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是書院改制110周年。110年前,清廷正式決定將傳統書院改制爲近代學堂。反觀當時,書院改制是唯一選擇嗎?書院自身的活力衰敗了嗎?在近期舉行的『紀念中國書院改制110周年國際學術研討會』上,湖南大學嶽麓書院教授鄧洪波認爲,要慎言書院改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 他說,書院是在超高速發展中被強令改制的,與慣常的衰敗而亡的想像截然不同。統計數據顯示,清同治、光緒兩朝40年間,書院以增量1062所的神速發展,是中國書院1200餘年歷史上從未有過的輝煌,呈現的是浩然盛大之勢,並無半點衰竭瀕死之跡。另外,書院此前改革的實踐表明,依憑傳統的經世致用旗幟,適應時代前進的步伐,書院完全有能力調整自己的教學內容、管理制度,能夠從古代走向近現代。改書院爲學堂也並非唯一選擇,改造舊書院或創建新型書院都有達成引入西學,甚至實施民主管理機制的成功範例。 鄧洪波認爲,書院與學堂的差異並非不可逾越,通過人爲的干預與調節,能夠實現兩者之間的變通,即書院可以在名稱不變的情況下,實現其實質內容從古代到近現代的轉變。應該說,書院改制是晚清在特殊背景下的非常之舉,難稱符合教育發展的規律。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