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大學生逃課,『逃』掉了什麼?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2-5 00:00|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286| 評論: 0|原作者: 曹潔瓊、周華|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在當今大學校園裡,逃課已成為較普遍的現象,甚至成為一部分大學生追捧的『新時尚』。像『逃課三十六計』這樣的帖子在網上層出不窮,有些准大一新生還未邁進大學校園就被這類熱帖吸引,紛紛趕來拜讀。北京第二外國語 ...

在當今大學校園裡,逃課已成為較普遍的現象,甚至成為一部分大學生追捧的『新時尚』。像『逃課三十六計』這樣的帖子在網上層出不窮,有些准大一新生還未邁進大學校園就被這類熱帖吸引,紛紛趕來拜讀。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副院長李宏波這樣感嘆:『我在網上看到「大學不逃課,人生不完整」這樣的話也覺得好笑,可我沒想到,竟真的有學生把這個當作人生信條。』

『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

將近九點,記者在北二外看到一名學生從教學樓走出,詢問得知,這是一名新聞系大二學生,趁着課間逃回宿舍補覺。這名學生的逃課行為絕不是個例。記者隨機調查發現,『選修課必逃,必修課選逃』已成為『逃客』的逃課潛規則,專業課、小班課逃課比例相對較低,逃課學生通常不會超過總人數的10%,而公共課和選修課,逃課學生比例能達30%,有的甚至會達50%以上。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材料系的兩名大三學生在解釋逃課原因時說:『很多科目的考試很容易通過,只要在期末考試前畫一畫重點,背一背,即使平時不去上課對成績的影響也很小。』一位中文系大四同學形象地說『你逃或者不逃課,分數就在那裡,不增不減。』逃課不影響成績,這是『逃客』逃課最主要的原因。

『沒意思』是在校學生說起逃課原因時使用的另一個高頻詞。『內容枯燥,課程實用性不強,理論艱澀難懂,老師講課敷衍,課堂氣氛沉悶』是高校學生對『沒意思』的解釋。

一位王姓學生不無委屈地對記者講:『我們大四了,就業壓力太大!要準備各類考試又要找工作,不逃課,我們哪有時間啊!』每一名『逃客』都有五花八門的理由支持他們逃課,甚至有學生表示『逃課不需要理由,從座位上消失就好了!』

據記者調查,大學生用逃課時間做得最多的事是遊戲、上網和睡覺,真正將逃課時間用於工作和學習的微乎其微。對『逃客』來說,他們很享受自己的生活狀態,北京郵電大學數字媒體與藝術專業的一名大四學生直率地告訴記者:『我不認為這是一件多麼嚴重的事情。我逃的是課,更是疲憊與束縛。』

老師很憂慮,後果很嚴重

對於由來已久的『逃學熱』,高校教師們大為頭疼。當記者提及大學生的逃課問題,教師們都是『憂從中來』。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材料系主任李崇智告訴記者:『大學學習與中學學習完全不一樣,老師只是起輔助作用,根本還在於學生的自我覺悟。當務之急是要向他們敲響警鐘,使他們認識到逃課帶來的嚴重後果,意識到自己正在失去什麼。』

那麼,大學生逃課究竟『逃』掉了什麼?

北京建築工程學院建築材料系王林老師說:『逃課勢必會導致成績下降,甚至掛科、補考。不僅耽誤時間,還會影響學分,甚至可能拿不到學位證。』

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國際傳播學院馬保民老師坦言:『當前的教師評價體系存在缺陷,更多偏重科研。老師不能在教學過程中找到樂趣和人生價值,自然而然會選擇教課之外的發展。長此以往必然會導致教學質量下降,學生更不願意上課,形成惡性循環。』

很多老師認為,逃課現象嚴重一定會對學校管理制度的執行產生障礙,影響校風,使學校名譽受損,不利於學校教學目標的實現和在整體質量上的提高。比起逃課對老師、學校的影響,老師們更擔心學生的未來。『高校擴招,大學生的整體素質有下降的趨勢。老師的責任是「傳道、授業、解惑」,學生通過聽課「得道、獲業、明智」。可是,現在一些學生的重心根本不在學習上。尤其是近幾年,學生逃課現象較普遍,真讓人為這些孩子們擔憂。』北京郵電大學信息與通訊工程學院的劉老師無奈地對記者表達了『恨鐵不成鋼』的心情。

