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筆墨丹青頌光明――寫在『光明的中國』書畫大展開幕之際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7-21 00:0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372| 評論: 0|原作者: 李韻|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圖為觀眾在觀看『光明的中國』書畫大展。 本報記者 郭俊鋒攝 筆走龍蛇,揮灑壯志豪情 ; 墨舞丹青,描繪光明中國。 2011 年 ...

圖為觀眾在觀看『光明的中國』書畫大展。 本報記者 郭俊鋒攝

筆走龍蛇,揮灑壯志豪情;

墨舞丹青,描繪光明中國。

2011720『光明的中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書畫大展』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開幕。

【光明日報】作為黨聯繫廣大知識分子的橋梁和紐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的影響。長期以來,【光明日報】着力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得到書畫藝術領域眾多名家大家的支持與厚愛。為隆重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光明日報】舉辦了『光明的中國――紀念建黨90周年全國書畫大展』,藝術家們『山水花鳥寓深情,丹青筆墨頌盛世』,以中國傳統的書畫藝術,表達對黨的深切祝福。

濃墨重彩憶光榮歲月

齊白石、陳半丁、李可染、關山月、吳冠中、白雪石、周思聰、劉文西等的國畫,舒同、林散之、啟功等的書法……一樓展廳里,80余幅大師巨匠的作品令人流連忘返。

這些藝術大家,還有馮其庸、歐陽中石、沈鵬、馮遠、劉大為、張海、杜滋齡等書畫名家的作品和學術思想,都曾通過【光明日報】向海內外讀者作過生動詳盡的介紹與推廣。作為【光明日報】的良師益友,他們也創作了大量精品力作,為【光明日報】和廣大讀者留下了彌足珍貴的文化積累。

本次展覽特意從【光明日報】60餘年收藏的800多件作品遴選出85件參展。每件作品都見證着光明人與藝術家之間的友情,記錄着那些難忘的歲月。報社攝影美術部的老主任張振聲回憶,這些作品中入藏時間最早的是解放初期的齊白石作品【喜上眉梢】,其餘大多是收藏於上世紀八十年代初。那時,【光明日報】較為關注美術書畫,結交了一大批著名的藝術家。因此1984年,【光明日報】創刊35周年之際,向諸多美術書法家發出邀請,絕大多數藝術家都欣然應允,就此也成就了『社藏』作品的班底。此後,【光明日報】在中央媒體中率先開闢了『中國書畫』專刊,受到書畫家廣泛歡迎,越來越多的藝術家成為了【光明日報】的朋友。

情真意切結光明情緣

一石激起千層浪,『光明的中國――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全國書畫大展』甫一發起,便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徵稿啟事發出後僅一周,投稿就紛至沓來,最高峰時一天要收到五六百件。投稿者遍布各個領域,其中年齡最大的是一位來自北京的黨史研究專家,已95歲高齡,最小的是一位年僅9歲的河南小學生。短短兩個半月,竟然收到投稿5000多件。

『【光明日報】在知識分子的心目中具有崇高而特殊的地位,許多時代精英是在讀【光明日報】、在【光明日報】發表真知灼見的過程中成長起來的。【光明日報】更是藝術家的良師益友,在宣傳老藝術家、扶持年輕藝術家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多年來,書畫界的朋友對【光明日報】有着很深的感情。』大展評委、【美術觀察】副總編李一如是說。

正因為此,當得知【光明日報】舉辦這次書畫展的消息後,許多名家踴躍奉獻了精品。中國文學博物館館長馮其庸以『光明中華萬年和諧』直抒胸臆,表達對黨對祖國的美好祝願;老藝術家歐陽中石以遒勁有力的筆鋒題寫展標『光明的中國』;全國政協委員、畫家杜滋齡說:『參展作品既表達了藝術家們對黨對祖國的拳拳之心,也飽含着他們與【光明日報】幾十年來心連心的深情厚誼。』書法家沈鵬專門為建黨90周年創作了詩歌,馮遠、劉大為、張海、蘇士澍等眾多著名書畫家紛紛揮毫潑墨。

傳統筆墨寫時代精神

本次書畫展中,不僅能看到經典的傳統筆墨,而且能明顯地感受到作者不斷創新、力求突破的努力。

二樓展廳里,一幅被大夥評論為『真潮』的畫作很有特點。畫家用簡單利落的筆觸勾勒出幾個熱情摩登的現代女性,充滿活力。作者馬自強介紹說:『傳統的白描常用來表現古代女性,而我在此基礎上加了色彩,來彰顯少女們蓬勃向上的青春活力。』

時代精神更多地體現在作品的題材上。內蒙古阿拉善右旗文化圖書館的富豐玉從小就生長在沙漠裡,擅長畫沙漠和駱駝。此次參展的【沙海神韻】,用明亮的色彩描繪了現代化的交通、通訊,還有風能發電機。他說:『這些現代化的東西才是今天沙海真正的神韻。』

三樓展廳里主要展出的是本次書畫展特約的作品。劉大為、馮遠、杜滋齡三位著名國畫家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少數民族題材。畫面中,不論是趕着羊群的牧羊女、背着木桶的藏族姑娘,還是騎在牛背上的少婦,她們的眼神、面龐和身形無聲地表達着一種不可抑制的幸福。畫面上只是少數民族女性生活中的一個瞬間,表現的卻是畫面外精彩紛呈的世界。

傳統與時尚並行、經典與創新同步,』『光明的中國』書畫大展向人們表達着一個強烈的願望:『見證歷史,書寫未來,為了建設一個光明的中國。』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