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圖:朱江 日前,一場沸沸揚揚的圖書價格戰在出版社、實體書店與網絡商城之間打響:新書4折銷售!――這在圖書發行領域引起了一場軒然大波。 京東商城新書4折銷售,爲何讓出版界有如此大的反應? 4折銷售意味著什麼? 中國少年兒童新聞出版總社社長李學謙說,京東商城4折銷售圖書,直接危及少兒出版社的生存。他說,京東商城此次傾銷的少兒圖書涉及5萬多個品種,實際動銷的有1萬多種,其中中少總社出版的有800多種。這些圖書都是動銷品種,有的還是像【丁丁歷險記】、【巴布工程師】等暢銷書,更有【開心球】等剛剛出版的新書。出版這些書,支付作者稿酬、編輯工資、紙張、印裝費用等直接生產成本爲定價的33%,再加上物流、銷售、營銷、管理等費用,總成本不低於定價的45%。如果都按4折銷售圖書,連成本都夠不上,出版社以及實體書店都將無法生存。 接力出版社總編輯白冰指出,京東商城低價傾銷,損壞了上下游的社店合作關係,嚴重擾亂了出版市場秩序。一些實體書店認爲出版社不守信譽,低價給京東供貨。因爲實體書店的承銷商是6折進貨,京東商城卻以4折銷售,他們已經沒有辦法向外批發或者零售。據2010年統計,全國圖書發行市場占主導地位的依然是實體書店,很多出版社的圖書80%是通過實體書店銷售的。如果實體書店大面積退貨或倒閉,勢必影響圖書出版行業、產業的發展。此外,出版社爲了低價銷售還能有利潤,必然大幅度提高圖書定價。比如說,一本書定價10元,成本是4.5元,出版社按6折批發給經銷商,有15%的毛利。如果按4折銷售,書的成本不變,要保持15%的毛利,出版社只能把定價提高到15元。這樣一來,前幾年瘋狂的高定價、低折扣現象必定死灰復燃,最終還是讀者買單。 圖書出版是『暴利行業』? 眾多出版社負責人認爲,積壓圖書打折,人們可以理解,但新書打到4折銷售並稱『仍有10%利潤』,極易讓讀者誤解爲圖書出版是暴利行業。京東商城低價傾銷的行爲,引發其他網絡商城也降價銷售,這讓讀者陷入疑惑:『4折賣書,還有10%的利潤,看來圖書定價虛高,出版社是奸商,出版業是暴利行業。』 白冰分析說,改革開放以來,我們的國民收入有大幅度提高,而圖書價格的提升幅度卻非常小。【新華字典】1998年版定價爲11元,2010年版爲16元,12年間定價上漲了45.45%。較其他商品價格與國民人均收入的增長,書價的漲幅遠遠滯後。 『圖書出版業並非如讀者想像中的有暴利可賺。』白冰說,根據接力出版社財務部曆年財務統計結果分析,一本書的最低成本是定價的45%,出版社發給經銷商一般的折扣是6折,毛利率爲15%左右。這個數字乍看起來似乎很高,但退貨、殘破書和呆壞帳也要由出版社來承擔,退貨率幾乎占了10%,殘破率達1%―2%。這樣一來,圖書業的純利潤只有8%―10%。對比其他行業來說,圖書行業是典型的微利行業。 賠本只爲賺吆喝? 既然4折銷售是賠本的買賣,那麼京東商城爲什麼要賠本賺吆喝呢? 李學謙說,出版社向經銷商發貨沒有低於5.5折的。那麼又有哪一個經銷商會以3折價格把書賣給京東商城呢?我們注意到,京東商城發起的這輪價格戰,是在他們今年4月完成第三輪融資的背景下進行的。據報導,京東商城最近向國外6家基金融資15億美元。 高等教育出版社總編輯張增順分析說,京東商城自去年底發動的以『讓利給讀者』爲名的『價格戰』,其動機不外乎是針對其主要業務競爭對手的優勢領域,以『價格戰』的方式擠占市場份額,同時通過『低價圖書』來樹立其『全場低價』、『全站低價』的形象,從而拉升其他板塊的經營額。他說,京東商城有巨額融資資金的支持,加上其圖書銷售額只是其總體銷售額的極小部分,對於它而言,低價傾銷圖書並不觸動筋骨,而是一舉多得的『好』事。 北京華文天下圖書有限公司總編輯楊文軒在其微博上尖銳指出:網際網路是以犧牲整個圖書產業作爲代價的。