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東北角,一座外形簡潔、莊重的現代建築格外引人注目。這是剛剛落成的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錢學森圖書館,也是我國目前唯一一個國家級的科學家紀念館。 一代人生泰斗、科學巨匠,如何為人,如何為學,『人民科學家』是怎樣煉成的? 一份手稿,起步航天偉業 走進錢學森圖書館大廳,一個極具象徵性和震撼性的現代雕塑沖入視野――襯着白色牆壁上的手稿背景和錢學森的親筆簽名,4015頁『模擬手稿』從 手稿,是錢學森圖書館8萬多件的文獻資料中,數量最多也最具特點、最具代表性的展品,是智慧、汗水的結晶和見證。4015頁手稿,代表錢學森從1955年回國到1966年『兩彈』成功結合的4015天; 以『手稿』開篇,用『手稿』巧布全館,是錢學森圖書館的開創之舉。漫步『中國航天事業奠基人』、『科學技術前沿的開拓者』、『人民科學家風範』和『戰略科學家的成功之道』四個部分展區,『手稿』一直穿插其中,成為錢學森圖書館展覽的一條主線。 上海交通大學副校長、錢學森圖書館建設指揮部總指揮吳旦告訴記者,錢學森圖書館館藏文獻、資料、實物等共計84000多件。本次展出展品近15000多件,其中100多件文獻和實物為首次公開。這裏將成為錢學森各個時期文獻實物最完整、最系統、最全面的收藏管理中心,錢學森科學成就、治學精神、高尚品德、傳奇人生的宣傳展示中心,更是錢學森科學思想和科學精神的研究交流中心。 陋室書海,展現大家風範 在『戰略科學家的成功之道』展區,直達天花板的材料袋令觀者震撼:629袋、24500多份錢學森親手做的剪報,很多都是首次與觀眾見面。 回國後,錢學森始終堅持看報剪報的習慣。錢學森的學術助手、中國人民解放軍總裝備部研究員塗元季告訴記者,錢老每天都堅持閱讀【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紙和多種期刊。讀到感興趣的內容便依次剪貼,註明報刊名、年月日,再按照不同的內容裝進一個個牛皮紙袋,袋上寫明剪報的主題……剪報,是錢學森的資料庫、信息庫。很多簡報上還有錢學森的批註,直至今日依然具有現實意義。 展廳另一端,與浩瀚『書海』相對應的,是樸素得不能再樸素、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起居用品。玻璃櫥裏,一隻破舊不堪的公文包令記者駐足良久。這是錢學森在美國時參加一次國際會議獲贈的公文包,伴隨他近40年。包兩側多處磨損,還有縫補過的痕跡……這便是『人民科學家』的風範。 一疊信箋,袒露赤子丹心 錢學森圖書館珍藏了大量的錢老親筆書信。 1984年,錢學森致信科協,請辭科協委員的榮譽; 1984年,錢學森在一封信中,強調自己『不寫序、前言,不題詞』,『不題寫書名』、『不寫傳記』的態度; 1989年,錢學森在書信中,提到自己不當顧問的想法; 1988年至1992年,錢學森兩次致信中科院,請辭學部委員; 『我將竭盡努力,和中國人民一起建設自己的國家,使我的同胞能過上有尊嚴的幸福生活。』 ――展覽即將結束,一支穿越時空的筆臨空揮毫,在熟悉的紅格稿紙上,用熟悉的筆跡,書寫錢學森的深情寄語。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