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西北大學和山東大學聯合發起的尋找古鬲國考古行動,近日在山東大學舉行。出席活動的專家學者針對鬲國的地理位置、興盛滅亡、遷徙路線及其與中國國家形成的關係等學術前沿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考古專家張學海指出,從古龍山文化聚落群的分布狀態看,鬲國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東夷古國,從龍山文化到現在有4000多年了。大汶口、龍山文化分布形態以群居形態為主,由部落脫化成古國。大汶口早期可能已經有人在生活了,但是成為一個群,構成國家的條件基本上是在龍山文化時期或者更晚。鬲國的位置應該在德州市,具體位置應該在禹城的中部,齊河的北部,濟陽的西部、北部一代。 知名學者鬲向前認為,在形成中華文明的過程中,有鬲氏和鬲國起了重要作用。有鬲氏是上古時期的一個非常發達的方國,也稱為鬲國。有鬲氏發明了鬲,有了鬲以後,國人開始吃粥,開始用它煮飯、煮水,從茹毛飲血進入了熟食階段,從而使得中國飲食文化得以起源發展。而鬲也慢慢演變成為一種重要的禮器,成為研究中國遠古文明的重要載體。因此,開展尋找古鬲國的考古行動,對深化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發展歷程的認識具有重要意義。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