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村民正在演奏『棗木槓子亂彈』。(資料照片)
棗木槓子
月琴 『棗木槓子亂彈』所用的部分樂器 隨著敲擊棗木槓子發出的脆響,舞台上的幕布徐徐開啟。二胡悠揚,揚琴竹笛之韻,如流水般傾瀉而出。高俊梅等演員神情專注,手持棗木槓子、碟子、盤子,邊敲邊引吭高歌。台邊樂手、唱手或坐或站,隨意哼唱,似『說盡心中無限事』……一曲極具鄉土氣息的『棗木槓子亂彈』在山東廣饒的大地迴響。 雅俗共賞的民間小調 『棗木槓子亂彈』是山東省廣饒縣大王鎮一種獨特的民間小調,俗稱『小調』、『雜八調』,有曲調七十餘種,素有『九腔十八調七十二哼哼』之稱,流傳五百年而不衰。直到今天,它靈活多樣的表演形式和優美的曲調仍爲當地群眾所喜愛。 『棗木槓子亂彈』的傳人李雲太老人今年已76歲,他從12歲開始學習『棗木槓子亂彈』。至今,他仍能回憶起當年跟鄉親們一起一邊干農活,一邊哼唱『棗木槓子亂彈』的情景:藍天之下,碧野之間,這邊唱來那邊和,其樂融融。 李雲太老人介紹,『棗木槓子亂彈』的曲調系集體創作,由民間藝人口耳相傳,一直流傳於大王鎮大王西村一帶,是當地農村盛行的文藝表演形式,每到冬閒時節,村民們湊到一處,且彈且唱,自娛自樂。 大王西村黨支部書記李華回憶:『在清朝和民國時期,大王西村商賈雲集,商鋪開業或本地節慶、大戶人家舉行婚禮,都要請人演一段「棗木槓子亂彈」以示慶賀。多年來,這一小調遠近聞名,漸成氣候。農閒的夜晚,鄉親們都在煤油燈下搖著馬子鈴鐺,敲著農具、小板凳或棗木棍子一起連唱帶跳。』 『棗木槓子亂彈』曲調奇美。傳說舊時大王西村有一位藝人叫鞠華清,爲人貌丑,但唱得婉轉動聽,他的歌聲常飛越院牆,引得過路人駐足傾聽。有位姑娘聽了這歌聲,竟得了相思病,日夜念叨鞠華清。及至有一天見到鞠華清的『廬山真面目』,頓時大失所望,失聲痛哭。 『棗木槓子亂彈』原來有曲目70多種,現在流傳下來可演唱的傳統曲目只有48種,如【四大景】、【四小景】、【鴛鴦扣】、【滿江紅】、【正對花】、【反對花】、【跌落金錢】、【月牙光】、【張生戲鶯鶯】等。 唱詞來源有三種:一是民歌民謠,系勞動人民的口頭創作,無固定形式,觸景生情,即興演唱。如【光棍哭妻】、【寡婦五更】、【饞夫人】等;二是斷章於優秀傳統劇目,如【許仙遊湖】、【張生戲鶯鶯】、【砸麵缸】等;三是源於歷代文人墨客之詩詞歌賦,如【滿江紅】、【四大景】、【四小景】、【鴛鴦扣】等。其中有相當多的內容是大王鎮明清之際文化名人李煥章的作品。可以說,『棗木槓子亂彈』是一種雅俗共賞的小調。 根據大王西村村志、族譜記載及老藝人回憶,李氏祖先系明朝洪武年間由山西洪洞輾轉遷來此地,那時就已經有了這種小調。可以推斷,『棗木槓子亂彈』這一小調應始創於明初或更早時期,極有可能移民時由西帶來,又融合土語鄉音而成。其【正對花】、【反對花】不論曲還是詞,都與流傳至今的山西民歌【對花】極爲相似。但因年代久遠,其淵源已難以查考。 老『棗木』生新枝 『棗木槓子亂彈』原先一直被稱爲『大王橋小調』或『雜八調』。1957年赴省演出時鑑於其以棗木槓子爲指揮棒、諸樂器雜糅的特點,更名爲『棗木槓子亂彈』,這名稱一直沿用至今。 但解放前,這種小曲並不受人重視。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當地政府高度重視民間藝術,1955年、1960年曾兩度組織專人到大王鎮採集整理『棗木槓子亂彈』曲目。老藝人們回憶說,當時縣文化館的楊光同志住在村中,讓李中清、李中道、李雲太等藝人演唱,他逐句整理,有史以來第一次將『棗木槓子亂彈』以簡譜形式記錄下來。同時,剔除曲詞中庸俗低下的糟粕,重點保留了詞曲皆美的內容。 