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千年中國皮影 今日世界矚目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1-30 00:00|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1379| 評論: 0|原作者: 諶強|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老藝人指點北京少年親身體驗皮影戲表演。攝影 / 諶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宣布,正在印度尼西亞旅遊勝地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六屆會議決定,將具有一千多年 ...

老藝人指點北京少年親身體驗皮影戲表演。攝影/諶強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日前宣布,正在印度尼西亞旅遊勝地巴厘島舉行的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第六屆會議決定,將具有一千多年悠久歷史的中國皮影戲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此次會議之前,全世界共有213項代表作名錄項目、16項急需保護名錄項目和3項優秀實踐名冊項目。中國皮影戲的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使中國在其代表作名錄項目上的數量增加到29個。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新聞稿說,中國皮影戲是一種以皮製或紙制的彩色影偶形象、伴隨着音樂和唱腔進行表演的戲劇形式。皮影藝人在幕後用木杆操控影偶,通過光線照射在半透明的幕布上創造出動態的形象。皮影藝人有許多絕技,如即興演唱,假聲扮演,一個人同時操縱數個影偶,還能演奏多種不同的樂器。相關的皮影技藝或由家庭或戲班傳承,或由師徒傳承。中國皮影戲對傳遞知識、提升文化價值、為社區尤其是年輕人帶來樂趣發揮着重要的作用。

皮影戲又稱『燈影戲』、『影子戲』、『土影戲』,有的地區叫『皮猴戲』、『紙影戲』等,由藝人在幕後操作用獸皮或紙板剪制的形象、並借燈光照射將所剪形象在半透明幕布上映出動人形象而表演故事,由藝人一邊操控影偶、一邊演唱,並配以音樂,是一種我國民間工藝美術與傳統戲曲巧妙結合併融入了戲劇、音樂等多種藝術手段的古老戲曲藝術和獨特藝術品種。皮影戲形成的時代至今未有很準確的考證,甚至有人認為其歷史悠久,在兩千年前的西漢時期就已萌芽。據南宋孟元老【東京夢華錄】中的記載,皮影戲最晚已在宋代成熟和盛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傳統皮影的製作技藝和工序十分精細,製作影偶形象的材料也十分講究,先將選好的驢皮或牛皮在水中浸泡變軟後,經過加工,使其皮面光滑透明,再精心雕刻人物、動物影偶形象並塗上各種色彩,干透後刷上桐油,其四肢、頭部可活動,藝人用細木杆對其牽制表演。演出時,用一塊白紗布作屏幕,藝人站在屏幕背後,並把皮影貼到屏幕上,燈光從背後往前照射,在觀眾觀看的幕布上映出活動影像,伴之以藝人的演唱和樂器演奏,一台維妙維肖的戲就在觀眾面前上演了。

皮影戲在我國流行的範圍很廣,幾乎遍及全國各個省區,並因各地表演時演唱的聲腔不同而形成了多種多樣的皮影戲。在我國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上,皮影戲作為一個整體項目列入,而其申報的地區和具體的項目便涉及到河北、山西、遼寧、浙江、湖北、廣東、陝西、甘肅等地的皮影戲,包括河北的唐山皮影戲、冀南皮影戲,山西的孝義碗碗腔皮影戲,遼寧的復州皮影戲、凌源皮影戲,浙江的海寧皮影戲,湖北的江漢平原皮影戲,廣東的陸豐皮影戲,陝西的華縣皮影戲、華陰老腔皮影戲、阿宮腔皮影戲、弦板腔皮影戲和甘肅的環縣道情皮影戲。

此次入選【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使中國皮影戲的保護和傳承又踏上了一個新的台階,也讓世界各國的民眾對中國皮影戲有了更多的了解。從從十三世紀起,中國皮影藝術相繼傳入了波斯、阿拉伯、土耳其、暹羅、緬甸、馬來群島、日本等,十八世紀中葉開始傳入歐洲的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俄羅斯等國,法國傳教士還將中國皮影戲帶回法國,並在巴黎、馬賽等地演出,曾轟動一時,被法國民眾稱為『中國燈影』。

但到了清代後期,皮影戲因各種原因,發展受到不利影響。再往後,因日寇入侵、社會動盪和連年戰亂,民不聊生,曾經盛極一時的皮影一蹶不振。新中國建立後,全國各地殘存的皮影戲班和藝人,在黨和政府的關懷扶持之下重獲新生。但『文革』又讓皮影藝術遭受噩運,十年浩劫使廣藏於民間的皮影家底毀失殆盡,傳承斷代,直到改革開放後才獲復甦。但在當代影視音響等新科技和流行文化娛樂的衝擊下,皮影戲的瀕危處境仍令人擔憂,保護傳承是一個亟待關注和落實的課題。入選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無疑為中國皮影戲的保護和傳承注入了新的信心與活力。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