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小的時候,就聽奶奶說,我們家出過一個偉人。後來學習歷史,看見老太公的名字出現在書中,敬意油然而生。從那時起,我開始特別關注辛亥革命那段歷史。因爲,我尊敬的老太公曾經鮮活、輝煌於那段歷史裡。』宋教仁的玄孫女宋丕興說。 宋丕興1981年10月出生於桃源縣城,現在長沙一家私營企業從事人事行政管理工作,工作之餘在湖南大學攻讀MBA。100多年前的 就是這樣一個在村民眼中能文能武的『宋燈草』,最終順著沅江坐船而出,走上了革命道路,爲共和奔走,成爲辛亥革命史上舉足輕重的英雄,譜寫了中國革命的傳奇。 爲推翻滿清封建王朝,宋教仁與黃興、章士釗等在長沙籌創華興會。1904年,華興會正式成立,黃興爲會長,宋教仁爲副會長,該會宗旨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華興會秘密策劃在慈禧太后七十壽辰時在長沙、岳州、衡陽、寶慶、常德分五路同時起義,宋教仁負責常德一路的組織發動工作。不久,宋教仁回常德,賣田產以籌措革命經費,並在城內五省客棧設『湘西聯絡總站』。在常德筆架城舉行的會黨集會上,宋教仁被推爲龍頭,大家議定:起義時,會眾扮作朝五雷山的香客,到筆架城邊的文廟集合,聽候指揮。 正當革命志士壯志躊躇之時,無奈長沙起義事泄,湖南巡撫陸元鼎下令滿城搜捕革命志士。在桃源老家,宋教仁還一無所知,多虧兒時一位同學匆匆跑來報信。他倉促離家,一口氣跑到沅水邊上,天色已黑,江面上一隻船也沒有。眼看追兵越追越近,突然從蘆葦中劃出一隻小船,一位打漁老漢救了宋教仁。爲了感念漁翁的救命之恩,宋教仁自號『漁父』,並給兒子取乳名爲『稚漁』。 『一個名字就是一個故事。我的名字也一樣,不像一般女孩兒那樣雅致,但意義深刻,丕意爲繼承,興意爲振興中華。家人取這個名字,是希望我們後輩能繼承老太公振興中華的精神。』宋丕興說。 在搜集史料的過程中,老太公的形象在宋丕興的心中日漸清晰、高大。『他是一個執著的人,儘管起義失敗後,他被迫外逃,但是追求革命的心沒有改變。』 起義失敗後,宋教仁經武漢、上海登輪潛赴日本。他支持孫中山在東京成立了同盟會。1910年春,長江中下游革命力量驟增,宋教仁提出相應轉移革命重心,年底從日本返抵上海,並以『漁父』筆名撰寫大量宣傳革命的文章,並親自或派人來往於上海、兩湖各地。兩湖革命形勢空前高漲,終於導致武昌起義爆發,打響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槍。 『老太公是辛亥革命的大功臣。如果沒有那從老太公背後突然響起的一聲槍響,也許我們民主進程的歷史會有新的突破。』宋丕興最不忍翻閱歷史書中的『宋教仁慘案』那一頁,但她知道,歷史,她迴避不了。 袁世凱感到了宋教仁和國民黨對他的威脅,先是試圖拉攏宋教仁,繼而用金錢賄賂,均未成功。1913年3月上旬,宋教仁剛抵上海,便接到袁世凱發出的『即日赴京,商決要政』的急電。 爲了紀念他,桃源縣恢復重建了宋教仁故居,並將故居所在的村子改名爲『漁父村』,將原八字路中學改名爲『教仁中學』。常德市還在沅江大堤邊建漁父閣,漁父閣高三層,雕欄紅瓦。 面對這些紀念活動,宋丕興說:『有人曾問我,老太公給我們留下了什麼珍貴的東西,我想,應該是他的執著精神。作爲革命後代,最好的紀念就是傳承他的精神,繼承他的振興中華之志!』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