電子商務將圖書當成人氣產品,通過低價銷售,來吸引用戶購買更高單價或者更高附加價值的產品。總之,圖書一開始就是犧牲品,而這又是與圖書產業特性有關的。他分析說,圖書是全民消費品,低價易得,重複購買率高,同時因爲出版行業的賒銷制,決定了出版行業作爲網絡銷售產品存在缺陷。他說,網上商城銷售一本書賠1―2元錢,即便一個客戶購買10本書,商場也不過是賠10―20元,加上物流費用,直接消耗不過30元而已,這比通過其他網絡營銷方式獲得新客戶便宜得多。京東商城通過幾輪的價格戰吸引了一大批新客戶,所以才樂此不疲。 實體書店受衝擊最大 事實上,受網上低價售書衝擊最大的是實體書店,它們直接感受到了低價競爭的生存壓力。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副總經理翟德芳道出了圖書發行業實體店的心聲。他說,一般的實體書店限於資金流以及營業和倉儲的面積,不可能以大量的進貨來取得出版社的折讓,進貨折扣一般在6.3折到6.5折。爲了保證基本的銷售毛利,即使在季節性促銷期間,實體書店的銷售價格也要控制在8.5折以上。近些年,實體書店的房租和管理成本日益上漲,經營已經是十分困難,網絡書店的低價銷售更令其經營百上加斤,舉步維艱。另一方面,實體書店因爲規模小,所以必須以自己的特色取勝。以三聯韜奮書店爲例,店堂中陳列的5萬餘種圖書,都是業務人員精心挑選的文化、學術、文學、美術類圖書,然而現在這裡成了網絡書店的『樣書陳列室』――讀者往往在書店裡抄下書名,然後到網絡書店去下單購書。可以預料,在這樣的競爭環境下,實體書店只能是死路一條。 翟德芳呼籲,各具特色的實體書店代表了一個城市的文化品格,更是一個城市的人文景觀。讓這樣的文化景觀日漸消失,絕不應該是我們今天強調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題中應有之義。 『回饋』只會帶動『整體消費』 日前,京東商城給記者發來兩份公開聲明。 『要溝通,不要拼殺』 據統計,全國圖書市場2010年純銷售額約600億元,其中網絡書店銷售額約爲20億元,京東商城目前的銷售行爲對出版行業會造成什麼影響?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史際春教授認爲,京東商城與出版社之間的紛爭,因爲京東商城與出版社之間尚不存在同業競爭關係,同時京東商城在圖書出版發行領域也不具有市場支配地位,這些因素決定了京東商城的此次行爲不構成【反不正當競爭法】和【反壟斷法】上規定的低於成本價銷售的傾銷。但如果京東商城長期以低於成本價銷售商品,勢必會給實體書店帶來影響,這時政府就要加以干預和管制。 他補充說,依照國際上的通行做法,企業處理存貨等不受『成本價』約束,在節日、店慶等節慶日降價促銷是競爭法所允許的。京東商城以『慶祝六一兒童節』爲由降價促銷,是否低於成本價、是否屬於『正當理由』、是否構成違法,應由行政執法機關或法院給出權威的認定和說法。 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孟雁北表示,京東商城作爲市場主體自主定價的活動,政府原則上不予干涉。但如果京東商城自主定價影響了圖書出版發行領域競爭機制的運行,同時市場機制又無法規制這種行爲,政府就要參與監管了。 許多專家指出,出版、發行本是一個盈利共同體,誰也離不開誰。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副秘書長王成法說,『書店(也包括網上書店)贏利離不開出版社,出版社的生存也離不開發行渠道。所以要相互協調,多加溝通,不能互相拼殺。誠信是根本,互惠互利、和諧共處才能共贏。』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