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有多个国家共同参与的敦煌文献数字化工作正在进行。在中国敦煌珍藏的500余册目前已全部实现数字化,其他国家的数字化进程也有望加快。 为期两天的2011国际敦煌项目学术研讨会11日在敦煌闭幕。期间,来自中国、英国、美国、德国、法国等国的30余位学者,针对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数字化进行了探讨。 此次研讨会由敦煌研究院主办,这是该项目成立以来首次在敦煌举办,此前已成功举办6届。10日至11日,来自该项目各国合作机构、博物馆、图书馆代表对本国收藏的敦煌文献数字化进程进行总结,并就与此项目相关的科学、研究及其它收藏品、网站技术、多语言、合作伙伴之间的交流、沟通等问题展开研讨。 敦煌藏经洞1900年被发现,洞内含有公元400至1000年间的写本、印本及绢画数以万计。它被视为世界上现存最早最大的纸质档案馆。由于许多珍贵的文献流散于海外,上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敦煌学文献研究全部依靠学者自己去国外誊抄资料,或购买国外的文献微缩胶卷。 敦煌研究院副院长罗华庆11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除敦煌珍藏的500余册全部实现数字化外,分布于英、法等国的敦煌文献已有三分之一完成数字化。希望通过与国际间的合作,陆续展开对世界各地敦煌文献的数字化,并通过网站将数字化的敦煌文献向全世界免费开放。 罗华庆表示,对世界敦煌文献数字化是因这些资料极为珍贵,报批程序复杂,读者阅读起来困难。对其进行扫描、复制等方式数字化,并发布于互联网,不仅方便读者利用,还能将敦煌文化发扬光大。 罗华庆介绍说,敦煌现藏文献主要以佛经为主,而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文献主要藏于英、法两国。 罗华庆表示,敦煌文献数字化持续时间较长,此次研讨会后,将会加快进度,逐步面世。未来,除敦煌外,文献数字化还将扩展至包括吐鲁番等丝绸之路沿线出土的文献。 大英图书馆“国际敦煌项目”负责人魏泓表示,随着国际敦煌项目工作范围不断扩大,所涉及内容不断增多,对网站技术及语言等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希望此次会议能促使各国有更多机会商讨国际敦煌项目发展和未来方向问题”。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