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屆兩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學語文資深教師課堂』活動中,學生在聽課。本報記者 楊連成攝
『與持續多年的全民「外語熱」以及無處不在的數學物理等基礎學科市場化補習班、校內外培優強化班相比,作為中華母語文化最重要的基礎教育載體,中學語文教學正在出現令人痛心的衰敗。』――出席『第四屆兩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學語文資深教師課堂』活動的廣東、海南、福建以及港、澳、台暨新加坡等海外華文國家和地區的250多位語文教育工作者,發出了這樣的感嘆。老師們認為,『80後』、『90後』一代人的語文素養和表達能力正出現退化趨勢。 中學語文的尷尬和困惑 作為培養全體國民對祖國母語聽說讀寫綜合能力的基礎學科,語文關係到民族文化的延續、民族精神的傳承。語文是青少年吸納民族文化的主渠道,是學生形成能夠自由思考表達和獨立人格的必不可少的文化力量。 澳門中國語文學會理事長胡培周告訴記者,近年來,『兩岸四地』語文教育同仁在面對各地語文教學中比比皆是的種種尷尬與無奈時,總是希望通過語文課堂教學改革和自身的不懈努力,去重新煥發語文作為母語教育應有的尊嚴和地位,可收效卻不理想。 華南師範大學文學院語文教育中心主任、【語文月刊】主編陳建偉教授在上完一堂語文示範課後,遺憾地對記者說:『由於學生課前不願意預習,課堂上對文本難以理解,本來應該是通過師生互動,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課堂,最終還是變成了老師從頭到尾一廂情願的滿堂灌,實在是沒有辦法。』 語文教師們深切地感受到,一方面,在中考高考指揮棒下,事關億萬青少年人文素養提升和人格培養的語文教學,長期處於基礎研究缺失、學科建設滯後的困境;另一方面,處在中考高考重壓、同行評價和社會輿論聚焦點的學校,幾乎沒有哪一所不將語文排除在中考高考前的『培優工程』之外。似乎只有到了學校需要對外宣傳、需要打造校園文化、烘托某種熱烈氣氛和迎接各種評估檢查時,語文教師們才會產生一種短暫的被重視的感覺;此外,不夠嚴謹的學科評價誤導了語文,尤其是中考高考中作文閱卷的主觀隨意性強,教師評分趨中率高,作文寫好寫壞得分差不多,學生認為學好學壞無所謂,因而普遍輕視,甚至放棄語文學科,在學生心目中,語文教師總是一種出力不討好的角色;而社會『冷落』語文也是必須直面的――在全社會轟轟烈烈的外語數理化應考輔導大產業中,唯獨不見語文的身影。許多大學的自主招生也是必考外語而不考母語。 深圳市南山區語文教研室副主任唐建新尖銳地指出,市場上以英語為賣點的培訓機構多如牛毛,遍佈神州大地的瘋狂英語把漢語文學習擠壓到了難以立足的境地,其結果必然是整個社會語文能力的嚴重下降。不只是大中學生語文運用能力低下和傳統文化儲備不足,就連全國各地傳媒、路牌店名上,也有許多的語病錯字和文句歧義。 澳門中國語文新課程研究會會長容理誠對記者說,中華民族是一個崇尚經典和積澱學養的民族,語文教育對一代人的終身發展和健全人格的形成大有益處。但在我國當前的中學教育體系中,語文教師的日趨邊緣化、語文課時的嚴重縮水,越來越多的中學生在片面追求各科考分的過程中,重理輕文、重外語輕母語、重工具輕人文以及越來越對母語聽說讀寫學習表現出群體性冷漠,必將使必不可少的中華母語文化素養在青少年一代的成長過程中出現嚴重的缺失,也將影響未來中華民族文化的傳承和弘揚。語文學習與語文表達是一個民族共有的精神活動,復興母語必先拯救語文教育。 兩岸四地暨新加坡的語文教師們指出,拯救語文,刻不容緩。 『語文人』如何拯救語文 『得語文者得天下,失語文者失前程。』