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博士論文成了越碼越厚的『空心磚』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8-30 00:00| 發布者: 南丘| 查看: 1279| 評論: 0|來自: 中國青年報

摘要: 高校里流傳着這樣一則笑話:對於『怎麼做紅燒肉』這個問題,本科生的回答是『把豬肉放進鍋里炒熟即可』;碩士生會把這道菜的主料、配料及製作流程都詳細地列出來;而博士生的答案則是厚厚的一本書,書的第一章赫然寫 ...

高校里流傳着這樣一則笑話:對於『怎麼做紅燒肉』這個問題,本科生的回答是『把豬肉放進鍋里炒熟即可』;碩士生會把這道菜的主料、配料及製作流程都詳細地列出來;而博士生的答案則是厚厚的一本書,書的第一章赫然寫着:如何養豬。

  這一黑色幽默間接諷刺了當前我國某些博士學位論文的繁瑣冗長和言之無物。

  博士論文是體現博士生教育質量的重要標誌。翻閱近年來一些博士生的學位論文,大部分都是厚厚的一兩百頁甚至更多,這種現象不僅出現在文科院系,在理工科也十分普遍。

  國防科大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高伯龍在一封『致全國高等學校及教授、博士研究生的公開信』中,對此提出質疑:『閱讀一些博士學位論文,感到頁數越來越多,從10年前的一般不超過100頁向200頁邁進。這是不是向國際一流進軍的標誌之一呢?我感到迷惑。』

  越碼越厚的『磚』

  是否有創新是能力問題,寫的夠不夠是態度問題

  周魏華對去年完成的博士畢業論文的厚度依然記憶清晰。

  自論文開題之日起,這個中山大學高分子化學系的學生就每天泡在實驗室里做實驗、整理數據,花費時間精力無數,最後交稿時,沉甸甸的200多頁甚至超過了很多學術專著的字數。

  導師雖然沒有強行規定,但周魏華和周圍的大部分同學都覺得學位論文『應該越厚越好』,他下意識地認為,論文的厚度代表着自己準備充分與否,甚至關係到個人『治學的態度』。

  多年擔博士論文的評審,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的別敦榮教授也明顯感覺到,博士畢業論文的厚度有增加的趨勢,『現在一般的都在十六七萬字,個別的甚至在25萬字以上。一篇博士學位論文就是一本厚厚的專著。』

  記者選擇了相對靜態的文藝美學專業進行統計,20012010年,國家圖書館收藏的該專業博士學位論文,共計44本,論文字數已由最初的平均每篇13萬餘字增加到22.8萬字,其中2010年度最厚的一本達到44.9萬字。

  根據專業性質的不同,各高校、院系對博士學位論文的要求不盡相同。對於論文字數的一般標準是,文科專業不少於10萬字,理科專業3萬字左右,工科專業則不能少於5萬字。

  上海交通大學電氣工程系教授嚴正指導過8屆博士學位論文。他認為,博士學位論文不應該對頁數和字數限制得太死,但是每年一到博士畢業生交學位論文初稿的時間,對於『特別薄的論文』他都會『提高警惕』,看看是不是存在『花的工夫不多,無內容可寫』等問題,『論文太薄總讓人感覺水平不夠、準備不足』。

  學校對論文字數有所要求,導師對較薄的論文心存疑慮,學生對其厚度自不敢怠慢。

  北京科技大學畢業的吳庸(化名)博士說,為了達到學位論文的字數標準,不少人夜以繼日地查閱資料,不間斷地做實驗,再大量引用參考文獻,千方百計地使他們的論文『看起來內容豐富,言之有物』。

  博士當年接受過的『真理』就是,『是否有創新是能力問題,寫的夠不夠是態度問題。』

  清華大學金融系博士生胡曉寧剛剛參加完近日舉行的博士學位論文開題報告會,雖然導師規定其論文中引用的中英文參考文獻有30篇即可,但據她估計,最後出現在論文中的肯定會遠遠超過這個數目,這也就意味着『寫出來的論文肯定薄不了』。

  厚度決定質量?

