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光明日報】2011回眸特刊:2011年十大文化新聞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2-23 00:00| 發佈者: 真衣| 查看: 1408|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本報記者 郭紅松攝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活動 國家博物館新館 編者按 ...

本報記者 郭紅松攝

國家大劇院藝術普及活動

國家博物館新館

編者按

即將過去的2011年是中國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一年。這一年召開的黨的十七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改革發展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政策舉措;胡錦濤總書記在11月召開的第九次文代會、第八次作代會的講話中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離不開中華文化繁榮興盛。這一年,文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視,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這一年,有太多的文化事件令我們振奮,有太多的文化鏡頭令我們回味。今天,我們精心選取了十件我們認為最值得關注的文化事件。

1.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建設文化強國

10151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七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在北京召開,審議通過【中共中央關於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次全會將『文化命題』作為主要議題,是繼1996年十四屆六中全會討論思想道德和文化建設問題之後,中央全會再一次集中探討文化課題。會議總結了黨領導文化建設的成就和經驗,深刻分析了文化建設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闡明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確立了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宏偉目標,提出了新形勢下推進文化體制改革的指導思想、重要方針、目標任務和政策舉措。

[專家點評]

張希賢(中央黨校黨建部教授):經過30多年的改革發展,中國經濟規模達到世界第二位,世界一流發展規模的經濟,客觀上要求創造世界一流的文化。建設文化強國成為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十七屆六中全會第一次以文化改革發展為主題,第一次從文化綱領、文化目標、文化政策上闡述文化強國的『中國道路』,這是我國文化發展歷程中劃時代的歷史貢獻。(本報記者 韓業庭整理)

2.文代會、作代會召開

112225日,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開幕大會上,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發表重要講話,對文學藝術工作者提出了『四個希望』。來自中國文聯54個團體會員和包括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在內的全國各省區市、各民族、各藝術門類的1545名代表,以及來自台灣地區和海外的29名特邀嘉賓出席本次文代會。來自包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在內的全國39個代表團的977名代表出席了第八次作代會,11位在台灣地區及海外華人華僑中享有聲望的華人作家列席會議。

在為期4天的會議中,出席第九次文代會的代表審議並通過了【中國文聯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工作報告】,審議並修改【中國文聯章程修正案(草案)】,選舉產生中國文聯新一屆領導機構。出席第八次作代會的代表審議並通過了【中國作家協會第七屆全國委員會的工作報告】,審議並修改【中國作家協會章程(修正案)】,選舉中國作家協會新一屆領導機構。

[專家點評]

趙實(中國文聯黨組書記、副主席):總書記在講話中深刻闡述了文藝事業和文藝工作在黨和國家全局工作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高度評價了文藝工作的歷史性成就,高度概括了新形勢下文藝工作的新目標、新任務,精確濃縮了文藝工作者在新的歷史時期必須始終堅持的歷史責任。(本報記者 李韻整理)

3.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揭曉

2011820,第八屆茅盾文學獎揭曉,張煒【你在高原】、劉醒龍【天行者】、莫言【蛙】、畢飛宇【推拿】、劉震雲【一句頂一萬句】成功問鼎。本屆茅盾文學獎秉承公平公開公正的原則,在堅持以往評獎經驗和做法的同時,對評獎機制進行了大幅度完善與改革:實行大評委制,避免『小圈子』評獎;實行評委實名制投票,充分體現評委的學術水平和學術良知;每輪投票結果及時發佈公示,增強茅盾文學獎的社會透明度;初評、終評一貫制;提名作品制。第八屆茅盾文學獎的評選過程,引發社會廣泛熱議和參與,其反響遠遠超出文學本身。在折射出廣大民眾參與文化創造、共享文化成果的同時,突出反映了近年來我國長篇小說創作的豐碩成果,給文學創作、發展以深刻啟示。

[專家點評]

張未民(文學評論家、第八屆茅盾文學獎評委):本屆茅盾文學獎體現中國長篇敘事的整體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藝術表現的豐富性上進步尤其顯著,這一收穫得益於30多年來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得益於促進文化大發展的寬鬆環境,得益於30多年來以文化創新為理念的主流價值實踐。(本報記者 王國平整理)

