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葺一新的富厚堂全景。本報記者 龍軍攝
● 石壁堂雜草叢生。本報記者 龍軍攝 雙峯古民居之多,建築規模之大,令人稱奇。著名的曾國藩故居『富厚堂』,自然坐擁萬千寵愛。當地的一批明清時期古民居,在今年4月也被評為第九批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它們也是幸運的。但是,當地還有一些未能掛上省文保單位牌子的古民居,卻仍在自生自滅中煎熬。 失落的石壁堂 這次雙峯縣獲得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稱號的共有7處:柏蔭堂、體仁堂、朱家大院、洛陽灣古寺、葛氏宗祠、萬宜堂及蔡和森、蔡暢故居,類型以明清時期的古民居為主。早在2007年,雙峯縣政府就組織專家勘察了一批明清古民居,除上述幾處外,還有石壁堂。但在今年參加湖南省文物保護單位評定時,石壁堂卻意外落選。 石壁堂始建於19世紀洋務運動時期,位於雙峯縣梓門橋鎮茶亭村,系當時湖南大茶商朱紫貴修建。記者初見石壁堂時,驚詫於其大氣精美的建築風格。然而走進堂內,卻發現早已人去樓空,野草蔓到屋檐,屋頂露出骨架。在正廳大門旁邊,赫然一張『危房莫入』的通告,落款是『梓門橋鎮政府,2004年』。與之相對應的是左邊『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的掛牌,落款也是2004年。最驚心的是其東廂房幾乎拆盡,只留下七零八落的青磚牆。拆毀的部分幾乎佔到古民居的三分之一。 據當地人反映,石壁堂產權屬於茶亭村,當時是在村黨支部書記吳秋田的帶領下拆的。接受記者採訪時,吳秋田承認,在2004年到2005年間,茶亭村對石壁堂進行了拆除,原因有兩個:一是因為當時石壁堂是危房,還沒掛牌成為縣文物保護單位,怕群眾經過該堂時會不安全;二是當時的曾國藩故居富厚堂需要青磚瓦進行修復,在經過相關部門協商同意後,對石壁堂進行了拆動。只可惜,對石壁堂的拆動一發不可收拾,很多精美的雕花木樑被村民背走。『這件事驚動了縣領導和縣公安局,還抓走了幾個人,事後,相關部門立了文物保護單位的牌子。』 面對石壁堂殘破的現狀,吳秋田很無奈:『以前石壁堂裏有很多單位在辦公,方便保護。現在房空了,派人守,難;不守,破壞更嚴重。』要麼及時開發,要麼及時處理,這是吳秋田對石壁堂的態度。 對石壁堂的落選,雙峯縣文物管理局局長肖巍表示,主要原因是其破損過於嚴重,另外由於縣公安局曾經在石壁堂拆動時抓過人,情況比其他古民居更複雜,所以在市裏審批時被刷了下來。 石壁堂的遭遇,令人遺憾,也折射出古民居保護的困難:保護級別不高,派人守房困難,修房缺錢,而政策限制,又使私人收回產權也有問題。此次與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失之交臂後,又不能爭取到更多的維修資金,石壁堂的未來就像它屋檐上隨風飄搖的蔓草。 新秀不是新寵 比起石壁堂,三塘鋪鎮的柏蔭堂、體仁堂是幸運的。據肖巍介紹,早在4年前,雙峯縣就開始着手申報省文保單位的工作。在此之前,雙峯縣還沒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次申報的7處古民居一次性通過評定,在雙峯縣文物保護史上堪稱有裏程碑意義。自掛牌省文保單位,已過去的4個多月中,它們的保護現狀如何? 柏蔭堂是中國茶業一代名商戴海鯤於1934年修建的。大門兩側分別嵌着兩塊漢白玉牌,其中左邊一塊介紹了當年戴海鯤為歌頌母德『柏舟節操』,不忘母恩『庇蔭成長』的建宅初衷。柏蔭堂堪稱當地的建築藝術傑作。每一個花窗都以木料為骨架,外飾各種栩栩如生的圖形,並繪以鮮明的色彩,即使在歷經近80年風雨後的今天,仍然引人注目。 走了一圈,記者發現柏蔭堂西廂許多房間沒有門,有些房間橫七豎八地擺着幾張課桌。原來這裏以前是三塘鋪鎮中心小學校舍,因為柏蔭堂被列為危房,校舍後來就搬出去了。之後,這些房間就一直維持着搬家時的樣子,無人清掃整理。 體仁堂則是另一番光景,雕着吉祥物的高大堂門、寫着大『福』字的八角門、屋頂惟妙惟肖的瑞獸,令人目不暇接。三進六出、三廂九進、108根石木廊柱、48個天井、365間房。到處廊道相連,廊道地面都是清一色的磨磚地。 