鬲向前歷經40年,勾勒出鬲氏以及鬲文化的『基因圖譜』。
西周時期的貴族『伯矩』為紀念燕侯的賞賜而特意製作的伯矩鬲。 2005年的一天,在首都博物館的【燕地青銅藝術精品展》裡,一件精巧的雕有七頭牛角的青銅禮器,以其恢宏的視覺衝擊力,深深震撼了一位慕名而來的特殊『遊客』。 這件『牛氣沖天』的『鎮館之寶』,就是大名鼎鼎的伯矩鬲――西周時期的貴族『伯矩』為紀念燕侯的賞賜而特意製作的。該鬲通高33厘米,口徑22.8厘米,自蓋鈕至足裝飾着七個牛角飛揚的牛首獸面紋。鈕上兩個相背牛首為圓雕,器蓋與三足的五個牛首則為高浮雕牛角與淺浮雕牛面相結合,藝術構思之巧、鑄造工藝之精,堪稱燕國青銅藝術與工藝的巔峰之作。 望着這件稀世珍寶,這位『遊客』激動不已。他是誰呢?為何如此專注和着迷?――原來,他就是被譽為集考古器物學和理論文化於一身的學術專著――【鬲與鬲文化】的作者鬲向前。 【鬲與鬲文化】出版後,在學術界和文化界引起了很大反響。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新淼評價說:『本書使鬲的幾乎湮滅的歷史得以復活,使許多散亂的歷史碎片得以復原,給人以知識性的收穫。』 著名考古學家石興邦說:『這是一部嚴肅的文史科學論著,是一部前無古人的開拓之作。』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院長孫家洲教授讀完此書後說:『這是第一部對「鬲與鬲文化」做出全面、系統研究的專著。這不僅是一部開創性的著作,而且使得此後研究該課題的繼踵者,難以超越其所建立的研究體系。』 一位鬲氏後人的『天問』 在中華民族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文化海洋里,姓氏文化堪稱民族文化的源頭。對此探究,鬲向前幾近痴迷。 據教育部2007年8月公布的【中國語言生活狀況報告】顯示,截至2006年底,全國姓氏已有2.3萬個,其中129個為常用姓氏。 然而,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文化的活化石和作為生命個體象徵的專有符號的姓氏,發生着重大變化。 如江蘇蘇州就出了個姓『點』的姓氏。這個『點』姓既是父系的獨生子女,也是母系的獨生子女,爺爺、奶奶與外公、外婆都希望能跟他們姓。各執己見,相持不下。最後外公拿出了最佳方案,就是不隨任何人姓,而是另取一個新姓――『點』。其理由是:姓名本是一個人的特定符號,突破傳統姓氏是完全可行的;『點』字下有四點,分別代表全家(爺爺、奶奶、外公、外婆)四個姓,『點』字上為占有的『占』字,姓『點』即表明這個孩子為『全家四姓共同占有』。 對此,著名姓名學專家、北京師範大學王泉根教授指出:『按照中國人的傳統,姓是祖先所傳,名是父母所授,名字不合意,或可自取一個,但這個姓是萬萬不能變更的。』『對祖先傳承下來的姓氏採取如此輕率的「否定」,不但可以棄之不傳,而且居然可以另造一個。假如孔老夫子在世,必定要大聲嚷嚷「禮崩樂壞」了!』 但王泉根不得不承認,時代畢竟不同了。中國的姓氏制度自先秦發展至今,已發生了深刻變化。 那麼,作為一名『鬲』氏後人,『鬲』姓究竟是怎樣起源的?它經歷了怎樣的發展和演進呢?在中華民族姓氏大家庭里,它占有什麼樣的地位、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呢? 40多年前,當少年鬲向前歪着腦袋,托着腮幫,眨巴着迷惑的眼睛,求解自己為什麼要姓這個生僻的『鬲』姓時,包括父親和父親的父親,都無法解答。甚至有人說,這個『天然』的歷史問題還需要問嗎? 然而,少年鬲向前卻不以為然。