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文藝批評何以亂相紛呈?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1-1 00:00| 發布者: 真衣| 查看: 1181| 評論: 0|原作者: 韓小蕙|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製圖:朱江 時下,文藝界在談論一個熱門話題,即文藝批評。 中國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積累的文明古國,我們的文化、文學、文藝批評傳統亦是傳承深厚,【典論論文 ...

製圖:朱江

時下,文藝界在談論一個熱門話題,即文藝批評。

中國是一個具有燦爛文化積累的文明古國,我們的文化、文學、文藝批評傳統亦是傳承深厚,【典論論文】、【文心雕龍】、【詩品】等,爲我們留下了博大的批評情懷和『忠言逆耳利於行』的社會空間。及至上世紀20年代『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和80年代新時期文學鼎盛時期,文藝批評都發揮了強大的推動文藝繁榮、文化發展和促進社會進步的功能,在現當代中國文學史、文化史和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輝的足跡。

進入新世紀,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良好態勢,對文藝批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寄予了更大的期待。然而,今天的文藝批評(以下簡稱『批評』),雖然就整體而言取得了不容忽視的成就,對文藝創作的發展和繁榮起到了重要的引導作用,但同時,也存在著諸多問題和不足,制約了它在文藝創作、文化建設中發揮出應有的、更大的作用。

批評亂相種種

1.批評的缺失:時下,利潤成爲一隻看不見的手,操縱了文化市場的運行。在這種嚴重局面下,批評本應該站出來承擔撥亂反正、引領民眾辨明是非的責任,但在許多節點上,批評的聲音很微弱,甚至沒有。比如某些電視劇爲了收視率,敢明目張胆地褻瀆經典,公然向中華民族的道德底線挑戰。面對這些烏煙瘴氣,廣大民眾都已不能容忍,可就是見不到評論家們寫出深度的剖析文章。

2.批評的無標準:讀者經常見到各種眼花繚亂的作品研討會,它們層出不窮,亂相叢生。與會的有關領導和批評家、學者們,很少有能將作品認真研讀完的,卻依然能憑多年練就的『會議功夫』作出精彩發言。有的專家剛才還在底下搖頭,發言時卻能面不改色地用『史詩』、『巨作』等詞彙一個勁兒地捧,還美其名曰『鼓勵爲主』,導致研討會淪爲歌頌會、表彰會、炒作會。

3.批評的圈子化:這樣形形色色的研討會,甚至已經形成了一個『研討會經濟』,有掮客,有操盤手,有核心出席成員,有會蟲兒,各司其職,相互配合,利潤是『木偶線』。如此,『與會者一心』就很重要,於是圈子化就是必然的了。批評家失去了自尊和職業操守,批評界成了追名逐利、興風作浪的戰場,批評文章越來越成爲不講真話的應景『秀』,致使整個批評界變得越來越庸俗化和市儈化。

4.文風問題:在批評的空氣變得越來越污濁的同時,文風問題也日益凸顯。有的評論家整天忙於趕會,沒時間讀書學習,更談不上用心研究文藝創作新出現的苗頭、傾向、趨勢、得失、困境、發展等深層次問題。於是,他們就故意搬來西方的大師、理論、主義、名詞以及複句套複句的西化長句式來裝腔作勢,故作高深地嚇唬人,批評文章越寫越空泛。

5.一些優秀評論家受排擠:中國現在當然不是沒有好的評論家,他們審美水平高深,堅持職業操守,勇於擔當。可是社會環境越來越蕪雜,利益鏈條上的環節越來越多,如果評論家直抒胸臆地說了不,那麼作者、單位、領導、甚至他籍貫地的首腦、出版社、文藝院團、銷售商、主辦方都不高興。之後研討會可能也不會再邀請他,這也使得優秀評論家逐漸退出江湖、優秀評論文章越來越少。

