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短3個月時間,故宮因為所謂的『十重門』而身陷輿論漩渦。『十重門』涉及的問題有輕有重,性質也不相同,但都像重磅炸彈一樣波及正在快速發展的博物館事業。 故宮一向被認為是中國最好的博物館之一,其管理一直宣稱是『世界領先』,如果它都被暴露出這樣多的問題,其他的博物館豈不是更經不起聚焦與推敲? 從某種意義上講,公眾對故宮的質疑,不僅僅是針對故宮的。 博物館已經被選擇性關注 迅速的擴張與免費開放,使得原本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博物館不得不面對觀眾的拷問,滿足觀眾的知情權。 在故宮成為眾矢之的之前,博物館界也並非風平浪靜。按北京大學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的觀點,博物館已經被選擇性關注。 甘肅省武威博物館研究員孫壽齡一直記得發生在本館的一起國家一級文物毀壞事件。2007年9月,博物館館長的親戚拍攝國家一級文物漢代的木鳩時,不慎導致木鳩墜地,木鳩嘴部發生破裂。館長不但未及時向上級匯報,居然直接用膠水進行了簡單的黏合。直到近一年後事情才被發現,這自然成了新聞,館長也被立刻免職。 再往前,發生在湖北博物館的國家一級文物九鼎八簋被砸損事件也被炒得沸沸揚揚。 還有新疆博物館。這個珍藏着大量絲綢之路文物的大館,其館長也因隨意處置文物以及一些基建中存在的經濟問題而陷入牢獄。據報道,1997年12月該館文保人員發現約80件哈薩克、鄂溫克等少數民族的文物發生了霉變,該館長為了掩蓋工作的失誤竟然命令員工將其掩埋和燒毀。 事實上,博物館從未遺世獨立。這個承載人類文明的特殊機構也僅僅是中國眾多文化事業單位的一類,其他單位所存在的問題在這裏一樣不少,其他單位常犯的錯誤這裏也屢見不鮮。比如承德外八廟管理處文物保管部主任李海濤監守自盜文物長達10年才得以敗露,許多重要的珍貴文物都被他以假換真掉了包,最終被判了死刑。比如遼寧博物館的原館長紀兵因多次貪污公款而被判刑;又比如2009年,原廣東革命歷史博物館館長李明因受賄65萬多元,被判處有期徒刑五年半…… 此次故宮的持續被關注,一方面顯示了以其為代表的博物館的崇高地位,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公眾對於自身文化權益的維護。作為一個城市的文化符號,從2004年開始,中國的博物館便以每年100個的速度增加着,大小博物館的改擴建也持續不斷。 2008年實行免費開放以來,走進博物館的人數更是井噴,原本躲進小樓成一統的博物館不得不面對觀眾的挑剔,滿足觀眾的知情權。但博物館體制機制的創新顯然落後於硬件的改善,博物館人的觀念顯然沒有與時俱進,他們並未準備好。 什麼樣的人在與國寶打交道 世界各大博物館已實施資格認證制度,很多館長都是面向社會公開招聘選拔,而我國基本上還是任命制,官員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應多考慮。 中國博物館的管理水平如何?這似乎可以從與故宮距離最近的國家博物館中找到答案。 經過三年的改擴建,今年3月,中國國家博物館向世界打開了大門。可是進去參觀過的人有很多感到失望。不必說在驕陽似火的夏季沒有任何遮陽措施的排隊長龍緩慢前行,也不必說永遠很難打通的幾部預約電話和幾乎沒有的免費展覽資料,更不必指責沒有多少學識一問三不知的工作人員,單單是陳列展的佈置就讓人大跌眼鏡。一個收費的商業品牌展赫然佔據有利位置,真正的基本陳列展卻需要四處尋覓。很少的講解員,幾乎沒有志願者服務,大多數的展覽說明僅有兩種語言,仿佛全世界的人不是懂漢語就是會英語。空曠的展廳裏可供觀眾休息的椅子少得可憐。也許在閉館擴建的三年中國家博物館的人都放了長假。 中央民族大學教授潘守永曾在哈佛大學研習過博物館學,他說,美、日等國對於博物館從業人員都有嚴格的門檻設計,館長更是學識淵博,基本 今年上半年,歷時十年的國有館藏珍貴文物的數據化工作基本完成,全國166萬件國寶告別了紙質卡片手寫登錄的年代,全部實現了信息化管理,理論上講國寶的管理實現了有據可依。 目前國家文物局只有權對直屬的兩家博物館有人事任免權,地方博物館的館長均由當地政府任命。國家文物局只是進行業務指導。2002年,故宮博物院和中國國家博物館成為由文化部管轄的副部級博物館,由文化部來進行任命。由於其過高的級別,很少有人能對其實施監督。 不可否認的是,博物館管理人員的素質這些年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提高。目前中央和地方共建的『國家隊』博物館有11家,分別是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南京博物院、陝西歷史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浙江博物館、湖南博物館、湖北博物館、山西博物院、首都博物館和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讓我們來曬曬這些博物館的掌門人。 鄭欣淼,是在擔任文化部副部長期間擔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的,他曾說,故宮博物院比文化部更出名。以他在地方多年的從政經歷,是可以管理好故宮的,然而事故卻頻頻發生。 