他固執地認定,這個稀奇古怪的『鬲』姓背後,必有其鮮為人知的秘密。他一定會、一定要讓這個『千古之謎』大白於天下。 破解遠古文明『天書』 鬲向前生於1953年,小時候,郵遞員經常送來父親的書信,一般都由小向前去取。郵遞員起初不認識『鬲』字,後來知道後,經常問他:你們怎幺姓這個姓,很少見,有啥說法沒? 為此,鬲向前專門查閱了【百家姓】,裡面沒有記載。【現代漢語詞典》裡面標註『鬲』是多音字,姓氏和地名讀『ge』,古炊具和器皿讀『li』。看到這裡,鬲向前又有了新的疑惑:『鬲』為什麼有兩個讀音呢?二者有什麼關係?青年時期,帶着一臉的書卷氣,他去請教陝西古漢語研究的專家,得到的解釋是:對鬲的讀音記載最早的是【說文解字》裡讀『li』。可鬲向前卻覺得這個解釋也不是很有說服力。因為山東古代史上有條河叫鬲津河,傳說是大禹治水時命的名,說明那時候就讀『ge』了。向前還通讀【中國通史】,知道了有鬲氏的傳奇歷史,也有了新的疑惑,自己的鬲姓和古代的有鬲氏以及古鬲國是何關係? 雖然那些年信息傳遞不發達,收集查閱資料也很困難,但鬲向前從不氣餒,從來沒有停止對『鬲』的探究。陝師大、西大等院校和省圖書館、文史館、檔案館,經常有他埋頭查閱資料的身影。 機會總是垂青有準備的人。一次,正痴心研究中國古文化的鬲向前,在觀看央視10頻道【天工開物】時,被清華大學古文獻研究所戴吾三研究員講述的鬲的製作、對中國古代飲食和生活的影響及重要意義深深吸引。這個節目給了鬲向前新的啟發。由一個器皿而引發了一個民族生活的巨大變化,這不但讓鬲向前對鬲文化研究的視角有了新的拓寬,也讓他的研究信念更加堅定了。 說來也巧,這個時候,網上和一些刊物上對鬲的研究和報道也多了起來。鬲向前意識到對鬲的疑問不再是一個鬲姓後人的簡單思考,而是要將鬲提升到中國古代文化的角度來探究了。陝西韓城發現了古代芮國公的大墓,出土了青銅鬲,鬲向前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專程去了考古隊駐地,細緻了解鬲的考古情況,並向考古隊的同志請教。 國內對鬲的研究相對零散,在鬲身上賦予的鬲文化更是研究甚少。一位考古隊專家似乎看出了鬲向前的心思,建議他扛起研究鬲與鬲文化的重擔。其實鬲向前明白,對於一個對考古知識知之甚少的門外漢來說,想要研究出點成果來談何容易。鬲向前沒有退卻,他暗下決心,一定要堅持研究個結果出來。 鬲向前並非逞一時之勇。他的信心主要來自於他紮實的古文化功底。鬲向前的父親非常重視對孩子進行傳統文化教育。7歲時,鬲向前就能熟背【三字經】,10歲背誦【古文觀止】,13歲開始,他在父輩的指導下,通讀了【史記】。憑藉深厚的古文化功底,鬲向前很快理出了研究鬲文化的提綱。 遍訪學者,勘察遺址,研究實物,收集文獻,鬲向前做了大量的研究筆記和史料收集。辛勤耕耘終於換來了一秋熟透的喜悅,2009年,鬲向前攜手女兒鬲江慧用心血和智慧凝結成的專著――【鬲與鬲文化】終於問世了。 鬲氏『基因圖譜』的前世今生 【鬲與鬲文化】是一部有關『鬲』這個重要禮器的歷史題材考古、研究的文史科學專著。該書以『鬲國』這個古老的部落方國為背景,以鬲和鬲文化的起源,各個時期發展變化的特點、社會功能、地位以及消逝的過程為主軸,歷史地、科學地作了具體、生動的論述,它更像一部鮮活的鬲氏長篇傳記。 從書中我們知道,鬲最早是人們日常生活用的陶製器皿,逐漸演化為國家社稷祭祖、祭神的禮器,以及後來成為以製造鬲而獲封爵立國。作者認為,鬲國是鬲氏所立之國,是因制鬲而發展起來的。鬲國的出現是中國最早國家形成的雛形,是家國國體、忠孝相通的宗法制度和家天下政治文化的根源。文中逐一列舉了近幾十年來考古出土的先周時期的陶鬲(陝西寶雞鬥雞台,武功鄭家坡出土)、雪山二期文化陶鬲(原始社會晚期至夏代,北京昌平雪山遺址出土),以及新石器時代的帶耳陶鬲(陝西臨潼姜村遺址出土)等早期陶鬲的代表,論述了早期鬲的出現的歷史背景。