海南省三亞一中語文教師孔憲鋒對記者說,語文教育的本質不是簡單地傳輸知識,而在於有效輸出我們的母語文化及其價值觀,在於塑造學生健全、獨立的人格。 容理誠說,人文素養的缺失造成今日中國的大學難以培養出精英人才,許多大學生名利意識有餘而公眾意識不足,行為追求中看不到鮮明的時代責任和社會擔當。中華民族歷史上出現過『文起八代之衰』的母語復興時期,那也是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得以繁榮昌盛的時期。與會學者指出,在改革開放30年後的今天,中華民族再次到了呼喚母語復興和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回歸的節點上。我們新時期的『語文人』都有責任來擔負起這一光榮的歷史使命。 台灣孔子協會理事長孔維勤告訴記者,在上個世紀80年代的台灣校園裏,曾出現過一場聲勢浩大的拯救語文的文化運動。中國語文及其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皆源於中華民族對自身苦難的深刻體驗,當工業化、現代化和信息化帶來了物質富裕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變革後,母語文化在西方多元文化衝擊下出現了可怕的危機,一代代青少年在背叛和遠離了語文學習的同時,迷戀於電腦、網絡和虛擬世界,精神家園變得越來越混沌荒蕪。 『當一扇門被關上的時候,上帝又為我們打開了另一扇窗!』容理誠、何文勝、李觀鼎、陳建偉、洪瑞春、孔維勤等資深教師們,在『第四屆兩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學語文資深教師課堂』活動中舉辦示範課,讓參加教學觀摩的數百名師生看到了中華母語的魅力和振興語文教育的希望。 深圳北師大南山附中王愛娣、珠海市紅旗中學鄭文佳等語文老師不約而同地向記者表示,六位語文教育專家親執教鞭的示範課例,不論是喚起學生自主學習的文言文『逆譯』教學,還是為避免教學空殼化、形式化而巧設課堂氣氛的情景教學,無論是回歸傳統語文教育的閱讀體驗式教學,還是實踐語文新課標的啟發式創新教學,都很有價值。在全國一些地方語文教學形式主義較為盛行的情況下,這些強調語文素養及其母語文化厚重根基的課例示範,為當前處於尷尬和冷落中的我國中學語文教學注入了一支強心劑。 網絡時代全民語文能力如何提高 唐建新等教育專家提議說,有關部門應高度關注與民族振興大業息息相關的母語教育。首先要從宏觀的政策導向上去捍衛和提升母語的地位和作用,比如,可以考慮制定關於提升全民族語文水平的政策,甚至可以考慮,規定所有正式場合必須使用母語;教育主管部門應降低各級各類學校招生中的外語地位及比重,讓外語在教育教學機構中回歸到一個普通語種的地位;在職稱評定及一般的非涉外公務員等考試中,加強對語文的重視;同時應該投入人力物力,強化語文學科的基礎研究,及早進行全社會語文能力提升的系統工程,包括語文教育的課程定性,對不同年齡段現代公民的母語閱讀與寫作要求等,還要重點提升新聞從業人員的語言規範和尊重母語的職業意識;同時可以考慮成立相關基金等,獎勵那些對純潔與提升母語作出重要貢獻的地方和個人。通過各方的協力,逐步在全社會營造出一種規範使用祖國語言的良好氛圍。 拯救語文必先從改革語文課堂教學和考試制度開始。參加此次『第四屆兩岸四地暨新加坡中學語文資深教師課堂』 活動的專家們表示,以傳承母語文化為使命的『語文人』當前能做的就是加強語文教學水平,用智慧和韌勁去發現當代青少年豐富多彩的生活感受,去積極營造自主學習祖國語文的濃厚氛圍,去激發中華母語教育的永恆魅力,去點燃學生們心中智慧的火把。通過廣大『語文人』的艱苦探索和不懈努力,讓新時期的語文教學從尷尬和困境中實現突圍。對此,專家們都充滿信心。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