1957年,大王鎮民間藝人李中道、李中清、李寶貞等攜『棗木槓子亂彈』赴濟南參加山東省地方劇目會演,那帶著泥土氣息的悠揚小調征服了評委和觀眾,榮獲全省一等獎。從此,歷來『不登大雅之堂』的『棗木槓子亂彈』名聲大噪。緊接著又同呂劇一起,代表山東省參加了華東地區六省一市的地方戲會演。1960年,老藝人李中道改編創作了『棗木槓子新唱』、『廣北四季調』,唱出了人民生活翻天覆地的變化。 後來,『棗木槓子』沉寂多年。1982年至1988年當地政府又兩次重新挖掘、整理這一古老的地方小調。『棗木槓子亂彈』重新煥發光彩,並被賦予了新的內容,成爲當地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的獨特幫手。藝人們在整理傳統劇目的基礎上,創作了【喜迎十六大】、【『三個代表』放光芒】、【兩親家誇大王】、【婚育新風進萬家】等數十個優秀曲目,廣受四村鄉鄰歡迎。其中,【近親早婚十不全】曾代表東營市參加會演並獲獎。『竹板響徹新天地,殘聯工作創新意。弱勢群體有志氣,都是人民的好子弟……』這篇『棗木槓子新唱』【殘聯新風】多次在各村巡迴演出,給殘疾人以很大鼓舞。可以說,『棗木槓子』舊瓶裝新酒,老樹生新枝。 很多老藝人又放開了他們『生鏽』多年的歌喉,許多後學者也加入進來。大王西村61歲的杜新蘭老人可以說是『如痴如醉』。『俺不識字,但學了這個小調,可真長見識。剛學那陣子可迷了,燒火做飯時嘟囔著唱,走在路上嘟囔著唱,睡覺醒來也嘟囔著唱。每天晚上,俺們十幾個人就聚在李雲太家裡有唱有跳的,心裡可舒坦了!』現在,杜新蘭老人能演能唱,已經是『棗木槓子亂彈』的文藝骨幹了。 餘音裊裊,不絕於耳 物換星移,在這個日新月異、變化萬千的新時代,人們的神情和腳步都變得匆忙起來。李雲太們都感到困惑:一方面是卡拉OK、電視電影的盛行,一方面是傳統戲劇的蕭條,堅守傳統顯得越來越『老土』了。現在,同其他傳統戲曲一樣,後繼乏人是『棗木槓子亂彈』發展弘揚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我們越來越老,現在的年輕人工作忙,願意學地方戲曲的太少了,會唱「棗木槓子亂彈」這一曲目的人越來越少,能夠完整演唱「九曲十八調」的更是鳳毛麟角。可以說,我們這小調是青黃不接啦!』李雲太老人嘆息著,眼角眉梢寫滿深深的憂慮。 意識到這一問題,自2005年開始,廣饒縣文化部門對『棗木槓子亂彈』這一『曲藝中的活化石』進行了新一輪的保護性挖掘整理,組織縣文化館、鎮文化站等部門對『棗木槓子亂彈』的曲譜、曲詞進行匯總,整理出版了【『棗木槓子亂彈』劇目彙編】兩輯,收錄優秀劇目60篇,全書共計16萬字。組織了大王西村文藝宣傳隊,購置了各種樂器、服裝、道具,巡迴演出,展示宣傳『棗木槓子亂彈』。聘請有關部門策劃製作了【棗木槓子亂彈】藝術片,將這一古老藝術形式以影像方式收集、保存和傳播。同時,積極做好『非遺』申報工作。 2008年,『棗木槓子亂彈』被列入山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現在,正在積極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2010年,大王鎮紅色劉集國家3A級旅遊區建起了高標準的『棗木槓子亂彈』演藝廳,將『棗木槓子亂彈』的溯源、傳承、發展等情況濃縮於方寸之地,向遊人們展示其動人的藝術魅力。 以後如何保護?廣饒縣委常委、大王鎮黨委書記王國文表示,大王鎮正在考慮將『棗木槓子亂彈』列入中小學鄉土教材,在青少年中培養一批愛好者、學習者,讓『棗木槓子亂彈』繼續演奏下去。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