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來去匆匆孔子像 支持者認為孔子思想是幾千年中國思想的代表,立像是理所應當的,是弘揚中華文化,重建精神家園等一系列文化建設行動中的一個新亮點和新標誌。孔子像將成為天安門地區又一個文化新地標。反對者認為封建制度下被利用的孔子思想是中國人民幾千年被奴役的根源,早就該掃入歷史垃圾堆。甚至極左的聲音認為,孔子像的出現是一種『封建的復辟信號』,『孔子像立起這一天,就是中國人民反封建鬥爭在新條件下的一場持久戰的開始!』 外媒如英國【獨立報】報道稱,這『標誌着孔子這位學者、思想家以及教育家在中國的高調復興』。加拿大的【環球郵報】稱,孔子思想在中國復興,是因為『當今中國社會有不少問題需要得到解答』。美國媒體的報道分析認為,隨着經濟快速發展,中國人面臨着越來越多的社會變化,孔子對道德的強調,容易引起共鳴。這些外媒的報道和評論,都是國內媒體引述的,至於其中做了哪些選擇取捨,公眾就不得而知了。 國家博物館方面顯然沒有料到孔子像的落成會受到這麼『隆重』的關注,面對蜂擁而來的大量採訪函,只得表示『暫且一概不接受』。 戲劇性的是,100天之後,這尊孔子像被連夜遷走。『孔子像事件』再度發酵。 國博方面對整個過程給出的解釋是:根據改擴建工程整體設計,在國博的館內西側南北庭院設立雕塑園,將陸續為中華文化名人塑像,第一尊完成的是孔子像。因庭院建設工程未完工,孔子塑像最初暫安放在國博北門外。目前,庭院建設已竣工,按設計方案,將孔子塑像移至國博西側北庭院內雕塑園。 子曰:整來整去,老夫也沒整明白。 2、年內『三館』全免費 中央財政今年為『三館』免費開放投入18億元,分別按50%和80%的補助比例重點對中西部地區地市級和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以及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需經費予以補助,東部地區所需經費由地方財政自行解決,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 多年以來,普通民眾鮮有去『三館』等公共文化場所享受精神大餐的意識,其原因恐怕並不在於門票收費。但不管怎麼說,免費開放總是好的,畢竟只有先『登堂』了,才有可能『入室』。 3、作家聯名討百度 『 該聲討書還列舉百度MP3的出現,導致中國唱片業的整體萎縮一例,表明『如果放任百度繼續侵害權益,將無法憑此生活,只能放棄寫作事業』。 9月,百度關閉了文庫文學類別,宣稱要通過閱讀開放平台與版權方實現開放共贏。11月初,韓寒、慕容雪村等4位作家分別起訴百度,要求關閉百度文庫,公開道歉並賠償相關經濟損失。 有關著作權的爭議與訴訟由來已久,其核心仍是利益之爭。 4、『五道槓』與『綠領巾』 5月初,作為中國少先隊武漢市總隊副總隊長、武漢市某小學學生黃藝博因其佩戴着全國罕見的『五道槓』臂章,以『官相』照片躥紅網絡,成為各路媒體評論的熱點。 黃藝博父母在媒體上公佈的其經歷令網友大感驚訝:兩三歲開始看新聞聯播,7歲開始堅持每天讀【人民日報】、【參考消息】,13歲已在全國重要報刊上發表過100多篇文章,並將其近3000元稿費和變賣廢品賺來的零花錢都用在資助與看望孤寡老人。已獲得『全國百名優秀好少年』、武漢市首屆『十大孝星』等榮譽。他本人在自己的博客中稱,開通博客『是想表達自己為了「中華民族之復興,續寫漢唐之盛世」的修身齊家、濟世安邦之信念、氣度、襟懷、理想和抱負』。 這些在成人世界裏司空見慣的東西投射到這位據稱『上網只關注國內外新聞大事,從不玩遊戲』的小學生身上,頓讓網民升出『重口味』之感。在當下的社會語境中,一個並沒做錯什麼的孩子化身成『五道槓少年』,成為了揶揄權威和反諷現實的標本。 10月,西安市某小學為部分學生發放綠領巾,要求這些學生進行佩戴。據該校教師解釋稱,學習、思想品德表現稍差的學生沒有紅領巾,所以學校便為這部分學生發放綠領巾,『以資激勵』。後,媒體又曝出包頭某中學向部分『優生』發放『紅校服』,意為『樹立榜樣』;山東棗莊某中學據成績好壞,向學生發放紅、黃、綠三種顏色之作業本――稱之為『分層次作業』。如此特『色』教育,竟而至於層出不窮,實在叫人……還是那句話:孩子沒有錯。 5、故宮身陷『三重門』 竊案既破,故宮博物院向警方贈送『撼祖國強盛,衛京都泰安』的錦旗。網友質疑稱,『撼』字應為『捍』。故宮先是回應『錦旗上的字和「撼山易,撼解放軍難」裏的「撼」字同義』,而後又再次表示,做錦旗前請教過專家,堅稱用字沒錯。『錯字門』事件也隨之升級,關於『撼』字的討論從網上延伸到了現實社會,一些學者也出來指正,認為錦旗用字確實是錯別字。 失竊案和錯字風波後,央視主持人芮成鋼在其微博上爆料稱,故宮的建福宮已被改成一個全球頂級富豪們獨享的私人會所,500席會籍面向全球限量發售。『會所門』讓本已焦頭爛額的故宮再度坐到火山口上。此後故宮堅稱,不存在也不可能有所謂的頂級富豪私人會所,但很快有知情人公佈了建福宮會所方面發的【紫禁城建福宮入會協議書】,並配以圖片。在巨大輿論壓力下,故宮官方微博回應,稱『建福宮成會所』系下屬公司擅作主張。 有論者將此『三重門』概括為失守失語失明、丟物丟人丟魂,可謂辛辣到位。 但是沒完。此後的故宮頗有點『牆倒眾人推』的意思,『哥窯門』、『瞞報門』、『拍賣門』、『屏風門』、『封口門』、『逃稅門』……『門門』洞開,虛虛實實,實令這一文化重鎮斯文掃地,狼狽不堪。 