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寧德壽寧貫木拱廊橋――福壽橋。 陳浩/CFP 中國木拱廊橋的建造歷史可以追溯到1000多年前的宋朝。如今,在浙南閩北山區保存自宋代以來的各式木拱古廊橋110多座,主要留存在浙江省慶元、景寧和福建省壽寧、屏南、周寧、建甌、政和、松溪等8縣市。 最近在浙江慶元縣召開的第四屆中國廊橋學術會上,這8個浙閩縣市簽署了『中國木拱廊橋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備忘錄,承諾舉8縣市之力,聯合向國家申報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會上還成立了中國廊橋申遺專家委員會,全力為申遺成功衝刺。 『這是木拱廊橋申遺的最佳時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評選委員會專家、美國紐約州立大學地理信息系那仲良教授表示,廊橋是中國傳統建築文化遺產的重要成就,地方政府和各界人士應重視木拱廊橋乃至傳統橋樑文化遺產的研究、保護和開發利用,應儘快將中國木拱廊橋申報為世界文化遺產。 中國廊橋研究會副會長劉傑認為,中國木拱廊橋完全符合世界文化遺產的各項標準。近年來,浙閩兩省的各廊橋留存地強強聯手、主動合作的意識非常強,完全有能力合力推動木拱廊橋申遺工作。 福建省屏南縣政協黨組書記周芬芳表示,之前浙閩兩省已有抱團兒申報『中國丹霞地貌』為世界物質文化遺產的成功案例。此次木拱廊橋再走聯合『申遺』之路,不但可行,也是唯一可取的辦法。 『申遺』是為傳承和保護廊橋,讓廊橋不會成為『遺夢』。在本屆中國廊橋學術會上,這成了各位專家的共識。在西安建築科技大學建築文化研究所所長祁嘉華教授看來,『申遺』保護的不僅僅是廊橋,更是廊橋文化:『廊橋周邊的古村落、當地的民俗民風活下來,廊橋也就活下來了,申遺才算成功。』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