6.評獎亂相也對批評構成傷害:說到評獎,今天文壇上各種、各路、各級別的評獎也已成爲批評的一部分,評獎亂相與批評亂相攀比作亂。在利益的操縱下,『評獎經濟』開展得如火如荼:形形色色的協會、學會、研究會乃至非法刊物和個人等,爭先恐後地打著評獎的旗號去弄錢。此外,由於某些正規評獎也與層層級別的獎金、晉升、出名、出國等等相勾連,也就必然會出現拉攏評委、操縱選票等弊端。有的作品甚至由地方官員帶領著龐大的工作團隊出面『做工作』。由此,構成了對『評』的另一種傷害。

7.某些權力橫加干預:一些部門要員和地方官員,對正常的文藝批評橫加干預。他們把個人的政績、升遷和小集團的利益,看得比人民的利益和文藝健康發展還重要,在他們眼中,批評只是吹捧自己政績的利器,批評家只是他們手下可以隨心所欲使用的『工具』,卻不許他們提出與自己意志相左的任何個人見解,批評當然更不許。

8.對於批評的粗暴反彈:近年來,批評界還不斷發生反批評的惡性事件。不僅刺耳的批評聽不進去,連善意的忠言也不願意聽,揭醜的批評更不能容忍。有的連黑社會的威脅手段都動用出來,還有的動輒一紙訴狀,連批評家帶發表媒體一起告上法庭。而資本和權勢的強勢侵入,對文藝批評造成了一種壓迫,既破壞了批評的準則和道義,也破壞了批評的客觀性和公正性,還破壞了健康的批評生態環境,將評論家置於一種不敢說話或者無法開口的狀態,將媒體置於一種無法正常工作的狀態。這不僅嚴重挫傷了批評家們的職業精神,也使社會的監督職能和公眾參與度受到嚴重挑戰。

9.批評家責任的喪失:一邊是甜美的『胡蘿蔔』,另一邊是黑色的『大棒』,孰取孰舍?大部分評論家選擇了胡蘿蔔,畢竟在任何時代,大義凜然者都是少數。而一旦職業操守被群體性自我放逐,其崩塌效應就會愈演愈烈,並加速下行。『沒有是非(真假),只有成敗;沒有好壞(善惡),只有冷熱;沒有榮辱(美醜),只有貧富』等說法成爲批評界的流行語。

10.媒體亂炒作:由於媒體在資訊時代的作用日益強大,各種媒體也日益成爲利益集團覬覦的目標。他們有的買通媒體,索性撇開評論界,僱請幾個演員、明星和侃爺來亂點江山;還有的或自己直接赤膊上陣,或花錢買廣告版面,僱傭吹鼓手製造輿論,混淆視聽,以達到影響公眾的目的。而有些媒體爲了區區幾個廣告費,就放棄大局意識和正確引導輿論的社會責任,一任謬誤橫飛;有的還跟著亂炒作,把批評聖壇變成了庸俗的雜耍娛樂工場。

11.批評聖壇成了危房:權、錢、利()、利()的合謀,各方亂伸手的糟蹋,致使整個批評界處於下滑狀態。讀者因不信任而漸漸遠離,社會因不需要而逐步漠視,學術因不在場而聲音喑啞。批評家們不再激情滿懷地投身這項事業,有的轉行,有的應付,已經極少能看到那種走在時代思潮前面、洞悉社會前進方向、能指導文藝創作實踐、能引領天地人心的深刻的理論文章。中國文藝批評界的水準整體倒退了。

12.批評隊伍後繼乏人:由於批評的社會危機,批評界的後繼乏人狀況堪憂。今天已經很少有依然熱愛批評事業、準備將自己一生奉獻於此的年輕人。高校的當代文學批評專業很少能招到高素質學生,即使已經進門的研究生、博士生,一心埋頭專業的也大爲減少。不能只是批評他們缺少專業精神,其畢業後的就業困境、黯淡的學術發展前景、與其他學科相比投入和產出十分懸殊的差別、包括與創作都無法相比的巨大收益率反差,從起點上就削弱了年輕人對投身批評事業的信心。

