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版畫家彥涵 亦魚亦鳥 老羊倌 1957年 有一天當我逝去之時,我會含笑像煙火一樣迸裂開來,留給人世間最後的美麗與輝煌――彥涵 新浪收藏訊 中央美術學院彥涵先生治喪小組哀告稱,將於 彥涵先生是一位極爲少見的、具有獨特人格魅力的藝術家。他那跌宕起伏的傳奇經歷引人入勝、多舛而又坎坷命運催人淚下,他一手持槍一手握畫筆,在血與火的生死考驗中凝聚了近百年的時代之精神,在苦難命運中所磨礪出來的剛毅與勇氣,都融入到了他的藝術之中。 彥涵先生生於 彥涵先生自1938年奔赴延安參加革命,並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於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參加了魯藝木刻工作團,並隨軍開赴抗日戰爭的第一線――太行山抗日根據地。抗日戰爭期間,他在率領木刻工廠奮勇突圍日軍大掃蕩之後,根據英雄事跡創作了【當人搜山的時候】、【不讓敵人搶走糧草】、【奮勇出擊】、【來了親人八路軍】和木刻連環畫【狼牙山五壯士】等,以及反映延安民主生活的【民主選舉】、【冬學】、【農民診療所】等一系列經典作品。他還根據民間年畫在農村普及的特點,創作了一批以抗戰內容爲題材的『新年畫』和『新門畫』,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保衛家鄉】和【春耕大吉】等,其中【軍民合作抗戰勝利】已成爲研究中國版畫中這一特殊流派的經典作品。 抗戰勝利之後,彥涵隨魯藝來到張家口的華北大學任教。其間,彥涵主動提出到白洋淀體驗生活,在那裡他創作了更多反映戰鬥生活的作品如【慰問】、【敲鐘】和連環畫【新兒女英雄傳】等,並於解放戰爭期間,創作了木刻【開展民兵爆破運動】、【黃河從此非天險】、【迎敵】等大量作品,同時開始了他第三個時期的『新年畫』創作。1950年,韓戰爆發,在停戰之前,彥涵趕赴朝鮮並創作了【剛剛摘下的蘋果】等經典之作。 1953年,彥涵被任命爲人民英雄紀念碑創作組副組長,並爲紀念碑正面浮雕創作了【勝利渡長江】。1956年,彥涵調回中央美術學院,籌建了版畫系,並爲中國軍事博物館(微博)和革命歷史博物館創作了大型歷史油畫【八路軍東渡黃河】和【山洞戰】。 尤爲值得敬佩的是,彥涵先生在被打成『右派』以後,也從未停止創作的腳步。他在『爲人生而藝術』的信念支持下,從人性的角度出發,創作了【老羊倌】、【陝北說書人】等作品。爲紀念抗日戰爭勝利20周年,彥涵更創作了一大批『抗日戰爭組畫』,其中具代表性的有【民兵】、【支援前線】、【麻雀戰】、【埋雷戰】、【送參軍】等,並在此期間完成了他的經典大型套色木刻【百萬雄師】。彥涵在插圖方面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套色木刻【王桂與李香香】獲得了『萊比錫國際書展一等獎』。他創作的插圖【革命烈士詩抄】、【小二黑結婚】、【李有才版畫】、【花】、【復仇的火焰】、【台灣詩集】等成爲這一時期的代表作。 在逆境中,彥涵還用自傳體的形式,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爲藍本創作了【通過敵人的封鎖線】、【埋文件】、【泉】、【打草鞋】、【挖野菜】、【汗灑山崗上】等作品。特別是在『文革』時期,彥涵創作了他的經典木刻【魯迅小說插圖】,借用魯迅筆下的人物表現了他對現實的看法,在當時被稱爲是『一個被打得趴在地上戰鬥的戰士』。 『文革』結束以後,彥涵以激動的心情創作了木刻【春潮】和【向大海握手】,這兩幅作品成爲了他最早表現『改革開放』的經典作品。