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存在五大問題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2-7 00:0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368| 評論: 0|原作者: 舒晉瑜|來自: 中華讀書報

摘要: 不會武功的少林寺住持釋永信該不該成爲少林武術的傳承人?節日遺產的持有者是全民,那麼誰來申報?誰來保護? 2011 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發布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 2 ...

不會武功的少林寺住持釋永信該不該成爲少林武術的傳承人?節日遺產的持有者是全民,那麼誰來申報?誰來保護?201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發布會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討會』上,與會專家對201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及其存在問題、改進空間進行了研討,並正式發布了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1年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展報告】。

報告指出,目前我國非遺保護存在五大問題:一、全球化趨勢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環境遭受衝擊;二、長期以來,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認識不足、關注不夠、領導管理不到位;三、機制不夠完善,法律法規缺位;四、傳承人未受到應有的社會承認,缺少管理人員和研究隊伍;五、財力支持不足。

傳統技藝保護尤爲注重振興『老字號』,焦點是遺產保護與產權保護之間的矛盾。發展報告指出,直接針對傳承人的獎勵和資助是保護傳統技藝傳承的重要方式之一。另一方面,遺產保護與產權保護之間存在矛盾。如何正確對待傳統技藝保護與智慧財產權保護、商標權益保護及商業競爭保護的關係,將是今後保護工作需要慎重考慮的問題。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頒發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公約】的定義,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種『世代相傳』的,『在各社區和群體適應周圍環境以及與自然和歷史的互動中,被不斷地再創造』的『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但傳統技藝的特殊性卻決定了它具有一定的『私有性』。如果簡單按照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全人類或整個群體共同財富的定義,要求這些技藝的傳承人向社會公開其工藝和配方,自然是無法被接受的。何況許多傳統技藝諸如陶瓷燒造和酒釀等,還是我國民族手工業的支柱產業,必須對其品牌權益和經濟權益予以保護,否則會對整個民族手工業的發展造成不利的影響。

發展報告指出,『政府主導』原則的提出及政府保護架構的設置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工作有效開展的重要保障。2005年國辦【意見】指出,我國非遺保護的工作原則是:『政府主導,社會參與,明確職責,形成合力;長遠規劃,分步實施,點面結合,講求實效。』顯然,『政府主導』是其他原則的基礎。同時,報告顯示,中國口頭文學遺產數位化工程在北京啟動後,預計4年時間內將中國民間文藝工作者記錄、採集的所有民間文學文字和圖片資料進行數位化處理,建成中國規模最大、最爲系統的口頭文學遺產數字圖書館。在十部文藝集成志書豐富資源的基礎上研發的中國民族民間基礎資源資料庫『中國記憶』,目前已完成100多萬條目的入庫。其中,即將完成的『中國民間文學基礎資源資料庫』包括故事43萬首、歌謠11萬首、諺語39萬條,93萬條目,約4億字,是世界上最大的中文口傳文學資料庫。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