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貧寒的農家子成長為叱咤沙場的愛國將領,從一名舊軍人轉變為堅定的民主主義戰士,爺爺每一步都走得不尋常。』雖然與祖父從未謀面,但馮丹龍覺得,這位濃眉大眼、率直博愛的爺爺,離她並不遠。隨着對爺爺的了解日深,爺爺的每一次痛苦踟躕、每一次義無反顧,她似乎都能感同身受。 馮玉祥,1882年生於河北保定,原名馮基善,字煥章,祖籍安徽巢縣。『他參加了辛亥革命和倒袁世凱的戰爭,退出了北洋軍閥系統以縮短軍閥混戰,領導了1924年的首都革命,響應了北伐與大革命,「九一八」事變後在察哈爾與喜峯口樹起了抗日的義旗,在八年抗戰中堅持團結抗日,在生命的最後三年,更是切實獻身民主革命事業,反對獨裁內戰,拒絕外國的陰謀利誘,毅然離開美國回國參加新政協,1948年不幸在回國途中遇害……』馮丹龍娓娓道來。 在馮丹龍看來,爺爺的一首自題詩,既是他發自肺腑的表白,也是對他一生最好的勾勒。 詩名【我】。『平民生,平民活/不講美,不求闊/只求為民,只求為國/奮鬥不已,守誠守拙/此志不移,誓死抗倭/盡心盡力,我寫我說/咬緊牙關,我便是我/努力努力,一點不錯。』寥寥數語,鐫刻在泰山腳下的墓石上,歷經半個多世紀的風雨,向人們默默講述着這位『布衣將軍』的質樸、熱忱和執著。 『他愛國,愛得深沉;治家,治得嚴厲。』這是烙在馮丹龍記憶裏最深的印象。爺爺的赤子丹心、勤勉簡樸,也成為伴隨馮氏後人成長的最大財富。 馮丹龍的父親馮洪達是海軍優秀將領,為海防人才的培養費盡心力。姑母馮理達,是享譽海內外的免疫學專家,備受尊敬的名醫。而從護士、電工,到大學生,馮丹龍的刻苦努力也從未停止。『爺爺常對爸爸說,我給你們一雙手,你們要做一個自食其力的人。後來,爸爸常對我們說,給你們兩隻手、一副很好的身體,你們要靠自己。』祖父的教導是言傳,也是身教。 1986年,懷揣着成為『90年代後備力量』的抱負,馮丹龍踏上了赴美留學的路程。在華盛頓實習時,每每經過國會山,馮丹龍便會去國會圖書館查閱祖父的資料。祖父晚年被迫出走美國時的痛心無奈,心中對祖國的深深掛念,清晰浮現。 1988年底,馮丹龍完成學業,成為我國第一代MBA。彼時,國內正值留學熱潮興起。『你的事業應該在中國』,父親的叮囑,爺爺未竟的心願,讓馮丹龍毅然選擇回國。 如今的馮丹龍,供職於全球最大的研髮型製藥公司――輝瑞中國,任企業事務部總監。2000年,為促進中美經貿合作,作為唯一一名來自中國的女性代表,她在美國國會山的演講令不少議員刮目相看,被評價為『非常有價值』。經多方共同努力,最終,美國國會以237票對197票的表決結果,通過了對華永久正常貿易關係議案。 採訪中,馮丹龍講起了一個被馮家後人銘記至今的故事。在一次聚會上,馮玉祥曾把一個橘子放在茶碗上,上面再放一粒花生米,讓在場的孩子們猜是什麼意思。『他後來揭曉謎底說,茶碗象徵着國家,橘子是家,花生米是我們個人。如果茶碗倒了,那一切全都沒有了。要是國家滅亡了,我們的家和個人就都沒有依靠了。』 在北京西郊的溫泉鎮顯龍山,凝望祖父1935年修建的辛亥灤州革命先烈紀念碑,對祖父的良苦用心,馮丹龍有了更深的理解。 100年前,辛亥革命首義於湖北武昌。次年1月,灤州新軍宣佈起義,成立北方革命軍政府,馮玉祥被推舉為參謀總長。儘管起義失敗、大批官兵被捕就義,但灤州起義有力地支援了武昌起義和南方革命的發展,成為導致1912年2月清廷退位的直接因素。 歷史就是在有志之士的努力下,一步步向前的。紀念碑前,馮丹龍深深地三鞠躬。『我也是那一粒小小的花生米。』馮丹龍說。2007年,馮丹龍當選上海市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她說,肩上的擔子不輕,為了家的興旺,為了國的振興,我們都要努力努力,再努力。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