隨後的十年間,彥涵先後在全國各地舉辦了一系列個人展覽。同時,他擔任了中國美術家協會書記處書記,後又任中國美協版畫藝委會第一任主任,並於1978年在中央美術學院創立了年畫連環畫系,任第一任系主任。 改革開放後,彥涵的藝術觀念發生了巨變,作品開始從具象走向抽象,從描畫現實走向象徵和比喻,整體風格呈現出多彩性和豐富性。這一時期彥涵的作品以多角度對現實和人生進行剖析,題材涉及更爲廣泛,體現出極大的自由意志和創造力,被稱爲彥涵藝術創作的『浪漫時期』,這期間的代表性作品如【少女與海豚】、【長城】、【耀眼的的早晨】、【駱駝行】、【天山牧歌】和【倚簍老人】等。另外,他的許多作品包含了深刻的哲理性,如【四目經緯】、【大羽】、【樹人】、【顛三倒四】、【兩半和一體】等,體現了彥涵對生命與藝術的廣泛思考。 在上世紀90年代之後,彥涵的藝術達到了新的高峰。他在其激越的性格指引下不斷挑戰自我,於藝術形式規律上建立起了自己獨特的『形象密碼』,同時以『手書集』的形式,系統記錄了自我的藝術感悟,形成了一個完善的藝術理論體系。而所有的這一切,都可以歸結爲是一個人民藝術家的創造性精神的體現。 晚年的彥涵先生拿起刻刀已非常吃力,於是他將目光投向油畫布面。對 進入新千年,彥涵先生的作品內容更多的呈現出對人生和命運的體察,如【明月與秀峰之吻】、【曲立】、【天尺】、【崩裂】、【方正昭示、稜角分明】、【彩牌】、【宇宙光華】等,其中一部分油畫作品具有很強的哲理和隱喻成分,如【曲柱】、【天目】、【綠色的心】、【硬骨頭】、【崩塌的牆】等,其中大多數作品是用油畫和彩墨畫完成的。2008年,彥涵以九十二歲的高齡,創作了最後一幅大幅面版畫【生死關頭】,這是他表現汶川大地震的作品,形象一改過去的抽象風格而使用具像表達,體現出一種強烈的人道主義精神。 在漫長的藝術歷程中,彥涵先生的創作既有明確的階段性,又具有內在的聯繫性。不同時期的作品,形式上既有鮮明的區別,又有不間斷的承襲關係。在思想內容上既有歌頌、又有批判,同時還有激情與思考。總體風格上展現出一種從具象走向抽象,從現實主義走向象徵、比喻,直至達到哲理高度的過程。但無論是哪個時期,他的作品都始終貫穿著時代性和人民性的精神實質。 彥涵的不屈精神與毅力不僅表現在與兇惡的法西斯戰鬥中,更在與自己坎坷的命運抗爭中體現的淋漓盡致。1942年,彥涵在太行山的艱苦環境中身患瘧疾,在高燒與寒顫的打擊下硬挺過來。從上世紀60年代的胃穿孔起,到70年代的多次殘胃大出血,直到80、90年代的兩次大面積心肌梗塞、2008年的急性化膿性膽管炎,以至最後的肝癌,彥涵都頑強地與疾病戰鬥,直至生命的最後一刻。如他所說,自己『始終是一個戰爭的倖存者』。 1991年,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協會授予彥涵新興版畫傑出貢獻獎;2001年,彥涵獲中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中國美術家協會第一屆中國美術『金彩獎』;2003年,彥涵榮獲文化部頒發的『造型藝術成就獎』。1995年,連雲港市市政府爲彥涵建立了現代化的『彥涵美術館』。 彥涵一生出版過的畫冊有:【彥涵】、【彥涵畫集】、【彥涵版畫集】、【彥涵油畫集】、【彥涵插圖集】、【彥涵中國畫集】、【彥涵書法集】、【彥涵寫生集】、【彥涵記游圖】、【彥涵藝術隨感――手書集】以及【對自由的追求――彥涵藝術隨筆集】等等,並曾在法國、西德、日本等世界各地舉行過個展。 著名美術理論家江豐曾在【彥涵版畫集】的前言中寫道:『如果將彥涵的作品連接在一起,將是一幅壯麗的、史詩般的畫卷,他是一個具有創造性精神的人民藝術家!』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