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红松摄
国家大剧院艺术普及活动
国家博物馆新馆
编者按 即将过去的2011年是中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年。这一年召开的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11月召开的第九次文代会、第八次作代会的讲话中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离不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这一年,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这一年,有太多的文化事件令我们振奋,有太多的文化镜头令我们回味。今天,我们精心选取了十件我们认为最值得关注的文化事件。 1.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文化强国 [专家点评] 张希贤(中央党校党建部教授):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中国经济规模达到世界第二位,世界一流发展规模的经济,客观上要求创造世界一流的文化。建设文化强国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第一次从文化纲领、文化目标、文化政策上阐述文化强国的“中国道路”,这是我国文化发展历程中划时代的历史贡献。(本报记者 韩业庭整理) 2.文代会、作代会召开 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出席第九次文代会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中国文联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工作报告》,审议并修改《中国文联章程修正案(草案)》,选举产生中国文联新一届领导机构。出席第八次作代会的代表审议并通过了《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审议并修改《中国作家协会章程(修正案)》,选举中国作家协会新一届领导机构。 [专家点评] 赵实(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总书记在讲话中深刻阐述了文艺事业和文艺工作在党和国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评价了文艺工作的历史性成就,高度概括了新形势下文艺工作的新目标、新任务,精确浓缩了文艺工作者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的历史责任。(本报记者 李韵整理) 3.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揭晓 [专家点评] 张未民(文学评论家、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评委):本届茅盾文学奖体现中国长篇叙事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艺术表现的丰富性上进步尤其显著,这一收获得益于30多年来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得益于促进文化大发展的宽松环境,得益于30多年来以文化创新为理念的主流价值实践。(本报记者 王国平整理) 4.《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实施 《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起草、制定历时十余载,几经磨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是一个里程碑,以国家法律的形式给予民众创作、民众所有、民众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种高度评价和崇高地位,开启了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新篇章。 目前,我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总数已达36项,成为世界上入选“非遗”项目最多的国家。 [专家点评] 刘魁立(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我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实施掀开了历史的新篇章,这是一次在文化领域里的拨乱反正,是科学发展观、社会平衡协调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产物。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的实践经验比较深厚的结晶、积累的精华都凝聚到这部法里面了,对于提升文化自觉,自觉地去继承和发扬优秀的中华民族文化传统,非常有意义。(本报记者 谌强整理) 5.全国美术馆、图书馆、文化馆免费开放 2011年春节前,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出台《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全面部署全国各地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要求在2011年年底之前,各地的国家级、省级美术馆全部向公众免费开放;全国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实现无障碍、零门槛进入,公共空间设施场地全部免费开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务项目全部免费。 中央财政今年为“三馆”免费开放投入18亿元,分别按50%和80%的补助比例重点对中西部地区地市级和县级公共图书馆、文化馆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开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所需经费予以补助,东部地区所需经费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予以支持。 中国美术馆今年3月2日向社会全面免费开放,以丰富的服务内容和崭新的服务形式展现出新形象,社会反响热烈。 [专家点评] 范迪安(中国美术馆馆长):在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审美期待和需求不断增长的今天,美术馆等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是文化惠民政策的新内容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重要举措,美术馆免费开放使美术馆更好地突出了公益性、服务性。 在世界范围内,完全免费开放的美术馆还不多,我国的免费开放举措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报记者 谌强整理) 6.广电总局接连出台措施管理荧屏 针对部分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出现过度娱乐化和低俗倾向,广电总局于2011年10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电视上星综合频道节目管理的意见》,以上星综合频道为重点,加强电视剧和娱乐类节目播出的宏观调控与管理,明确电视上星综合频道定位和功能,切实提高新闻节目播出比例,适应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为坚决纠正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中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广告播出管理工作, [专家点评] 时统宇(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研究所研究员):广电总局今年接连出台措施,给电视节目过度娱乐化、商业化亮起红灯。和食品、药品安全一样,中国电视的播出安全事关民生大事,需要加大监管力度。除了政府管理,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也缺一不可,电视文化环境需要大家共同维护。(本报记者 李蕾整理) 7.故宫失窃案58小时告破 2011年5月,故宫展厅失窃,58小时后案件告破,做案者为一临时起意的贪财毛贼,此事引发公众对文博单位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 [专家点评] 单霁翔(国家文物局局长):长时间没出问题不等于不出问题,重点文博单位的安全必须做到万无一失,覆盖所有细微之处。(本报记者 李韵整理) 8.西湖申遗成功 [专家点评] 童明康(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西湖申遗成功,进一步丰富了世界遗产的类型和价值。其极为鲜明的东方特色,平淡中蕴含变化万千的文化魅力和美学境界令人赞叹,为集合人类最珍贵的文化和自然遗产的世界遗产宝库增添了一份东方文化美的神韵。这也是16个国家发言全部支持并高度赞扬,21个委员国一致赞成通过的主要原因。(本报记者 李韵整理) 9.国家博物馆新馆开放 2011年3月,历时3年半,投资25亿元的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陆续对公众开放。作为“十一五”期间我国重大文化建设工程项目,改扩建后的国博建筑面积由过去的6.5万平方米增加到近20万平方米,800 [专家点评] 苏东海(中国生态博物馆之父、国家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成员):新国博是“十一五”期间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国家把文化建设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具体表现。它的办馆理念弥补了中国博物馆界美学缺失和缺少世界文化的世纪遗憾。(本报记者 李韵整理) 10.《富春山居图》山水合璧 可以说这幅画见证了两岸同根同源、折射了华夏儿女的悲欢离合。此次“合璧”的意义早已超越书画艺术范畴,而成为两岸人民在历史、文化和民族层面上的一次“心灵相约”。 [专家点评] 袁行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北京大学教授):这幅传世名画的“合璧”之所以如此牵动人心,是因为笔墨画轴的背后,浓缩着中华民族的风雨沧桑、两岸同胞的离合悲欢,更寄托着中华儿女的美好祈愿。 (本报记者 梁若冰整理)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