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2011年度新聞出版業八大關鍵詞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2-22 00:0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286| 評論: 0|原作者: 范軍(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副院長)|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2011 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的關鍵一年。回首即將過去一年,有許多亮點和關鍵點。 發展規劃 4 月 20 日 ,【新聞出版業『十二五』 ...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也是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的關鍵一年。回首即將過去一年,有許多亮點和關鍵點。

發展規劃 420,【新聞出版業『十二五』時期發展規劃】頒布。【規劃】總結了『十一五』時期新聞出版業的成績,描繪了未來5年新聞出版業發展的藍圖:到『十二五』末,新聞出版業發展方式轉變基本到位,新興業態蓬勃發展,數字出版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的發展達到世界先進水平。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更加豐富,公共服務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高。基本扭轉新聞出版產品和服務的出口逆差狀況,大幅度提升中華文化的國際傳播力和影響力。基本形成以公有制爲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產業格局,以民族文化爲主導、吸收外來有益文化共同繁榮的開放格局。基本建立起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健康繁榮的現代出版物市場體系,以人爲本、面向基層、惠及大眾的新聞出版公共服務體系,技術先進、傳輸快捷、覆蓋廣泛的現代傳播體系。

法規修訂 319,國務院公布了新修訂的【出版管理條例】和【音像製品管理條例】。隨後,【出版物市場管理規定】、【訂戶訂購進口出版物管理辦法】和【音像製品進口管理辦法】等部門規章也作了相應的修訂。當前,以憲法爲指導,以3部行政法規爲核心、以5部部門規章爲支撐、以251件規範性文件爲配套的新聞出版法律體系基本建立。這些爲新聞出版業改革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證。

精品力作 圍繞著紀念建黨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西藏和平解放60周年,出版界推出一大批主題鮮明,導向正確,思想性、藝術性、耐讀性俱佳的出版物。同時,1397個代表國家水準的重點出版項目圓滿完成。它們記錄了歷史,傳承了文明,服務了讀者,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社會需求。

報刊改革 517,關於深化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體制改革意見出台,明確了改革的『路線圖』、『時間表』和『任務書』。預計到2011年年底,首批轉企改制的中央所屬的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將轉企改制到位。728,中央各單位各部門非時政類報刊出版單位轉制工作基本規程印發,規程規定了具有法人資格報刊出版單位轉企改革的工作方案。

公共服務 截至目前,全國已建成農家書屋504400家,覆蓋了全國84%的行政村。其中有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實現了農家書屋全覆蓋。同時,城鄉閱報欄(屏)工程建設全面推開,農村發行網點建設取得新突破,少數民族新聞出版『東風工程』二期13億的資金落實到位。全民閱讀工程5年規劃發布並開始實施,首次開展的『大眾喜愛的50種圖書』評選活動。打擊侵犯智慧財產權、製售假冒偽劣商品專項行動的開展,淨化了出版物市場環境,共收繳各類非法出版物5200萬件,查處各類案件18352起。

做強做優 63,上海世紀出版集團、上海文藝出版集團宣布重組。719,中國科技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暨中國科技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成立。1020,中國證監會有條件通過了長江出版傳媒集團借殼上市方案。1130,鳳凰傳媒上市。122,中原出版傳媒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借殼焦作鑫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截至目前,全國已組建了120多家新聞出版企業集團,有48家涉及新聞出版業務的企業集團上市,27個出版、印刷、音樂和數字出版基地建立,出版區域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

治理教輔 816,新聞出版總署下發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中小學教輔材料出版發行管理的通知】,以『治散治濫,打盜打非』爲重點,從出版、印刷複製、發行、質量、價格、市場等6個方面提出對教輔出版發行進行規範。8月―9月,各地新聞出版管理部門又對2010年以來中小學教輔材料出版、印刷複製和發行的情況進行了全面清理檢查。

國際交流 125,在美國紐約甘迺迪機場維珍書店,上海新聞出版發展公司與法國拉加代爾公司聯合舉辦的『閱讀中國』外文版中國圖書全球春節聯合展銷活動開幕。這是中國外文版圖書第一次在全球主流書店舉行大型聯展活動。929,亞馬遜『中國書店』啟動。『中國書店』成爲亞馬遜圖書頻道首頁上最顯著的7大特色書店之一,也是亞馬遜網站上有史以來第一個以『國家』命名的主題書店。101216日,第63屆法蘭克福國際書展舉行。中國展團攜4000余冊精品圖書亮相書展,實現版權輸出及合作項目共計2424項。83194,北京國際圖書博覽會舉行,共達成中外版權貿易協議2953項,比去年增加574項。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