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數碼技術的普及,傳統的授課模式正在改變。日前,在北京大學一節公開課上,記者發現,不少學生拿出照相機直接拍下老師授課的幻燈片作為課堂筆記。這一現象不僅出現在北大,在京城各大高校中,都出現了學生聽課使用照相機的情況。專家指出,數碼設備的普及為學生迅速獲取信息提供了條件,但由此帶來的學習方式的改變將對未來學生的知識結構產生明顯的影響。
在北大公開課講堂上使用相機記筆記的學生約佔8%,相比之下,一些文科專業為主的院校學生使用相機的比例更高。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張跣副教授說,在我的課堂上,學生使用相機的比例約為10%,更多的學生會帶着U盤直接要求複製老師上課的課件。這部分學生人數超過學生總數的1/4。北京化工大學研一學生肖瑛閣說,相機已經成為一些同學上課的標準裝備,一般是記錄老師課堂上關於某些知識點的結論。相比之下,文科專業學生使用照相機記筆記的比例更高一些,因為理工科專業課程通常還需要演算推導過程,沒法直接拍下來。
老師意見:導致學生知識『二手化』
中青政張跣副教授說,學生上課使用照相機與大學教師普遍播放幻燈片的授課方式直接相關。照相機是學生應對大容量課堂教學最簡單的記筆記方式,和上課帶U盤直接拷貝老師講義一樣,都反映了一些學生希望短時間內完成任務的心態。
清華大學劉兵教授說,學生聽課方式的這一變化必然會影響學習的效果。因為不是所有授課內容都適合用幻燈片展現,例如一些知識的推導過程。學生上課用照相機記筆記看似方便省事,實際缺失了將教師傳授知識在自己的頭腦中思考提煉的過程,不利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張跣副教授認為,這種學習方式還將導致學生知識結構『碎片化』、『二手化』。
據悉,針對數碼設備進入課堂現象,北京化工大學等一些高校已經做出規定,要求學生上課時手機、相機等數碼設備不允許開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