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有多個國家共同參與的敦煌文獻數碼化工作正在進行。在中國敦煌珍藏的500余冊目前已全部實現數碼化,其他國家的數碼化進程也有望加快。 為期兩天的2011國際敦煌項目學術研討會11日在敦煌閉幕。期間,來自中國、英國、美國、德國、法國等國的30余位學者,針對分佈於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獻數碼化進行了探討。 此次研討會由敦煌研究院主辦,這是該項目成立以來首次在敦煌舉辦,此前已成功舉辦6屆。10日至11日,來自該項目各國合作機構、博物館、圖書館代表對本國收藏的敦煌文獻數碼化進程進行總結,並就與此項目相關的科學、研究及其它收藏品、網站技術、多語言、合作夥伴之間的交流、溝通等問題展開研討。 敦煌藏經洞1900年被發現,洞內含有公元400至1000年間的寫本、印本及絹畫數以萬計。它被視為世界上現存最早最大的紙質檔案館。由於許多珍貴的文獻流散於海外,上世紀80年代以前,中國的敦煌學文獻研究全部依靠學者自己去國外謄抄資料,或購買國外的文獻微縮膠捲。 敦煌研究院副院長羅華慶11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表示,目前,除敦煌珍藏的500余冊全部實現數碼化外,分佈於英、法等國的敦煌文獻已有三分之一完成數碼化。希望通過與國際間的合作,陸續展開對世界各地敦煌文獻的數碼化,並通過網站將數碼化的敦煌文獻向全世界免費開放。 羅華慶表示,對世界敦煌文獻數碼化是因這些資料極為珍貴,報批程序複雜,讀者閱讀起來困難。對其進行掃描、複製等方式數碼化,並發佈於互聯網,不僅方便讀者利用,還能將敦煌文化發揚光大。 羅華慶介紹說,敦煌現藏文獻主要以佛經為主,而涉及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的文獻主要藏於英、法兩國。 羅華慶表示,敦煌文獻數碼化持續時間較長,此次研討會後,將會加快進度,逐步面世。未來,除敦煌外,文獻數碼化還將擴展至包括吐魯番等絲綢之路沿線出土的文獻。 大英圖書館『國際敦煌項目』負責人魏泓表示,隨着國際敦煌項目工作範圍不斷擴大,所涉及內容不斷增多,對網站技術及語言等提出了更多新的需求。『希望此次會議能促使各國有更多機會商討國際敦煌項目發展和未來方向問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