4.【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實施

2011225,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該法於201161起正式實施。我國是一個資源十分豐厚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國,在從新世紀開始加快實施的非遺保護工作中,非遺法的制定一直是其中的重要內容。

【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起草、制定曆時十餘載,幾經磨礪。【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實施是一個裏程碑,以國家法律的形式給予民眾創作、民眾所有、民眾傳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種高度評價和崇高地位,開啟了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的新篇章。

目前,我國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的項目總數已達36項,成為世界上入選『非遺』項目最多的國家。

[專家點評]

劉魁立(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我認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法】的實施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這是一次在文化領域裏的撥亂反正,是科學發展觀、社會平衡協調發展過程中的一個產物。

我國非遺保護工作的實踐經驗比較深厚的結晶、積累的精華都凝聚到這部法裏面了,對於提升文化自覺,自覺地去繼承和發揚優秀的中華民族文化傳統,非常有意義。(本報記者 諶強整理)

5.全國美術館、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

2011年春節前,文化部、財政部共同出台【關於推進全國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免費開放工作的意見】,全面部署全國各地美術館、公共圖書館、文化館站免費開放工作,要求在2011年年底之前,各地的國家級、省級美術館全部向公眾免費開放;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文化館()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公共空間設施場地全部免費開放,所提供的基本服務項目全部免費。

中央財政今年為『三館』免費開放投入18億元,分別按50%80%的補助比例重點對中西部地區地市級和縣級公共圖書館、文化館以及鄉鎮綜合文化站開展基本公共文化服務項目所需經費予以補助,東部地區所需經費中央財政通過『以獎代補』的方式予以支持。

中國美術館今年32日向社會全面免費開放,以豐富的服務內容和嶄新的服務形式展現出新形象,社會反響熱烈。

[專家點評]

范迪安(中國美術館館長):在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社會審美期待和需求不斷增長的今天,美術館等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是文化惠民政策的新內容和提高公共文化服務水平、滿足人民群眾文化需求的重要舉措,美術館免費開放使美術館更好地突出了公益性、服務性。

在世界範圍內,完全免費開放的美術館還不多,我國的免費開放舉措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本報記者 諶強整理)

6.廣電總局接連出台措施管理螢屏

針對部分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出現過度娛樂化和低俗傾向,廣電總局於201110月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電視上星綜合頻道節目管理的意見】,以上星綜合頻道為重點,加強電視劇和娛樂類節目播出的宏觀調控與管理,明確電視上星綜合頻道定位和功能,切實提高新聞節目播出比例,適應人民群眾多層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

為堅決糾正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中的問題,進一步加強廣告播出管理工作,1011,廣電總局發佈【關於進一步加強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的通知】。1125,廣電總局以總局令的形式印發【〖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明確要求:播出電視劇時,不得在每集(以四十五分鐘計)中間以任何形式插播廣告。該補充規定自201211起實施。為做好補充規定的執行工作,同時印發了『關於貫徹執行【〖廣播電視廣告播出管理辦法〗的補充規定】的通知』。

[專家點評]

時統宇(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研究員):廣電總局今年接連出台措施,給電視節目過度娛樂化、商業化亮起紅燈。和食品、藥品安全一樣,中國電視的播出安全事關民生大事,需要加大監管力度。除了政府管理,行業自律和社會監督也缺一不可,電視文化環境需要大家共同維護。(本報記者 李蕾整理)

7.故宮失竊案58小時告破

20115月,故宮展廳失竊,58小時後案件告破,做案者為一臨時起意的貪財毛賊,此事引發公眾對文博單位安全問題的高度關注。

59,北京警方接報稱,故宮博物院展廳失竊。經查,丟失物品為香港某博物館在故宮博物院臨時展點內展覽的現代工藝品。北京市公安機關經過縝密偵查,並綜合運用科技手段,在豐臺區將犯罪嫌疑人石柏魁抓獲歸案,歷時58小時迅速破案。案件發生後,國家文物局於連夜發出【關於切實加強文物安全工作的緊急通知】,要求各級文物行政部門要督促各文博單位按國家相關標準和要求,儘快完成文物風險單位達標,建設高質量、高效能的文物安全技術防範設施設備。