批評亂相的根源所在

散文家、中國作協前黨組副書記王巨才批評某些評論家:表面上好像永遠都在講真話,其實是見風使舵,轉來轉去,任何時候都在爲個人謀取名和利。他們結成幫派,在小圈子裡團成一團,在批評界興風作浪,使文藝批評事業蒙羞,使黨和人民的文藝事業受損。只有徹底整頓這種『在什麼山上唱什麼歌』的市儈氣,摒棄『睜著眼睛說瞎話』的庸俗氣,清除『圈子批評』的歪風邪氣及其所帶來的種種惡果,才能重建批評的信譽和權威。

報告文學理論家田珍穎指出:相當一批評論家已經忘記自己是知識分子,毫不猶豫地脫去知識分子的袍子,爭著一起去弄錢。他們沒有爲國家和民族承擔的宏大目標,不學習,不擔當,不憂患,無氣節,無操守,無力量,浮浮躁躁,渾渾噩噩,應該向他們大喝一聲:『回歸真正批評,雙肩擔起道義』。

中國社科院外國文學研究所所長陳眾議也談到『責任感的缺失』問題,他指出:資本邏輯和技術理性合謀,對民族的核心價值乃至核心利益形成了重重包圍,因此要做到有所持守談何容易?具體到文藝,其內容、情趣、風格必須有利於提升民族素質,要做到當然不容易,但這正是文藝創作和批評的價值與意義。

【中國社會科學報】編輯部主任王兆勝的觀點稍有不同,他認爲就整體的文藝批評而言比較複雜,不宜單向考慮問題,至少有4個因素導致了今天的批評困境:一是文化語境發生了變化,在奔向金錢的狂歡中,整個文學都已被邊緣化,批評更難以進入公眾的視野;二是文學和批評走低,作家和批評家沒有做到成爲社會良知的代表,有的見解還不如普通百姓,讀者當然就不再買帳了;三是產生了批評利益集團,利益的最大化把各方捆綁在一根藤上,誰不說好話就會被分離;四是文藝研究和文藝規律漸行漸遠,批評喪失了文學性和審美,連業界自身也不再關注。

著名文學評論家馮立三也認爲,批評亂相的根源在於一些人缺乏對馬克思主義歷史觀和美學原則的領悟,缺乏對改革開放精神的理解,不了解今天社會發展的新狀況,不研究當下文學創作的新實踐和新規律,還在沿用舊的思維模式,要求文藝沿著舊的軌道前行,遂導致文藝創作脫離生活,文藝批評脫離文藝創作。因此,他呼籲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的學習,用辯證唯物論的觀點和方法武裝頭腦,建立起科學、嚴肅、正派、健康的批評體系。

亂相治理的前景

文藝是社會的晴雨表。文藝批評的根本任務,是代表社會讀者中的最先進部分,引導廣大群眾正確認識社會,理解文藝創作,提升審美品位,提高全民族的文化和文明素質。批評家的職能,是用先進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研究創作實踐,找出創作現狀和目標的差距,加以引導,而不能迎合落後的審美取向,更不能淪落爲資本、利潤和某些利益集團的工具。

批評亦是關乎一個社會發展前進不可或缺的方面。批評家的思想、見識、審美的高度,亦是一個民族文化和文明的高度。在金錢試圖吞沒整個天地人心的時刻,全體文化界都應該團結起來,勇於捍衛文藝批評的權利。

在人類發展史上的任何社會轉型期中,都曾發生過價值觀混亂、是非美醜善惡交鋒與錯位的局面,要廓清天空中的陰霾,文藝和文藝批評可擔大任。當下中國社會發展日新月異,成績與問題並存,困難和希望同在,因此就更加需要尖銳的、戰鬥的、民主的、前進的批評――任重而道遠,唯有努力前行,不懈奮鬥。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