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課改一向是社會關心的問題,語文課本少許改動都會引來社會廣泛討論。 資料圖片
『在這個有着悠久文明的國度,人人都會對語文教育提出不同的見解。』在近日北京大學語文教育研究所舉行的課題成果發佈暨語文課改研討會上,教育部基礎教育二司課程處調研員沈白榆說。 的確,新課程實施以來,激活了語文教研的許多問題,雖然不少中小學校探索出了可行之路,但由於種種原因,一方面,應試教育的局面依然嚴峻,另一方面,『語文是什麼』、『語文教什麼』、『語文怎樣教』等核心問題仍然沒有取得共識,仍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可以說,語文課改的難度遠遠大於其他學科的課程改革。 那麼,在如此紛繁的情境之下,語文課改怎麼辦?北大中文系教授、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所長溫儒敏的想法是:『重要的不是去爭論或只是提印象式的、情緒性的批評或設想,而是讓一部分學者和一線的教師專家坐下來,擺脫經驗性,認真做一些調查研究,用數據來說話。』 在這一想法下,北大語文教育研究所2006年以來在【課堂內外】雜誌社資助下,以『非指向性調查』為方式,就『語文課改調查研究』面向全國進行課題招標,從中評選出9項課題開展實證研究,目前,這些課題已經結項,並在成果發佈會上以調查研究的結果和現場專家的分析和點評探討了當前語文教學和中小學生語文學習的一些狀況。 『應試』對課改影響頗重 『青海省中學語文教學狀況及改革研究』課題的調查表明,當前應試教育對語文課改的影響仍然嚴重。項目負責人,青海師範大學的趙成孝老師說:『應試使得老師、學生的全部注意力都放在猜測、分析試卷上,忽視了基本素質的提高。大量的題海戰術,嚴格的軍事化管理,重複的無效勞動,使得學生極度厭惡高中階段的學習。』 該項目對青海省一所重點中學和青海師大的三所附中高一、高二年級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在『你認為以下選項哪些切中語文教學之痛』的問題中,選擇『使學生想像力僵化』的佔到56.45%。『這反映出一個突出問題,由於標準化試題和標準答案的存在,教師會不自覺地將學生的思維引向看似正確無誤的答案,而忽略了文學作品鑑賞過程中最為寶貴的主體的獨特閱讀體驗和感受。引人關注的還有39.52%的學生認為課程改革「應圍繞考試和大綱展開」,說明考試成績依然是學生關注的焦點。』趙成孝說。 由北京大學網絡學院蔡可主持的『義務教育語文課程實施狀況調研』課題在江西、河南兩省的縣、鄉進行了實地調研、訪談與問卷調查,結果表明,雖然課改的理念已被越來越多的老師、學生接受,但還存在着一些實施誤區,例如,課改提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素養』,誤區表現為受應試影響,教學簡單變為知識點分析、脫離文本的機械記憶,甚至以『考點』貫穿課堂教學,根本談不上能力培養與素質提升。 師資仍是課改大問題 『內蒙古自治區中小學語文教師現狀調查研究』課題調查樣本涉及內蒙古11個盟市的135所城鄉學校,據課題負責人包頭師範學院王朝霞老師介紹,調研顯示,內蒙古地區的中小學教師學歷基本達標,對語文課改基本了解,但大多數教師認為新課程的培訓不能滿足自己的教學需要,他們渴望得到專家的指導,認為通過觀摩與交流有助於自己迅速提高教學水平與研究水平。 『兩頭黑洞洞,中間緊繃繃。』王朝霞說,『這是中學語文教師形容自己每天的工作狀態,早出晚歸、班額超大、課時超標、兼任班主任……讓他們的職業生涯疲憊不堪,沒有時間與精力去學習和補充。』 在蔡可的調研中,這一問題也突出存在,尤其是在鄉鎮,中心校、教學點已經成為制約縣域教育均衡發展的短板。