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網絡時代下的文化遺產保護 "殺手"還是"守護者"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6-16 00:00| 發布者: 順天道化| 查看: 1258| 評論: 0|原作者: 許曉青、周蕊、馬姝瑞|來自: 新華網

摘要: 6 月 11 日 是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官方微博管理者向『中國網事』記者獨家披露,該組織今年 2 月 26 日起開通的中國官方微博,已擁有近 87000 名『粉絲』。 ...

611是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中國官方微博管理者向『中國網事』記者獨家披露,該組織今年226日起開通的中國官方微博,已擁有近87000名『粉絲』。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官方微博管理者表示,這一令人矚目的『粉絲』數,從一個角度說明,作爲教科文組織在中國最具口碑的項目,【世界遺產名錄】和『人類口頭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項目,廣受中國網友關注;但另一方面,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難題依然存在,網際網路究竟能否成爲遺產的守護者,還在探索之中。

網上文物走私已成文化遺產『隱形殺手』?

  『網上交易正在成爲盜竊、盜掘和走私文物的銷贓渠道。』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文物局局長單霽翔在政協小組討論中語驚四座。

  隨著網際網路的迅猛發展,文物網購、網拍已經成爲我國民間收藏和交易的『新興』渠道。不過,網際網路的便捷也爲文物的跨國走私大開方便之門。網上走私已成爲文化遺產保護的『隱形殺手』。

  盤點實物和遺址類的文化遺產家底,中國國內現有約40多萬處不可移動文化遺產和2000多萬件可移動的文物。自加入【世界遺產公約】後,目前國內已擁有40項世界遺產,僅次於義大利和西班牙,居世界第三。

  國家文物局統計顯示,2010年國內通過網絡交易的文物藝術品超過100萬件套,交易金額達10多億元。中國拍賣行業協會秘書長李衛東對新華社『中國網事』記者說:『由於缺乏監管,原本被限制交易的文物,在網上源源不斷地流通著,甚至被轉手倒賣到國外。』

  今年初,國家文物局有關負責人通報了部分已破獲案件。20091月,成都的丁某在ebay網註冊『東方古董股份有限公司』,向海外兜售古錢幣,利用國際掛號郵件累計走私珍貴古錢幣66枚。另一起案件發生於20072月,廖某在網上達成交易意向後,給法國買家郵寄10個包裹,涉及47件中國禁止出境的文物。

  致力於預防跨國文物犯罪的國際博物館協會總幹事安弗倫斯提醒中國:現階段,國際間的文物走私案發量增大、非法交易的方式也越來越多,網上非法交易將令一些國家的文化遺產岌岌可危,必須以多樣化的方式加以應對。

網絡『水軍』助推文化遺產『商業化』和媚俗風?

  文物走私觸目驚心,網絡『水軍』對文化遺產的商業炒作和媚俗『營銷』,也令人咋舌。

  今年農曆端午節前夕,一段『粽衣女體盛』的視頻在網上迅速傳開,幾天內連結超過200萬條。不少網友質疑,『申遺』成功後的端午節,居然變得如此媚俗。

  無獨有偶,今年以來,一則題爲『童子尿煮雞蛋』入選東陽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網絡新聞,在網上被轉載了3萬多條次;另一則有關某地『摸奶節』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聞,也有近2萬條轉載。

  這些與保護文化遺產完全背道而馳的網上轉載以幾何級數上升,相當一部分網友感到『不可思議』『豈有此理』『忍無可忍』。有網友呼籲對文化遺產的『媚俗化』必須嚴打。還有一些網友認爲此類藉助網絡的推波助瀾之舉,純屬炒作,應當煞一煞個別地方政府部門利用『申遺』和『入遺』噱頭,打造『奇異』民俗景觀,達到變相斂財的歪風。

  網友『宵台漢』分析,文化遺產變成『三俗』的背後,是把『申遺』變成『生意』的『唯經濟論』和『唯政績論』。署名『王興』的網友在微博上留言說,如果都是在拉升GDP爲主導的思路下『申遺』,反而會破壞遺產,導致過度開發。

  在國內幾大微博平台上,與『文化遺產』『申遺』等詞彙沾邊的微博註冊帳號不下數百。一些掛著『遺產』名號、行『植入式廣告』之實的微博帳號,網友應者寥寥。

  國家文物局副局長宋新潮曾明確指出,近年來,國家文物局加強了對於文化遺產所在地的情況監測,包括開展經常性的評估,有針對性地避免過度『商業化』開發等。

網絡能否成爲文化遺產的『守護人』?

  網際網路難道就成了文化遺產保護的『天敵』?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中國微博管理者肖凡女士在法國巴黎總部接受『中國網事』記者電話採訪時表示,網民完全可以成爲文化遺產的『守護人』。

  上月發生在杭州的南宋皇城遺址開建樓盤風波,最初就是由熱心網民上傳了一段【南宋皇城遺址建千萬元豪宅】的視頻,才引起廣泛關注。視頻顯示,在籌備『申遺』的西湖景區附近,開發商正大興土木、開挖地基,而文物愛好者則在工地上淘寶,發掘出了廊柱、地磚等南宋時期的文物。

  中國敦煌研究院院長、著名文物專家樊錦詩曾呼籲,文化遺產保護必需『時刻上緊發條』,及時將文物盜掘和亂開挖制止在萌芽階段,社會各界都義不容辭。她認爲,利用網絡等高科技手段進行監控,是可取的。

  網際網路對文化遺產的保護功能,事實上還被運用於跨國打擊文物盜賣上。國際博物館協會已通過發布『瀕危文物紅色目錄』的方式提醒各國警方通過網際網路共同查緝正在流失中的文物,並已使多國受益。

  『除了可以擔當實體遺產的守護者,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播和傳承,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設立官方微博的初衷之一。』肖凡說。

  剛剛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平藝術家』稱號的中國崑曲小生演員張軍,就熱衷於在網際網路上推廣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崑曲。在前不久的一次『崑曲微訪談』中,張軍在一個小時內收到了境內外網友的數百個提問,其中不少頗具專業性,網聊熱門程度超出了主辦方想像。

  肖凡分析,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幫助下,通過開設微博、發帖、訪談等形式,用具有親和力的網絡語言向網友介紹崑曲等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全新的嘗試。『實驗』發現,藉助流行歌曲、明星效應等時尚元素,可以吸引更多年輕人共同參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中去。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