  頭重腳輕的博士畢業論文最讓人反感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研究員徐堅在科學網博客中介紹了一個有意思的現象:許多學生喜歡把論文的緒論(第一章)寫得很長,洋洋灑灑三四十頁。讀者看了半天,還不知道作者想要幹什麼。

  而讓他感到遺憾的是,『恰恰到了最關鍵的地方「本工作的目的與研究內容」這一部分寫得很不靠譜兒,或者是寫不到點子上。』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在讀博士生馮登參加過多次師兄師姐的博士論文答辯,對一些『核心內容不多,很多文字沒有意義,堆砌製作的論文』深為反感,『很多人的博士學位論文「頭重腳輕」,前面引用了很多國內外文獻,可後面自己所做的工作卻不多。』

  『論文的厚度並不能決定其質量。』中山大學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博士生導師明確表示,純屬為了達到要求而湊字數,有時還會適得其反。大量引用參考文獻,論文離自己的中心論題反而會越來越遠。

  高伯龍院士翻閱一些大師的名著,更是驚訝地發現:文章一般不長,參考文獻很少,比如愛因斯坦在相對論中提出質能關係式的德文文章共3頁,1篇參考文獻;沃森・克里克提出DNA雙螺旋結構的英文文章約1頁,『這兩篇文章,被公認為是劃時代的著作。』

  『全國高等學校都要向國際一流進軍。是否應該向他們學習呢?我們的博士學位論文能否壓縮到50頁左右呢?』高伯龍提出疑問。

  別敦榮教授則不贊同簡單地用期刊論文或學術界一些經典論文的篇幅來要求博士學位論文。

  『博士學位論文要有一定的厚度,這是博士學位論文的性質所決定的。』 別敦榮教授認為,博士學位論文不應當只是學術觀點的闡述,還有其他要求,比如,關於博士學位論文選題的論證、關於相關科學文獻的綜述、對研究過程的介紹等,『這都是學位論文所特有的,要完成這些工作任務,就需要有一定的篇幅。』

  但他同樣認為,針對不同學科特點,博士畢業論文的厚度依然需要一個大致的量化標準。

  在博士學位論文的篇幅越來越長的同時,博士生創新能力不足的問題正廣受詬病。

  多個部委聯合組織的一份針對中博士生質量的大規模調查顯示,博士生導師認為博士生創新能力『較高』、『一般』和『較低』的比例分別為29.7%62.7%7.6%。有專家指出,原始創新不足是我博士論文與世界一流大學博士論文的最大差距。

  高校開始發出積極信號

  論文要求逐漸由『字數』向『創新點』傾斜

  畢業於武漢大學信息安全專業的王后珍博士還記得當年交學位論文初稿時的情景,與周圍的同學相比,自己的論文顯得有些『寒磣』:很多同學的博士畢業論文大多厚如磚頭,自己只有70余頁的論文在裝訂時卻連側面上的標題都印不上去。

  與同學交流後才知道,很多同學認為『只有寫厚了,才會覺得踏實』,班裡最厚的一本論文甚至達到200多頁。

  出人意料的是,論文答辯結束時,王后珍薄薄的論文因為思路清晰、有創新點在眾『磚塊』中脫穎而出,『意外地』獲得了為數不多的『優秀』。

  高校里已經開始發出積極的信號。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與電子工程學院博士生馮登雖然離畢業還有兩年,但導師已經要求他開始考慮自己的博士學位論文了,『從論文大綱到最終定稿都要有明確的規劃』。

  面對學位論文的要求,馮登壓力很大,但這份壓力並非來自字數,而是論文核心內容的創新點――導師明確提出:『論文一定要有創新點,有自己的想法,在科研上有所突破才是最重要的。』

  吳庸博士還記得一個當年在校時同學間私下總結的『潛規則』:畢業論文首先就是要把字數湊夠了,評審專家們肯定都得互相給面子,但表面看上去還要說得過去,『再說,一些飛來飛去的「老闆」也不一定有時間認真去讀內容。』

  而現在,他留心觀察發現對博士學位論文質量的要求正不斷提高,高校對論文的字數要求有所寬鬆,漸漸把重心落實到博士生在讀期間具體的研究內容和其所做的實際工作上來了。

  吳庸說,盲評(學位論文評審的一種制度)的比例加大了,突襲式的抽查更是讓人心驚肉跳,各方對畢業論文創新的追求自然也多起來。

  華中科技大學的馬洪教授說,自己在評閱博士學位論文時,判斷的主要標準一般是『看其研究工作有沒有價值,論文本身所研究的核心內容是不是值得研究的問題,博士生本身做了多少工作』,而非依據論文的厚薄下定論。

  每年博士生交學位論文初稿時,他常常對還在讀的博士們明確態度:『希望論文能夠精簡一些以減輕博導們的審閱壓力。』

  武大數學系黃崇超教授介紹,在國外,本專業的論文經常要請其他專業的人士來做評價,看看非本專業人士對論文內容能不能做到有大致的了解,以驗證論文的可讀性,『所以說,論文頁數的多少不應該成為博士學位論文的評價標準,論文的厚薄也說明不了什麼。』

  他表示,自己欣賞的還是那種『自己做的東西,論文中有足夠創新點』的論文。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