[專家點評]

單霽翔(國家文物局局長):長時間沒出問題不等於不出問題,重點文博單位的安全必須做到萬無一失,覆蓋所有細微之處。(本報記者 李韻整理)

8.西湖申遺成功

2011624,在巴黎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35屆世界遺產委員會會議上,中國申報的世界文化遺產項目『杭州西湖文化景觀』順利通過審議,成功登錄【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29項世界文化遺產。西湖是目前中國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世界遺產中獨一無二的湖泊類文化遺產,也是現今【世界遺產名錄】中少數幾個湖泊類文化遺產。世界遺產委員會認為,『杭州西湖文化景觀』是文化景觀的一個傑出典範,時至今日,其核心要素依然能夠激發人們『寄情山水』的情懷。專家認為,西湖的突出性在於它對中國古典景觀文學與繪畫理念的詮釋方式,它通過堤、島以及巧妙放置的寶塔、亭橋而獲得的自然景觀提升,達到了將湖變為一座巨大『公園』的目的,反映了天人合一的思想,並對東亞的景觀設計產生了巨大影響。

[專家點評]

童明康(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西湖申遺成功,進一步豐富了世界遺產的類型和價值。其極為鮮明的東方特色,平淡中蘊含變化萬千的文化魅力和美學境界令人讚嘆,為集合人類最珍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的世界遺產寶庫增添了一份東方文化美的神韻。這也是16個國家發言全部支持並高度讚揚,21個委員國一致贊成通過的主要原因。(本報記者 李韻整理)

9.國家博物館新館開放

20113月,歷時3年半,投資25億元的中國國家博物館新館陸續對公眾開放。作為『十一五』期間我國重大文化建設工程項目,改擴建後的國博建築面積由過去的6.5萬平方米增加到近20萬平方米,800-2000平方米展廳達到48個。20102月,國家文物局將39萬餘件文物劃撥給國家博物館,使其藏品數量達106萬件。除『古代中國』、『復興之路』、『館藏現代經典美術作品展』等基本陳列外,還設有青銅、陶瓷、佛造像、玉器等十餘個各藝術門類的專題展覽及國際交流展覽,觀眾可免費參觀。新國博已躋身於世界重要博物館行列,它不僅僅是一個展覽場所,還是公眾進行高品位文化享受的重要場所,為我國乃至世界各國觀眾帶來無與倫比的精神享受。

[專家點評]

蘇東海(中國生態博物館之父、國家博物館學術委員會成員):新國博是『十一五』期間最大的文化工程,是國家把文化建設提到前所未有高度的具體表現。它的辦館理念彌補了中國博物館界美學缺失和缺少世界文化的世紀遺憾。(本報記者 李韻整理)

10.【富春山居圖】山水合璧

201161,分藏海峽兩岸的【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和【富春山居圖・剩山圖】終於在台北故宮聚首。被譽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360年前被火燒成兩段,前段【剩山圖】上世紀50年代存於浙江省博物館,後段【無用師卷】1948年底運抵台灣後一直被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在兩岸文化交流日益加快的背景下,經過兩岸有志之士十餘年的不懈努力,特別是去年溫家寶總理在全國『兩會』上深情講述【富春山居圖】分藏兩岸的故事,一聲『畫是如此,人何以堪』的感嘆引發兩岸的強烈反響和廣泛關注。

可以說這幅畫見證了兩岸同根同源、折射了華夏兒女的悲歡離合。此次『合璧』的意義早已超越書畫藝術範疇,而成為兩岸人民在歷史、文化和民族層面上的一次『心靈相約』。

[專家點評]

袁行霈(中央文史研究館館長、北京大學教授):這幅傳世名畫的『合璧』之所以如此牽動人心,是因為筆墨畫軸的背後,濃縮着中華民族的風雨滄桑、兩岸同胞的離合悲歡,更寄託着中華兒女的美好祈願。 (本報記者 梁若冰整理)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