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供選擇保護文化遺產太少 『一些城市在「舊城改造」、「危舊房改造」中,採取大拆大建的開發方式,致使一處處文物保護單位被拆遷和破壞;一片片積澱豐富人文信息的歷史街區被夷爲平地;一座座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傳統民居被無情摧毀』,單霽翔說,由於忽視對文化遺產的保護,造成一些歷史性城市文化空間的破壞、歷史文脈的割裂、社區鄰里的解體,最終導致城市記憶的消失。 他表示,經過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證明,可供選擇保護的文化遺產已經不是太多,而是太少。而今後十幾年間,我國城市建設還將大規模展開,『如何在城市化加速發展進程中,持續推進城市文化建設和文化遺產保護,成爲迫切需要研究解決的現實問題』。 博物館『團隊』本科以上學歷僅占27% 單霽翔表示,近10年來,國家先後公布了【文物保護法實施條例】【長城保護條例】【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國家部委也先後公布了近40項文保方面的部門規章,加上400多項地方性文保法規,文物保護法規體系已初步建立。但現有的法律法規體系並不完善,特別是專項法規缺失較多。 據其介紹,目前文物博物館隊伍中,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的僅占27%,具有高級專業技術職稱的僅占7.1%,文保從業人員的學歷結構、知識結構與快速發展的文化遺產事業不相適應,他建議加大文保人才培養力度,建立更有實效的人才教育培訓體系。 人大之立法 『人爲破壞文化遺產納入公益訴訟範圍』 新京報訊 (記者王姝)正在審議的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引入了公益訴訟制度,規定『對污染環境、侵害眾多消費者合法權益等損害社會公共利益的行爲,法律規定的機關和有關社會團體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訴訟』。對此,昨日,多名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分組審議民事訴訟法修正案草案時,建議將『人爲破壞文化遺產』納入公益訴訟範圍。 任茂東委員表示,目前大量的文物資源和文化遺產遭受著人爲的嚴重破壞,因此,以公益訴訟方式來保護我國文化遺產,是歷史進步和社會文明進步的體現。 針對當前破壞文化遺產的現狀,汪紀戎委員說,『現在很多被美其名曰「建設性破壞」、「保護性拆除」,希望在法規中有明確規定』。 【軍人保險法】表決通過 新京報訊 (記者王姝)昨日下午,全國人大常委會表決通過了【軍人保險法】,明確規定國家建立軍人保險制度,軍人依法參加軍人保險並享受相應的保險待遇。 【軍人保險法】共9章51條,體現出國家爲軍人保險提供財政撥款和政策支持的鮮明特點。 據了解,我國的軍人保險制度,最早源於1997年3月公布施行的【國防法】。1998年7月,國務院、中央軍委頒布【軍人保險制度實施方案】,隨後,相關部門相繼頒布有關規定,軍人保險制度初步建立。此次通過的【軍人保險法】自2000年6月啟動立法。 來源:新京報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