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民間獎項能助力學術原創嗎?――『思勉原創獎』的啟示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2-16 00:00| 發布者: 阿土伯呀| 查看: 1433| 評論: 0|原作者: 曹繼軍、顏維琦|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思勉原創獎』的終評現場是開放的,旁聽者濟濟一堂,還可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評委們進行互動。本報記者 曹繼軍攝 由華東師範大學主辦的『思勉原創獎』日前終評,田餘慶所著【東晉門 ...

『思勉原創獎』的終評現場是開放的,旁聽者濟濟一堂,還可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評委們進行互動。本報記者 曹繼軍攝

由華東師範大學主辦的『思勉原創獎』日前終評,田餘慶所著【東晉門閥政治】、項楚所著【王梵志詩校注】、裘錫圭所著【文字學概要】、楊國榮所著【道論】最終獲獎。

在評選結果塵埃落定之時,這個民間獎項本身也吸引了眾多目光――這樣的民間獎項,能否助力學術原創?

6年醞釀一個獎項

『思勉原創獎』本來是華東師範大學內部的人文社科類獎項,從2002年開始醞釀,到2008年進行了第一次評審。學校一個獎項歷經6年醞釀,其『難產』的原因,就是爲了設計一個儘可能公開、公正、有公信力和權威性的評審程序。

現在,回憶這個設計過程,華東師大科研處處長許紅珍說:『文科獎項和自然科學類的獎項不太一樣,很難一目了然地看出某項成果對社會產生了什麼重大影響。而且在評比時,也很難說清到底是評選者的主觀判斷還是客觀的評價。』

正因爲這樣,評審程序的設計更顯得重要。在這個獎項孕育之初,就有了這樣鐵的規定:獲獎成果必須是原創的,並且是在業內產生重大影響的;整個評審過程必須是公開的,由參加評審的20名學者每人推薦一個獲獎成果,每一個被提名的成果都必須送到全國高校以及研究機構,由與成果相關的二級學科的學者來進行實名測評,由他們評判出是否屬於原創、是否具有重大學術影響力以及是否堪稱代表了目前國內的頂尖水平。

據介紹,之所以實名測評,是爲了防止參與測評的學者因爲匿名而『太隨意』。被測評者是『學界大佬』,爲了防止提意見的人遭到打擊報復,所有的測評表格都保存在檔案館內,不得公開。測評過程中,學者必須回答的問題是『是否讀過,或者部分讀過』。在通訊評審中就有學者坦率地填寫:『這一著作超出了本人知識範圍,提不出具體意見。』

經過長時間醞釀,華東師範大學的『原創獎』出台。當年教育部這樣評價『原創獎』:在評價指標方面,注重原創標準;在評價程序方面,注重建立公開機制;在評價方式方面,注重實名評審;在評價目的方面,注重發揮標杆作用,引領學術創新。

許紅珍介紹說,『思勉原創獎』中,『思勉』二字取自我國現代著名史學大家、華東師範大學教授呂思勉先生的名字;『原創』旨在推動傳承創新。教育部社科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將這個原本在學校內試點的獎項作爲全國首屆文史哲『思勉原創獎』,是希望用這樣公開透明的評審機制,對端正學術風氣起到促進作用。

將權力真正交到專家評委手中

『思勉原創獎』入圍參評的17件作品,均是改革開放以來文史哲領域的扛鼎之作,其作者也多爲目前學界的代表性人物。教育部社科司有關人士曾經替主辦方和評委會捏了把汗:參評的都是大家、大作,誰當選、誰落選,恐怕都會引起轟動。

『思勉原創獎』管理委員會設立『思勉原創獎』、『思勉青年原創獎』及『思勉原創獎提名獎』,每兩年評選一次。華東師大主辦並獨家出資『思勉原創獎』,卻自動放棄『發言權』,將權力真正交給了專家評委。

不管是前期負責推薦的20名專家,還是參加終評的19位專家,都在光明日報上刊登公告,向全國公示。本著寧缺毋濫原則,對提名獎的作品,評委會將再次組織第二輪投票,只有過三分之二票數的作品,才能最終獲得原創大獎。不僅如此,終評現場也呈現開放態勢:應邀參加旁聽的中青年學者和學生,不僅可以與評委們互動,還可自行投票。他們的投票結果,要在評委的終評結束後才能揭曉,不對評委產生任何影響,只供旁聽者檢驗自己的學術眼光是否與評委專家們一致。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教授田餘慶感慨:學術理當與時俱進,今天被認定的原創之作,明天就可能被超越更新;而此獎項與其公開透明的操作程序,對不端學風有補偏救弊之效,其作用可能是長久的。

『精評』與『評精』

四川大學中國俗文化研究所所長項楚認爲,當前的人文社科學術評價機制存在著注重數量、忽視質量的問題。『思勉原創獎』提供了一種新的評審體制,是一次有益的探索。

『學術研究的目標,就是要通過學者嚴謹、潛心的深入探索,產出一流的、高水平的精品力作。』南京大學中華民國研究中心主任張憲文認爲,對原創性的張揚,將有利於改變我國學術界存在的種種不良風氣和行爲。

教育部副部長李衛紅強調,要以改進科研評價爲突破口,促進人文社會科學健康發展。她認爲,當前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創新能力和社會服務水平,遠遠不能很好地回應經濟社會發展不斷提出的新課題。而在影響和制約創新能力和服務水平的各種因素中,科研評價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質量一定是第一位的。科學的評價,要特別注意「精評」和「評精」。』李衛紅認爲,要將質量導向貫穿於評價的各環節、各層面,樹立評價的質量導向。特別突出創新在評價標準中的核心地位,以服務國家需求、引領學術發展的實質性貢獻爲取向,引導學者潛心鑽研,多出精品力作,抵制學術贗品和劣質品,抵制浮躁之風。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