紫禁城是明、清兩代24個皇帝的皇宮。『紫』,喻紫微星垣居於中天,位置永恆不變,為天帝所居,有『紫微正中』之意;『禁』,意指皇宮乃是皇家重地,閒雜人等不得來此。故宮博物院建立於 6、清華『穿上』真維斯 對此,清華大學回應稱,為校園建築物命名是國內外學校籌集資金的『通行做法』,第四教學樓被命名為『真維斯樓』的同時,按慣例保留原有稱謂,所捐款項用於『教學樓的維修和設備更新』。 25日夜,幾名清華學生漆潑企業銘牌,清華大學次日將銘牌摘下,同時將『真維斯樓』字號改小。 實際上,這並不是清華第一次為教學樓進行商業冠名,早在2003年,台灣裕元集團曾捐助清華大學最大的教學樓第六教學樓的建設,六教因此也叫『裕元樓』。此外,還有其他一些特定專業樓宇也被企業冠名,比如清華新聞學院的樓叫宏盟樓,宏盟集團即致力於廣告、行銷和公司傳播的奧姆尼康集團,還有新建的清華・羅姆電子工程館,就是以電子類企業羅姆命名的。但『真維斯樓』卻顯見地不見容於清華師生與公共輿論。事後有人做過統計,『真維斯樓』連續5天高居新浪微博話題排行榜前五名;在百度裏搜索『真維斯樓』和『清華』這兩個關鍵詞,從 無獨有偶,同時期暨南大學主教學樓被冠名『富力教學大樓』,也引來諸多質疑。 企業做慈善無可厚非,大學接受捐贈也本無可厚非。以慈善之名行廣告之實、棄大學精神緊逐銅臭則活該落得譏誚滿地。說個繞口令:好事要好好做,做好事要做好。 7、茅獎遭空前質疑 相較於往屆,本屆茅獎評選在評委的遴選、評獎的方式、評獎的過程上,都做了較大的變動與變革。 3月份,評獎辦公佈了最新修訂的【茅盾文學獎評獎條例】,明確了本屆大獎的評獎標準、評獎程序及評獎紀律等細則。 不過,上述質疑並不值得深辯。 最終5部獲獎作品公佈,得票最多的【你在高原】因長度(10部39卷450萬字)引發讀者『常識性質疑』:評委是否有精力全部看完?質疑者中不乏專業人士,比如【收穫】雜誌執行主編程永新等。針對質疑,評委們做了五花八門式回應。 此外,曾多次『炮轟作協』的作協會員閻延文批評評委違規不作迴避等,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鐵凝曾說過:我們在裁判作品,社會在裁判我們。形象地概括了本屆茅獎的評選。 8、【中縣幹部】受關注 10月下旬,【中國青年報】冰點特稿又通過對馮軍旗的深度採訪,再現了論文寫作歷程與中縣的政治生態。也使得馮軍旗與【中縣幹部】再度引起討論。 【環球時報】有文章批評論文『有悖學術倫理』,系『臥底式研究,違反學術道德』,但更多的評價是正面的、肯定的。比如有評論稱:郡縣治,天下安,這份以1978年為起點的基層政治研究,為中國未來的改革路徑選擇,提供了一個真實而殘酷的考察樣本。 引起廣泛關注的『政治家族』是馮整篇論文中第七章(共9章)的一節,是作者自我評價的『主要貢獻』中的1條(共9條)。【中縣幹部】正式出版後,對它的評價可能更全面、更客觀。 9、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 【決定】提出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總體要求與到2020年文化改革發展奮鬥目標。並從6個方面作出工作部署、提出重大舉措。一是要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鞏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礎。二是全面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糧。三是大力發展公益性文化事業,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公共文化服務網,讓群眾廣泛享有免費或優惠的基本公共文化服務。四是加快發展文化產業,推動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五是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加快構建有利於文化繁榮發展的體制機制。加快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建立健全科學的文化管理體制和富有活力的文化產品生產經營機制,發揮市場在文化資源配置中的積極作用,創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六是建設宏大文化人才隊伍,為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供有力人才支撐。 有分析稱,此為自2007年十七大以來,中共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第一次從文化綱領、文化目標、文化政策上闡述文化強國的『中國道路』,是我國文化發展歷程中劃時代的歷史貢獻。 10、廣電總局『限令』頻 10月下旬,廣電總局下發【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提出從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