李宏波副院長告訴記者:『學生逃課的想法是不成熟的,沒有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逃課看似是一件小事,實際上能引發一個連鎖反應。大學教育對一個人的未來發展影響深遠。頻繁逃課不利於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和生活習慣,怎麼能保證以後的工作質量呢?再者,學習能力是每一個學生在大學階段需要培養和領悟的能力,學生如果經常逃課就不能完成自身學習能力的升華,今後進入社會發展也會有困難。以我教過的學生為例,認真上課的學生未來發展狀況還是相對更穩定、更卓越。』

回來吧,『逃客』

李宏波一再強調:『逃課現象可以說已經成了教育體系上的一個漏洞,如果不及時修補,遲早會對中國的教育產生重大衝擊。學生都不上課怎麼談得上受過「高等教育」呢?所謂上學成了在校園裡混日子,那中國高素質的人才從何而來呢?逃課問題一定要引起重視。』

記者了解到,各高校都已經在想方設法改善現狀,大學生每個學期學業成績的取得不再像高中一樣『一考定江山』,以北二外為例,學業成績的40%由期末考試成績決定,30%取決於期中成績,還有另外的30%是以平時成績為依據,所謂平時成績包括作業、課堂表現與出勤情況等。李崇智說:『現在學生逃課已經直接影響到他們的學業成績了,學校的制度還可以更嚴格些。老師一定要負起責任,在課堂上多進行小測驗、演講、辯論等互動性強的活動,這對督促學生進教室上課還是很有成效的。』

王林老師認為,家長也要適當配合,『中學期間,家長一般都會時刻關注孩子的學習及生活狀況。一進大學校門,大部分家長放鬆了對孩子學業的關注。其實,上大學不代表孩子就成熟了,不能一下子撒手不管。』

李宏波真誠地對記者說:『我非常希望你們的這篇報道能夠對逃課的學生有所幫助。我們也很願意努力改變自己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們回歸課堂。他們逃課,逃掉了知識,也逃掉了未來。國家的未來掌握在青年手裡,年輕人要知道如何肩負起這個重大責任!』(本報通訊員 曹潔瓊 本報記者 華)

快評

逃課,更是大學的損失

『一年級老實坐前排,二年級膽小往後呆,三年級睡覺頭向下埋,四年級很少到教室來。』這是流行在一些大學校園中的順口溜。雖說不一定準確,不過的確把大學生逃課狀態和心態,描畫得很生動。

那麼,關鍵的問題是:大學生為什麼這麼樂於逃課呢?

第一個跳出來的答案,自然是授課的內容缺乏吸引力。這就直接與大學教師的備課、授課有關。我們早就聽說過『一本講義走天下』的說法,也的確有個別的大學教師知識儲備陳舊、講解不得法。那麼,要在如今這個信息和知識敞開的網絡社會裡繼續照本宣科下去,其結果,可想而知。

第二個經常會遇到的答案,是指向學校的――『課程結構老化、課程內容與現實脫節、缺乏實用性』。微觀地說,教師個人存在照本宣科的情況;宏觀地講,大學也有着類似的惰性――學校的院系、專業、研究方向、必修、選修課程一成不變,而象牙塔外已經是十幾年乃至幾十年的春秋荏苒。

第三個最直接的被批判者是逃學的那些人――大學生。『學生的義務就是學習,認真地學習;逃課就是逃避自己作為學生的責任;逃課是學生知識和能力鍛煉的最大損失。』諸如此類。

這三個答案都說得有些道理。

不過,忍不住要強調一個想法――大學生逃課,最終的受害者,還是大學機構本身。

一所大學,她的學生經常以逃課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於大學教學和課程的意見,實際就是給大學最大的難堪和無言的批評。作為以教書和育人為事業的機構,情何以堪?

所以,大學和大學中的授業者、管理者們,必須要把學生逃課視為為師者、為學者、從教者的損失,那麼,大學才不會是一個旁觀者,而是一個相關的責任人,去立即地、落實地、以對學生學校負責的姿態,研究解決的辦法,面對逃課這個頑疾。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