请教过专家,坚称用字没错。“错字门”事件也随之升级,关于“撼”字的讨论从网上延伸到了现实社会,一些学者也出来指正,认为锦旗用字确实是错别字。 失窃案和错字风波后,央视主持人芮成钢在其微博上爆料称,故宫的建福宫已被改成一个全球顶级富豪们独享的私人会所,500席会籍面向全球限量发售。“会所门”让本已焦头烂额的故宫再度坐到火山口上。此后故宫坚称,不存在也不可能有所谓的顶级富豪私人会所,但很快有知情人公布了建福宫会所方面发的《紫禁城建福宫入会协议书》,并配以图片。在巨大舆论压力下,故宫官方微博回应,称“建福宫成会所”系下属公司擅作主张。 有论者将此“三重门”概括为失守失语失明、丢物丢人丢魂,可谓辛辣到位。 但是没完。此后的故宫颇有点“墙倒众人推”的意思,“哥窑门”、“瞒报门”、“拍卖门”、“屏风门”、“封口门”、“逃税门”……“门门”洞开,虚虚实实,实令这一文化重镇斯文扫地,狼狈不堪。 紫禁城是明、清两代24个皇帝的皇宫。“紫”,喻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为天帝所居,有“紫微正中”之意;“禁”,意指皇宫乃是皇家重地,闲杂人等不得来此。故宫博物院建立于 6、清华“穿上”真维斯 对此,清华大学回应称,为校园建筑物命名是国内外学校筹集资金的“通行做法”,第四教学楼被命名为“真维斯楼”的同时,按惯例保留原有称谓,所捐款项用于“教学楼的维修和设备更新”。 25日夜,几名清华学生漆泼企业铭牌,清华大学次日将铭牌摘下,同时将“真维斯楼”字号改小。 实际上,这并不是清华第一次为教学楼进行商业冠名,早在2003年,台湾裕元集团曾捐助清华大学最大的教学楼第六教学楼的建设,六教因此也叫“裕元楼”。此外,还有其他一些特定专业楼宇也被企业冠名,比如清华新闻学院的楼叫宏盟楼,宏盟集团即致力于广告、行销和公司传播的奥姆尼康集团,还有新建的清华・罗姆电子工程馆,就是以电子类企业罗姆命名的。但“真维斯楼”却显见地不见容于清华师生与公共舆论。事后有人做过统计,“真维斯楼”连续5天高居新浪微博话题排行榜前五名;在百度里搜索“真维斯楼”和“清华”这两个关键词,从 无独有偶,同时期暨南大学主教学楼被冠名“富力教学大楼”,也引来诸多质疑。 企业做慈善无可厚非,大学接受捐赠也本无可厚非。以慈善之名行广告之实、弃大学精神紧逐铜臭则活该落得讥诮满地。说个绕口令:好事要好好做,做好事要做好。 7、茅奖遭空前质疑 相较于往届,本届茅奖评选在评委的遴选、评奖的方式、评奖的过程上,都做了较大的变动与变革。 3月份,评奖办公布了最新修订的《茅盾文学奖评奖条例》,明确了本届大奖的评奖标准、评奖程序及评奖纪律等细则。 不过,上述质疑并不值得深辩。 最终5部获奖作品公布,得票最多的《你在高原》因长度(10部39卷450万字)引发读者“常识性质疑”:评委是否有精力全部看完?质疑者中不乏专业人士,比如《收获》杂志执行主编程永新等。针对质疑,评委们做了五花八门式回应。 此外,曾多次“炮轰作协”的作协会员阎延文批评评委违规不作回避等,也引起了广泛关注。 铁凝曾说过:我们在裁判作品,社会在裁判我们。形象地概括了本届茅奖的评选。 8、《中县干部》受关注 10月下旬,《中国青年报》冰点特稿又通过对冯军旗的深度采访,再现了论文写作历程与中县的政治生态。也使得冯军旗与《中县干部》再度引起讨论。 《环球时报》有文章批评论文“有悖学术伦理”,系“卧底式研究,违反学术道德”,但更多的评价是正面的、肯定的。比如有评论称:郡县治,天下安,这份以1978年为起点的基层政治研究,为中国未来的改革路径选择,提供了一个真实而残酷的考察样本。 引起广泛关注的“政治家族”是冯整篇论文中第七章(共9章)的一节,是作者自我评价的“主要贡献”中的1条(共9条)。《中县干部》正式出版后,对它的评价可能更全面、更客观。 9、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 《决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体要求与到2020年文化改革发展奋斗目标。并从6个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举措。一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二是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三是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网,让群众广泛享有免费或优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四是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五是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加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学的文化管理体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产品生产经营机制,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配置中的积极作用,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六是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有分析称,此为自2007年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贡献。 10、广电总局“限令”频 10月下旬,广电总局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提出从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