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9年起,復旦大學開展曹操家族DNA研究,並在全國徵集曹姓男子DNA樣本。昨天上午,復旦大學發布研究成果,由該校的生物學和歷史學專家合力完成,通過對現代曹姓人群進行DNA分析,與史籍、方志、家譜等歷史資料多重印證,從而找出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後代。這項研究,在世界上第一次把遺傳基因研究精確到古代家族。相關論文近日在國際著名學術雜誌【人類遺傳學報】上公開發表,得到國際同行認可。【現代人類學通訊】同時配發中文譯文。 找到6支最有可能的曹操後代 在安徽省舒城縣的一個小山村,村里絕大多數人家都姓曹,他們家族的堂號叫做儀壹堂。去年夏天的一天,復旦大學課題組的到來,給這個大家族帶來驚喜。經過抽樣驗證,他們與舒城縣的另一個曹氏家族七步堂真的有同一個基因――O2-M268型,而且在遼寧、安徽、湖南、江蘇,都有他們血緣上的親戚。他們會是曹操的後代嗎? 2009年,復旦大學開展曹操家族DNA研究,並在全國徵集曹姓男子DNA樣本,尋找曹操的後代。整個研究過程劃分為生物和歷史兩條線,並互相印證:首先由遺傳實驗室廣泛徵集當代曹氏男性基因樣本,繪製出一幅遺傳圖譜,看看曹姓到底來源於多少個祖先。接着由歷史學者通過對各種資料的搜集分析,找出曹操後代可能的線索。在這個過程中首次對數百份曹姓家譜做了一個全面的梳理研究,並將之同史書、地方志等史料進行對比研究,看看有沒有哪怕一點點線索能夠接得上,如各家曹氏祖先以及現在居住地和歷史記載上曹操後代的流向能不能相吻合等等,從而篩選出了8支持有家譜、經過史料分析具有一定可信性的曹氏族群。 然後通過對這8支曹氏族群的DNA樣本比對發現,其中6個家族屬於O2-M268的基因類型,其他2支之間並沒有共同基因。最後,復旦實驗室對這些重點樣本進行 Y染色體DNA中500萬點的精細序列檢測,最終證明:這6支O2-M268類型樣本的祖先交匯點在1800年-2000年前。 上述研究彼此互相驗證,表明了這6支曹氏族群是最有可能的曹操後代。 多條證據鏈可信性超90% 曹操到底有沒有後代?復旦大學 但在全國700萬曹姓人群當中,這6支曹氏家族雖然都擁有相同的基因類型,但憑什麼說這6支曹氏族群就是曹操後代呢?這一研究的可信性有多大? 課題組專家表示,歷史研究往往很難得出百分之百正確的結論。根據現有的多條證據鏈,通過人類統計學、法醫學等多種公認的研究方法進行綜合分析,其可能性應該在90%以上。 『這6家人之間互相不認識,天南地北,根本聯繫不上,他們作假「串供」的可能性根本不大。而且這些家譜記載的歷史都非常久了,編纂的時間都是很早很早以前。』復旦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輝解釋說,這6支人群的O2-M268類型,本身是個罕見的基因類型,這種罕見的類型只在全國的人口比例裡面占5%左右。『這樣算來,說他們是假冒的可能性只有千萬分之三,這在法醫學上可以認證說他們不是假冒,是真實的。 』 最重要的證據是,經過基因全序列精確檢測,他們的共同祖先恰恰是在1800年前左右。從家譜來看,他們分別源於曹丕、曹植等不同支脈,而且家譜上同一支脈的在遺傳上也更接近。如果要排除他們是曹操的後代,就剩下一種情況:這位祖先在1800年前就假冒曹操,而且還要讓自己的孩子分別去冒充曹操的幾個兒子,這種冒充還要延續1800年不變,可能性極低。 同手段驗證多個歷史疑團 韓N介紹,在這次曹操家族DNA的研究中,並不止『找到曹操後人』這一項收穫,課題組還用同樣方法驗證了漢代丞相曹參的家族基因,與曹操的家族基因沒有關係,從而證明曹操是曹參後人的說法可能是偽造;其次,有傳說操姓是曹操後代避禍改姓而來,經過基因驗證這兩個姓氏之間沒有明確的遺傳關係;另外,研究表明現有的夏侯氏基因與曹操家族基因也不一致,因此曹操是從夏侯氏抱養的說法很可能是後人的詆毀。 對於社會廣泛關注的DNA技術能否驗證安陽曹操墓的遺骨,李輝解釋說,就技術層面看,只要保存較好,5萬年內的樣本應該都可以檢測,但由於種種原因,目前還沒有和有關方面達成一致意見,但是他們很歡迎遺骨的檢測。 記者了解到,如果說之前國際上的DNA研究成果,只能判別一個現代人或一份古代樣本所屬的種族和民族,這次的曹氏DNA研究,則是世界上第一次把遺傳基因研究精確到古代家族,它得益於中國社會穩定的姓氏繼承傳統和包括家譜在內的豐富人文資料,也有望讓我們對人類繁衍發展的歷史和人類基因的進化規律有一個認識上的新突破,這應該比找到誰是曹操後代意義更大。 目前,在這次研究課題的基礎上,復旦大學已經開始組建由遺傳學和歷史學共同參與的歷史人類學新學科,希望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和歷史文獻研究合作,重點將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融合、演變發展的脈絡展開研究,也有望揭開傳統研究無法解答的更多歷史謎團。 相關鏈接 姓氏包含人類『遺傳密碼』 據專家介紹,人體每個細胞內有23對染色體,包括22對常染色體和一對性染色體,女性的性染色體組成是XX,男性是XY。一對夫妻生的是兒子,父親Y染色體上的DNA就會傳到兒子的Y染色體上,但無法傳給女兒。如果父生子,子生孫,孫又生重孫,這樣傳承下去,Y染色體的傳遞是一直伴隨的。在沒有基因突變的前提下,每個男性都擁有和他祖宗相同的一條Y染色體。 這就意味着,人的姓氏可以成為生物遺傳學的重要標記,姓氏在一個家族的男性中傳遞繼承,標誌在 Y染色體上。『遺傳密碼』的不斷複製,讓科學家可以通過檢測Y染色體的遺傳信息,並進行比對,可以判別擁有某種Y染色體特徵的人的姓氏。 復旦已經開始組建由遺傳學和歷史學共同參與的歷史人類學新學科,希望通過現代生物技術和歷史文獻研究合作,重點將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融合、演變發展的脈絡展開研究,未來將有望揭開傳統研究無法解答的更多歷史謎團。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