『在縣以下的鄉鎮區域,教師負擔過重,收入普遍偏低,工作生活條件急需改善。首先,大班額、寄宿制帶來工作量的增加。其次,在課改新的質量觀下,教師面臨着新理念、新教材、新方法,需要不斷提升自己,工作量上不斷做加法,調研中義務教育階段每天加班2小時以上的教師達到了62%。』 趙成孝的調研顯示,西部地區的師資問題更為嚴重,教師的地區結構、專業結構不盡合理,優秀教師外流現象嚴重,在縣鄉一級甚至教師嚴重缺編。 學生閱讀缺乏有效指導 『北京市中學生課外閱讀狀況調查』課題組對北京市19個區縣的部分中學生和部分中學語文教師進行了相關調查,項目負責人,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的張杰介紹說,調研顯示出中學生的閱讀缺乏有效指導。『學生選擇讀物主要是依據自己的興趣、課內學習需要、同學間和媒體的推薦。老師推薦排在同學間相互推薦之後,家長推薦的更少。』不僅如此,『受社會上閱讀材料膚淺化和娛樂化趨向影響,大多數學生喜歡輕鬆的、消遣性強的課外讀物或網絡閱讀,對經典名著的興趣還遠未達到理想的狀態,高中生教輔的閱讀占較大比例。』 調查認為,社會、學校、教師、家長的支持和指導不足制約了中學生課外閱讀的學習。另外中學教師閱讀現狀不容樂觀,導致他們對學生閱讀指導不力。『我們建議要為教師最大限度減負,為教師提供有保障的讀書自修時間,多為教師提供自我發展的空間和人文關懷。』張杰說。 另一方面,調研顯示中小學生閱讀城鄉差異顯著,『四川省少數民族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漢語閱讀能力現狀分析』課題在涼山彝族自治州抽取了11個樣本班級進行了相關調研。課題負責人四川師範大學的靳彤介紹說:『涼山州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漢語閱讀能力基本達標,但存在着較大的城鄉差異,城市學生閱讀能力整體上遠高於農村學生。』即使在北京,這樣的狀況也存在,張杰說:『我們的調查也顯示出,農村校學生濃厚的課外閱讀興趣與閱讀的數量與資源不足形成矛盾。』 知識更新迫在眉睫 中國現代文學館的吳福輝以『中學語文與中國現代文學』為課題的調查研究,給人們以不同的視角來觀察語文課改。 他在中學生中進行問卷調查的結果顯示,中學生最喜愛的作家依次是:魯迅、冰心、朱自清、老舍、徐志摩、余光中。中學生對以下7部現代文學經典的喜愛程度依次為:【阿Q正傳】、【圍城】、【雷雨】、【駱駝祥子】、【家】、【女神】、【子夜】。在問卷提出『在55篇進入教材的現代文學作品中選出最喜歡的5篇作品』一題中,依次排在前5位的是:【再別康橋】、【鄉愁】、【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茶館】、【邊城(節選)】。 『調查中,魯迅既是中學生最熱愛的作家,也是最受部分學生冷淡與批評的作家。這其實是學術界和社會上面對魯迅經典化的複雜反應而在中學的具體表現。那麼,在教材中怎麼選魯迅的作品,需要認真研究。』吳福輝說。 課題還呈現出一些很新鮮的調查結果,如對近年來學術界評價漸高的胡適,中學生卻未見得喜歡,而冰心、朱自清兩位當年文學地位並不算最高的作家,其作品卻受到中學生穩定持續的喜愛。在詩歌受到冷遇的今天,中學生最喜愛的作品卻是兩篇現代詩歌,詩歌所具備的培養良好文思、語感的特殊功能看來應該得到教材編寫者的重視。 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蘇立康認為,這一課題從現代文學研究來看中學語文教學,啟發我們認識到語文教學中知識更新已非常迫切。『當前教師知識結構陳舊,職前教育與在職培訓存在諸多問題,必須與時俱進,方能教好語文,做好課改。』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