隨着鬲的用途以及鬲文化的發展,鬲的種類也逐漸發生很大的變化。 到夏商周青銅器時代,鬲的地位有了歷史性的飛躍,即從生活用具晉升為禮器。於是鬲與鼎、甑等一起成為『國之重器』。鬲的形狀也呈現多樣化、複雜化,出現四足、方形、附耳等種種形態。在春秋戰國時期,因生產發展、生活需要,在鬲的基礎上又出現了[和甄兩種器物。到漢代由於鐵器時代的到來,釜出現了。於是鬲逐步退出了歷史舞台。 在書中,作者提出了他體悟到的有關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文化學以及哲學等領域的獨到見解。如作者認為鬲文化體現了古人對數字三的哲學理解。鬲都是三足的,發展到鼎,大多也是三足的,這就有了『三足鼎立』的成語。三人為眾、三木成森、三金為鑫、三石成磊,以及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是古人樸素的哲學思想。其次,作者認為鬲是人類熟練使用火和水之後產生的,鬲的發明和使用也體現了『師法自然』、『順法自然』、『表現自然』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第三,作者認為鬲從泥胚發展到陶器、再到青銅器,從粗糙到精細,從一般的生活器物發展到雕有圖案花紋文字的藝術品;從炊具而成為禮器,再從簡單的圖形演化成為漢字以及偏旁,它超越了純粹自然的東西,上升為人類特有的文化產品,蘊含着觀念、信念、信仰、道德、藝術等屬於文化範疇的元素。在經濟文化領域,作者認為鬲的可貴之處,就是一出現即為原始社會交易中的准商品,是人們不可或缺的生活必需品。在相當長的歷史過程中,鬲對當時的飲食文化、漢字的發展、鑄造藝術、禮儀等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 『千古之謎』成就一位專業學者 鬲向前經40年風雨洗禮,歷時五載,六易其稿,終於以廣闊的視野、獨特的見解,勾勒出了鬲氏以及鬲文化的『基因圖譜』。 在父親的薰陶下,金融學碩士生、鬲向前的女兒鬲江慧,也加入了鬲文化研究,與父親一起完成了這部開山力作,被傳為佳話。 【鬲與鬲文化】融科學性、歷史性、知識性、趣味性於一體,對普及歷史文化知識、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是非常有益的。其文化價值和社會貢獻體現在三個方面:一是該書首次對『鬲與鬲文化』作出全面、系統的分析,探究其文化淵源;二是首次將『鬲』實物研究與『鬲』文化研究有機結合,極具學術價值。清華大學教授、著名學者張豈之先生評價說:『這本書將實物與理論緊密結合,既有考古器物學的知識,又有文化理論的闡述,文字簡潔、規範,使人讀起來覺得是一種學術享受。』三是首次系統闡述了『鬲文化』對中華文明的貢獻,在搶救和弘揚傳統文化上功不可沒。原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部長田成平評價說:『鬲被稱為中國遠古文明的活化石,是傳承文明的一個重要載體。對鬲文化研究有益於深化對我國古代政治、經濟、文化與社會的發展歷程的認識,有益於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民族凝聚力。』 40年的孜孜以求,終使鬲向前以『業餘』的身份完成了『精專』的研究,並以此樹立了鬲文化研究領域的新標度。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