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中華珍貴醫藥典籍展』在國家圖書館開幕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5-20 00:00| 發布者: 開元之治| 查看: 1603| 評論: 0|來自: 國家圖書館網

摘要: 中華傳統醫藥學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防治病方法和顯著的臨床療效,爲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對人類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5 月 18 日上午 ,『中 ...

中華傳統醫藥學以其獨特的理論體系、豐富的防治病方法和顯著的臨床療效,爲中華民族的繁衍生息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對人類文明的形成和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518日上午,『中華珍貴醫藥典籍展』在國家圖書館隆重開幕。衛生部副部長、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局長王國強,文化部黨組成員、部長助理高樹勛,國家圖書館館長、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主任周和平,中國中醫科學院常務副院長劉保延等領導出席了開幕儀式並剪彩,來自全國古籍保護工作部際聯席會議成員單位、國家檔案局的領導及專家學者、參展單位代表40餘人參加了儀式,儀式由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副司長李宏主持。開幕式上,現場進行了太極拳拳法表演,並由中國嵩山少林寺武僧展示了易筋經、八段錦等中醫傳統養生體操,之後,少林寺方丈釋永信親自向國家圖書館捐贈了【中國佛教醫藥全書】。

  此次展覽由文化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主辦,國家圖書館(國家古籍保護中心)、中國中醫科學院(全國中醫行業古籍保護中心)承辦,湖北省蘄春縣人民政府、湖北省蘄春縣李時珍紀念館、北京藏醫院、北京同仁堂(亳州)飲片有限責任公司等單位協辦。展覽共展陳90余種中醫藥善本古籍、60余件藥具實物及多種藥物標本。

  本次展覽全面展示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近年來中醫古籍保護工作成果,系統體現中醫理論體系的發展脈絡,整體展示了我國民族醫藥文獻的構成情況並反映出中華醫藥知識的東漸西被。同時,計劃配合【本草綱目】、【黃帝內經】申報【世界記憶名錄】的工作,予以宣傳和推廣。

  展覽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爲中醫古籍保護的成果,介紹新中國成立以來,古籍保護和中醫古籍事業的發展;第二部分爲珍貴中醫典籍展示,按時代順序展陳各時期代表的中醫藥著作和民族醫藥著作;第三部分爲中醫典籍的傳承與國際影響,介紹中醫古籍的海外流傳和收藏情況、早期朝鮮刻本、日本刻本、中醫外文譯本等;第四部分爲藥具、藥物標本、模擬藥房等實物展示。展覽期間擬配合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日展示中藥炮製過程、模擬藥房等。爲增加展覽趣味性,展廳將播放中醫發展簡史、【本草綱目】和【黃帝內經】申遺紀錄片等視頻節目。在眾多展品中,歷史最爲久遠的是可追溯到商武丁時期(前1250-1192)的龜甲卜辭,存3字。該卜辭中的『齲』字,是商代有關齲齒的記載,比埃及和印度的同類記載要早700-1000年;吐魯番阿斯塔那153號L氏高昌國墓葬出土L氏高昌時期(499640)寫本【醫方】記有白梅皮、杏仁、去核大棗等藥材及其適應症,可以推知此地醫藥文獻的一般情況;敦煌遺書中的唐寫本【新修本草序例】印證著中古時期中國中醫藥學發展;位於龍門石窟的古陽洞與奉先寺之間的藥方洞,爲唐代刻石,刻有140首藥方,涉及藥物120多種,大多數至今仍在民間沿襲傳用,此次也將以國家圖書館清拓本展示。

  展覽中將模擬同仁堂中藥房的布置,展示多件藥具實物和藥物標本,營造獨特的中醫藥文化氛圍。此外,在此次展覽期間還將邀請中醫診療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現場進行中醫特色文化展示、舉辦相關專題講座,力求生動再現中醫普惠民生的治療方法和手段,爲參觀者解讀豐富的獨具特色的中醫藥文化,使大家能夠從多角度了解中醫藥古籍的成就與內涵。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