這些掌門人中,一些是從業30年以上的『老文博』,管理經驗非常豐富,熟悉各個環節;一些是學者型館長,在考古、歷史、宗教、藝術領域有着一定的學術地位。不過有專家指出,博物館的管理固然需要專業的知識背景,但更需要的是對文物的敬畏。隨着許多的60後進入館長序列,如何培養他們對於文物的責任心尤為重要。 但文物的管理並不僅僅決定於掌門人。各個環節都需要專業人士分兵把守。以故宮的工作人員為例,其來源主要分為三部分,一部分是從事行政管理工作的,來自不同的行業;一部分是當年從琉璃廠等選拔的表現突出的學徒,從事書畫、青銅器、玉器等文物修復等工作的;近些年主要是大學畢業生,他們經受過美術史、考古、歷史、中文等專業的系統訓練,研究能力強,但玉器怕污,陶瓷怕動,書畫怕潮等從實踐中得出的常識卻不太知道。 目前,我國博物館數量超過3000個,從業人員6萬餘人。根據最近國家文物部門對全國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博物館隊伍的調查統計,專業技術人員所佔比例僅為51.6%。其中在職稱方面,高級職稱3161人,占7.6%,中級職稱7961人,占17.2%,初級職稱10316人,占24.8%;在學歷方面,博士106人,占0.26%,碩士767人,占1.8%,大學本科10733人,占25.8%。從總體而言,全國博物館從業人員的學歷結構、知識結構和職稱結構,都與博物館的專業化要求存在較大差距。 為了保持博物館的專業水平,世界各國都實施了資格認證制度,館長更是向社會公開招聘選拔。然而,在我國基本上還是任命制,昨天還是某個省、區、市或者某個部委辦公室主任的人,明天有可能就是某個重要博物館的館長,今後應多考慮官員的專業素養和管理能力。 博物館應實現與社會的共振 博物館不應該是政府衙門,也不是堆積文物的倉庫,更不是只作研究的學術單位或者替人家鑒寶的中介,它是現代意義的公共文化機構,公開透明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國家文物局剛剛公佈了一份對於83家一級博物館的評估報告,在所有的得分中,博物館主動接受社會監督、向社會溝通這一項的得分最少,一些博物館的網站建設很陳舊,更新速度很慢,更不用說建立博客或者微博這樣的新溝通渠道。 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宋向光說,故宮的十重門其實應該分別對待。博物館總會發生一些不想、不該發生的事,但一些事情出來了並不可怕,關鍵是怎樣解決。比如2004年11月,大英博物館的一批中國文物不翼而飛。博物館方面主動聯繫媒體公開消息,在接受媒體訪問時居然答不出究竟丟了多少件文物。但英國民間並沒有大量的對大英博物館的責罵之聲,大家責怪的是偷竊者,在他們看來博物館就是自己家的,丟了東西大家一起找就可以了。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所研究員唐際根,既是安陽考古隊的隊長,也是中國文字博物館副館長和安陽殷墟博物館副館長,他覺得雖然文博專業的人更適合管理博物館,但對於文物的敬畏對於文化的珍愛才是做好館長的最重要素質。比如辦一次文物展覽,文物就有可能受到紅外線、紫外線、相對濕度、溫度、振動和灰塵等各種不利因素的威脅,甚至從庫房到展廳的數百米的路程也會發生各種不測,所以文物的安全需要與科技手段配套,需要先進的運輸工具、儲存櫃,需要減少各種的中間環節和嚴格的操作流程。雖然說即使將文物安全的各種因素減少到最小,仍不可避免地會出現一些難以預料的狀況。但如果沒有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警惕之心,情況會更糟糕。 但是他坦言,文物的安全是博物館的重要職責,但也只是最基礎的工作。博物館的作用還在於通過不同文物的組織,講出文物背後的歷史故事,傳播關於文明的知識,一件文物遭遇破損,對於博物館來說是危機也是機遇,可以藉此進行文物知識的普及。國外甚至倡導裸展,讓觀眾與文物發生最親密的接觸。一些小學生的課也常在博物館開展,小孩子損壞文物的事情也會發生,但博物館並不因此而變得保守。 國家文物局這些年一直推動博物館建立法人治理結構。今年5月,北大考古文博學院承擔了國家文物局委託的『博物館理事會組織規則』課題的研究任務,宋向光介紹說,各國在博物館的管理體制上不盡相同,比如在法國,各級博物館的館長,確實是由國家的文化部層層任命的,而以大英博物館為代表的英國,普遍建立了理事會實行宏觀管理,負責對博物館財政收支情況實行監管,審查,並提名博物館館長人選等。 中國的博物館在發展的初期是實行過類似理事會這樣的制度的,由政府管理者、財政資金投入方、相關協會及專家學者和公眾共同組成的理事會,可以共同決定博物館的事務,這樣館長就不僅僅向上級領導負責,而是向理事會負責。 宋向光說,博物館不應該是政府衙門,也不是堆積文物的倉庫,更不是只作研究的學術單位或者替人家鑒寶的中介,它是現代意義的公共文化機構,公開透明應該成為一種常態。 日前,故宮博物院院長鄭欣淼在回應『十重門』時公開承認,故宮依然是個封閉的機構,與社會的溝通並不及時,並允諾今後將更加公開透明。全國的博物館館長聽到這些『肺腑之言』,一定會有很深的觸動。『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這句古語對於今天中國的博物館界應該有着不同尋常的意義。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