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崑曲被列爲聯合國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10周年,也是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誕辰109周年。由上海市文聯、上海戲劇學院、上海京昆藝術中心主辦,上海戲劇學院附屬戲曲學校等單位聯合承辦的『雅韻千秋――紀念京昆藝術大師俞振飛先生誕辰109周年』系列活動於7月中下旬在上海舉行。 儒雅秀逸『俞家的唱』 在崑曲600年、京劇200年的歷史中,俞振飛(1902―1993)是一個橫跨兩界的里程碑式的人物。 他幼承家學,14歲開始向崑曲前輩沈錫卿、沈月泉學習表演。他自上世紀30年代開始登台,吸取各家所長,不斷革新,真正做到了聲情交融,把先人創立的『俞家的唱』發展到極致。他於上世紀50年代編定的【粟廬曲譜】,於今年年初影印面世,再次引起學界熱議;他當年寫作的【習曲要解】,成爲崑曲定腔定譜方面的重要著作;他晚年定稿的簡譜本【振飛曲譜】更是俞派聲樂體系的完美總結。 京昆互補雅俗共賞 俞振飛大師在70年的舞台生涯中,不僅把崑曲中邊歌邊舞的特殊表演手段帶進了京劇,還將濃郁的『書卷氣』引入京劇表演,豐富了京劇小生一行;同時又把京劇明快強烈的風格引入崑曲,促進了這兩個劇種的相互交流和共同提高。 俞振飛的小生,在唱念的聲情、表演的氣度以及動作的幅度、節奏上,處處區分人物之間豪邁俊逸與放蕩驕矜、風流倜儻與膚淺輕薄的界限。在他的審美思想中,雅中求俗,俗中求雅,由此形成他表演藝術難以企及的高度。香港城市大學教授鄭培凱說:『俞先生把從家學中繼承的非常深厚的文化內涵,帶到傳統的演劇裡面。這就像文人學者配合職業演員,背後是深厚的文化內涵在那裡把關。』 事業爲重人品高潔 在研討會上,和俞振飛大師有過直接交往的俞門弟子,都紛紛回憶起先生他高潔的人品。他們認爲,今天的年輕演員,除了要在藝術上向大師學習,還要學習他的敬業精神、高尚品德。 當年曾協助俞老記錄其代表作的京劇研究專家王家熙回憶說:當時俞派演法已經成爲一種規範,但當俞振飛談起【奇雙會】的舞台表演時,首先講的不是自己的創作,而是講傳統,講他的老師對他的傳授,強調【奇雙會】傳到他這裡時已經有100多年積累了。 俞振飛的隔行弟子張靜嫻30年前有幸跟老師近距離地學了五六出戲。『文革後,我想跟俞老師學戲,又不敢開口,沒想到托人一問,老師不僅答應了,而且還讓去他家裡學,並且他認真備課,一句一句地教。老師晚年住進華東醫院已經不怎麼講話的時候,還托人給我帶來曲譜。』 熟悉俞振飛的人都忘不了他與梅蘭芳大師的一段往事。1945年日本投降,蓄鬚罷演8年的梅蘭芳意欲重返舞台,但是一吊嗓,唱不上去了,梅蘭芳情緒低落。此時俞振飛安慰他,並建議『你唱崑曲試試』。當年11月28日,在俞振飛的張羅下,梅蘭芳、姜妙香、俞振飛等在上海美琪大戲院掛牌演出【遊園驚夢】、【琴挑】、【斷橋】、【奇雙會】等6出京崑劇目,一時購票者人山人海,連售票處的門窗都擠破了。演出結束後,梅蘭芳欲報答俞振飛,可是他分文未取。從此,俞振飛也就加入了『梅劇團』。 弟子五代同台競技 早在上世紀20年代初,俞振飛先生就積極參加蘇州崑劇傳習所的籌備工作。自1957年起,俞振飛擔任上海市戲曲學校校長30餘年,制訂了『因材施教、全面發展、普遍培養、重點提高』的教學原則,傳道授業,論材審用,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接班人。 在這次紀念活動中,逸夫舞台的連台好戲是一個高潮。三天五場21折京昆戲,都是俞振飛生前常演常新的代表作。參演者既有俞振飛的嫡傳弟子蔡正仁、岳美緹、華文漪等,也有京昆藝術家李薔華、張靜嫻、陳少雲等,還有俞老再傳弟子張軍、黎安,乃至三傳、四傳弟子和在校學生。五代同堂,齊吟雅韻;京昆一家,同詠霓裳,劇場中人氣沸騰。當83歲的李薔華和70歲的蔡正仁獻演當年由程硯秋、俞振飛二位大師千錘百鍊的程派名劇【春閨夢】時,觀眾的情緒更是到了『一句一叫好』的程度。 一代宗師使命在肩 上海文聯黨組書記、專職副主席楊益萍說:『俞老不僅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學養提升了戲劇表演的氣韻,而且以發展的眼光、開放的思維、開闊的胸襟、高尚的藝德孜孜不倦培養新人,兼收並蓄地創新京昆藝術,爲傳統文化藝術在當代的發展傳播做出了獨特而不可替代的貢獻。』 中國京劇藝術基金會副理事長林瑞康回憶說,1985年,俞振飛給胡耀邦同志寫過一封信,正是由於這封后來批轉到文化部的信,才有了關於【振興搶救保護崑曲藝術】的文件,文化部後來成立了振興崑曲指導委員會。俞振飛當時已是功成名就的藝術大師,仍竭力推動對崑曲藝術進行保護。 上海市戲曲學校校長郭宇說:『這次紀念活動同時強化和明晰了每位戲劇人特別是京昆藝術人的責任。』 責任。俞振飛大師的後任、後學、後人,都再一次意識到了這份承自先輩的沉甸甸的文化責任。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