體仁堂裏還住着17戶人家,多為老人,且大都沒有能力自己建房。看到記者,他們滔滔不絕地說起最近的可怕遭遇:『我們這些房子太老了,一到下雨就漏水,上次下雨,水全積到屋裏來了,當時把我們嚇壞了。』記者看到,有部分土磚房已經坍塌,居民的人身安全確實受到威脅。 在體仁堂內,記者見到,幽靜的堂屋裏曬着花生,雕花窗戶的每個方格裏塞滿了破舊的鞋子,前庭石板路邊種着蔬菜,古樸石柱間拴着的繩子上曬滿衣服。人們似乎並不在意住的房屋有着怎樣的歷史背景和意義。在他們眼裏,更重要的是如何維持生計。 古民居的未來 對於古宅的保護,當地人有着自己的看法。居住在柏蔭堂附近的東合村黨支書譚長喜說:『早在2005年,柏蔭堂就被列為「不可移動文物」。不能動,但是也不能讓它塌掉吧。幾年來它自生自滅,有些地方已經很破舊了。』譚長喜還對柏蔭堂 與譚長喜不同,三塘鋪鎮文化站站長陽醉文希望柏蔭堂能得到更好的保護:『最好能開發成旅遊景點,只是等了這麼多年,等得都有點失望了。』 柏蔭堂獲評省文保單位,讓陽醉文看到了希望:『2005年,柏蔭堂被定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但雙峯是貧困縣,分攤到文物保護的資金不多。現在作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可以向省裏爭取資金,相信不久的將來會有較好的發展。再者,三塘鋪處於上瑞高速的出口,又有320國道經過,還有縣裏唯一一個火車站,這是三塘鋪旅遊開發的交通優勢。』 體仁堂裏的住戶,說起將古宅開發成旅遊景點,也一個個拍手稱好。他們想的更多的,是旅遊開發後可以帶來更多謀生方式,繼而改善生存環境。另外,古宅年久失修,已不適合居住,如果能得到有關部門的安置,也就解決了他們的生活難題。 對這類產權私有的古民居,政府的原則是修舊如舊,即政府承擔維修經費的三分之二,私人承擔三分之一。修理要按照文物的原貌進行。 柏蔭堂、體仁堂之類古民居的保護級別越來越高,但修復進度卻沒有跟上。肖巍告訴記者,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維修需要向省裏提出規劃和保護方案,規劃審批需要一定的時間。目前,縣文物局對這批文物的保護與開發是『先易後難』,先從容易開發的入手,如洛陽灣古寺、萬年堂等。對於難度較大的,採取逐步推進的方式。 『這些古民居如果再放任不管,不出10年定會蕩然無存。成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至少可以保證其不會在原有基礎上再遭到破壞。至於開發利用,以後會逐步想辦法。』肖巍透露,對於這些茶商建的古民居,規劃部門已初步有了一個關於茶文化的旅遊開發的構想。 曾國藩故居富厚堂,作為中國鄉村唯一保存下來的鄉間侯府,已成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曾國藩的影響力,為富厚堂走向市場增添了不少動力,也正在帶來可觀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因此肯花大力氣對其進行保護的部門不少,諸如雙峯縣富厚堂管理所、雙峯縣曾國藩故居管理所等單位都在保護、管理着它。相比那些新晉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古民居,富厚堂的待遇好得多。 同濟大學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中國古鎮保護之父』阮儀三教授曾寫信給湖南省委書記周強,稱『作為曾國藩等名人的故鄉,當地尚留存着許多具有湖南地方特色的古建築,像一些堂、院以及民居等,它們佈局疏朗,規模宏大,風格獨特,與周圍的山水環境密切融合,並擁有濃厚的文化底蘊,是湖湘文化的特有載體,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可見,不論是已漸入開發佳境的富厚堂,還是等待保護的柏蔭堂、體仁堂,抑或是已被拆掉部分的石壁堂,都有着湖湘文化的印記。 如何保護進而開發,正考驗着相關各方的智慧。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