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讓語文教材更符合教育規律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2-21 00:00| 發佈者: 裏人| 查看: 1702| 評論: 0|原作者: 王慶環|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語文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是作家葉開個人博客上的卷首語。這位【收穫】雜誌的編審、中國現當代 文學 博士以其專著【對抗語文】的書名為旗幟,將矛頭指向當前的語文教材。葉開是文字工作者, 曾當過 老師, ...

『語文教育到了最危險的時刻。』這是作家葉開個人博客上的卷首語。這位【收穫】雜誌的編審、中國現當代文學博士以其專著【對抗語文】的書名為旗幟,將矛頭指向當前的語文教材。葉開是文字工作者,曾當過老師,在接受記者採訪時,他認為面對語文,自己算得上專業人士。他還有一個身份,一名六年級學生的家長,作為教材使用者的爸爸,親歷女兒語文教育之痛,他認為以自己的專業背景一定要站出來,說些什麼,做些什麼。近年來,語文教材的編寫,幾乎是有一點動作就牽動社會大眾的神經,並且屢遭質疑,畢竟,語文是母語,幾乎每個人都有豐富的個人體驗。不過,相對於以前略顯零散的質疑,葉開的拷問卻是多個角度的。

教材敗壞學習胃口

2009年始,葉開應編輯之邀,在核心期刊【語文教學與研究】上就語文教育發表了12篇專欄文章,今年還出版了專著。他認為現階段語文教材的主要問題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從教材上看,語文教育嚴重『非語文化』,一方面,語文教育被附加了太多泛道德化的因素,原本應該處處流淌着詩意的漢語,卻不堪重負,扭曲成了粗糙的說教,無疑,語文需要德育,但德育不是說教。

『以中國文化中最為經典的花花草草而言,孔子曰「多識於鳥獸草木之名」,對於花草的認知已經成為一種散發着清香的傳統,這一傳統從【詩經】一直綿亙流淌下來,滋養了中國人的心靈。現在的中小學語文課本也有很多與花草樹木相關的文章,然而,它們不是引導學生欣賞花草的美麗,而是在花草這個符號上尋找道德寓意。這樣忽略本體的拔高、升華,只能讓孩子們與語文越來越遠。』

另一方面,語文教材隨意篡改文本原意,其中一些被改得面目全非,甚至只是取了原作一個寫作主題,很多文章變得毫無營養,原文的精髓和準確優美的文字都被拋棄和歪曲。為了寫朱自清作品如何被篡改和肢解的文章,葉開花了3個月時間通讀朱自清文集,在與教科書對比後,他着實領教了所謂的『教材體』,即教材編寫者根據教學大綱的需求,『生產』出的主題先行的課文。『不只是朱自清的作品,安徒生作品【一個豆莢裏的五顆小豌豆】中的故事,改編成了【一顆小豌豆】,但那是顆「做好人好事的雷鋒版小豌豆」。』

另外,教材選文水平偏低,『有些教材的文章摘選自報刊和文摘,從語文的意義上看,沒有什麼水平可言。一些課本上的名言很多是編者自己編的,還要求學生必須背誦,想想,中小學是學習的黃金時代,是孩子們記憶力最好的時候,也是最需要營養的時候,卻背這些垃圾,還不如去背老子孔子,或者是唐詩宋詞呢。』

『從小學的虛假道德、中學的空洞理想到大學的無趣審美,沒有什麼真情實感,十幾年下來,讀了太多這樣的垃圾文章,孩子們的胃口早已經被徹底敗壞了。』葉開說。

語文教育的成功在哪裏

請寫出AABBABAB結構詞語各4個――相信家裏有小學生的家長都會為這個問題而撓頭。葉開也一樣,作為文字工作者,他不明白AABBABAB和成語的本意有什麼關係。

對語文教材及至語文教育的批評,源自無論是教育者還是受教育者在花了大量的財力、人力、時間甚至情感的情況下,教育效果並不明顯。以『AABB』為例,孩子們花了大量時間去做的練習對他們步入社會實際運用語文,對提高他們個人語文素養有何關係呢?而這樣的練習充斥着他們的課堂與練習冊。『這讓我們看到,語文教材和教育處在一個封閉的體系中,有點像自說自話,只是對受教育者在這個封閉體系內能達到的水平用考試等手段進行考量,但對個人素養尤其是其走向社會後需要的素養究竟有多大幫助,並不是其考慮的重點。』

葉開得出這樣的結論並不是空穴來風。『作為編審,我經常收到一些普通作者的投稿,信件中沒有稱呼和落款,連基本的禮貌表達都不懂,而這些人都是搞寫作的。所以,我認為提到教育,我們要看現狀,我們的教育究竟成功在哪裏?這兩天,我買了一個小家電,說明書寫得差極了。還有,看看我們周圍張貼的海報、填寫的表格,有幾個規範?有人一提到語文教育,就提培養多少作家,我認為,作家不是培養出來的,但是寫好一個說明、一封信件,這些基本技能卻是語文教育的基礎。』

不要低估孩子們的智慧

葉開認為,中國傳統的教育注重修辭和交流,以此形成個人道德觀和社會人生觀;而現在的語文教育則跟外語教育一樣,注重語法。語文課不僅違背了語言規律,而且極其乏味,肢解了整個語文教學的整體性思考,在肢解了語文的同時,也讓孩子無所適從,由不解到厭倦。

『有一種說法,編寫「教材體」是為了適合小學生閱讀,我認為,這是編寫者在貶低孩子的智力。』他以自己的女兒為例,瑞典名著【騎鵝旅行記】50多萬字,女兒兩天就看完了,而且記得很清楚;【哈利・波特】7250多萬字,女兒每本都讀了好幾遍;【安徒生全集】4卷女兒都看了,內容幾乎都記住了。『孩子們用腳走路,他們是識貨的。』

葉開在自己的【對抗語文】一書中,列出了這些他認真品讀的兒童作品,按年齡段進行了推薦,『沒想到受到很多家長的歡迎。』受此啟發,他正在着手選編一些『好東西』進行推薦,『不是四大名著,這些不需要我來推薦。我現在從【全唐文】裏選一些古典文章。』

『現在的語文教材將自己作為語文的「終極」,這是錯誤的,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在我看來,語文教材更應該像一本觀光手冊,引導學生去理解文學和作品,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大量的閱讀。大量閱讀,才是語文學習的關鍵。』

對於葉開提出的意見和想法,記者採訪了有關專家,他們表示,這些意見和建議值得業界思考,語文教材的編寫是一個複雜工程,學術性很強,當前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讓教材更符合教育規律,這對教材編寫者是個挑戰。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