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吳春燕、通訊員林春偉從汕頭市南澳縣獲悉,明代古沉船――汕頭『南澳Ⅰ號』第二階段水下考古發掘工作進展順利,今年4月底正式啟動考古發掘以來,『南澳Ⅰ號』考古隊已打撈出水古瓷器超過2000件。 20多天來,『南澳Ⅰ號』考古隊人員在天氣和水況情況都比較穩定的情況下,每天的考古作業時間達到了7小時左右,打撈工作進展順利。目前已出水的逾2000件瓷器中有青花瓷大盤、碗、缽、罐、瓶等,和去年出水的瓷器在器形和種類上沒有太大的差別。『南澳Ⅰ號』考古隊隊長崔勇說,汕頭『南澳Ⅰ號』去年打撈出水的逾萬件瓷器在種類上已經很豐富了,今年的打撈想在種類上有所突破可能性不大,但是不同船艙裝載的東西會有所不同,各種瓷器在構成比例上也會有變化。 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表示,汕頭『南澳Ⅰ號』本年度水下考古發掘工作是『南澳Ⅰ號』系列發掘工作的延續。『南澳Ⅰ號』發掘與保護工作由廣東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國家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共同合作,發掘隊伍由北京、天津、山東、浙江、福建、海南和廣東等七省市20多位水下考古和水下文物保護的專業人員組成,考古隊將根據沉船保存狀況,對沉船進行針對性發掘和保護。 據介紹,汕頭『南澳Ⅰ號』古沉船的發掘工作計劃分步進行,首先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對沉船的船載貨物進行卸載,並打撈出水,然後對出水的文物進行現場保護和登記;在完成船貨卸載後對沉船船體進行測繪和影像資料記錄,並根據船體的保存狀況對沉船船體進行初步的加固和回填。據初步預計,汕頭『南澳Ⅰ號』今年的工期為75天,考古隊計劃將古沉船上餘下的古文物全部打撈出水。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