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圖書館。(資料照片)
臨拆前的滿鐵奉天圖書館舊址。(資料照片)
異地重建後的圖書館,與原館大相逕庭。孫葉新攝
遼寧鐵嶺滿鐵病院舊址,現已被夷為平地。 孫葉新攝 編者按 當城市的步伐日漸匆忙,當發展的洪潮淹沒了記憶,當人們偶爾翻開一個城市的相冊,發現身邊的舊影還未來得及回味便已匆忙地消逝,留給我們的,唯有一聲嘆息。遼寧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全省共有100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其中80%以上因城市建設、土地開發、生產生活等人為因素而消失。本報從今天開始對遼寧省文物保護情況進行跟蹤調查,力圖以一斑而窺全豹,推動全國文保工作的發展。歡迎讀者加入我們的討論。 瀋陽的魏家樓子墓群、大連的金龍寺青銅短劍墓、鞍山的老戲園子、營口的日本領事館舊址、朝陽的哨口夏家店上層文化遺址……這些,都曾是地面上真實存在的遺蹟,如今已全部從人們的視野中消失,變成了普查表上形單影隻的文字。 遼寧省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結果顯示:從上世紀80年代初到現在,近30年的時間裏,全省共有100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消失。 今年33歲的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陳赫,10年前就開始拍攝老照片。儘管他年輕腿勤,但仍然發出感慨:『相機沒有推土機快。有些歷史遺蹟,我前腳剛拍完,後腳就被推土機鏟沒了。』 『一轉眼的功夫,就沒了』 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遼寧省共登記不可移動文物遺蹟2.4萬餘處,其中新發現1.2萬處,新發現率超過100%;欣喜之餘,普查隊員們也不無遺憾地發現,『二普』時登記的1.14萬處不可移動文物中,有1000多處消失。其中既有古遺址、古墓葬、古軍事設施,也有近現代遺蹟和建築。『有些歷史遺蹟普查開始的時候還有,一轉眼的工夫,就沒了。』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專家、遼寧考古研究所原所長辛占山告訴記者。 早在上世紀80年代,文化部就曾下發【做好保護日本侵華罪行遺址工作的通知】,要求對1840年以來各帝國主義在中國所辦的殖民地、半殖民地企業、事業單位,如廠礦、銀行、醫院、學校、教堂、育嬰堂等舊址和遺物,要選擇其中具有典型意義的,作為帝國主義對華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歷史罪證,加以保護和陳列,以教育群眾。然而這樣一紙規定,對文物保護工作者來說,如聖旨;對個別開發商來說,是廢紙。 鐵嶺市銀州區工人街南馬路西段,有一座精緻的西式小樓,系『滿鐵病院』舊址,建於1900年,是鐵嶺一處最具特色的景觀,曾是鐵嶺縣委辦公樓,也曾作過鐵嶺市委辦公樓。『「三普」開始後,我們決定將它申報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但現在已經沒有必要了――小樓已經被夷為平地。』辛占山很遺憾地對記者說,『我們只好把它從申報名單中劃掉了。』 百年老街鳳鳴街近代建築群已被列入大連市歷史文化遺產名錄,但也遭受到錘斧之痛。據人民日報今年1月4日報道,鳳鳴街是大連僅存的一條近百年的完整老街,長約 今年4月6日,由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聯合開展的『中國歷史文化名街』評選活動,公佈了入圍的15個街區,遼寧14個市無一條街入選。這個消息讓遼寧省文物保護專家組專家、原遼寧省博物館館長姜念思很是遺憾。他說,瀋陽中街本來是一條有3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街,並在20多年前就公佈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但也擋不住舊城改造和招商的大潮流,一些老建築被拆除,新蓋了許多新建築,特別是兩座體量極大的現代化建築(興隆大家庭和恒基廣場),極大地破壞了中街的歷史風貌,否則中街完全有條件申報全國歷史文化名街。 當城市的步伐日漸匆忙,當發展的洪潮淹沒了記憶,當人們偶爾翻開一個城市的相冊,發現身邊的舊影還未來得及回味便已匆忙地消逝,留給我們的,唯有一聲嘆息。在遼寧文化遺產保護志願者主辦的雜誌【遼寧記憶】中,我們讀到了這樣一段悲愴的文字。 文物消失80%以上系人為因素 遼金元時期的護心屯遺址,2009年因城市改擴建,農村變社區而消失;新石器時代的北崗子遺址,因修京瀋高速公路賣土而絕跡;青銅時代的大林頭貝丘遺址,1998年因建設高爾夫球場而被毀;明代的廟溝廟址,1987年因建養豬場而遭破壞;清光緒二十四年的螞蜂廟址,改成了村委會辦公室,廟裏的鐵鐘被當廢鐵賣掉…… 記者翻看着【全省三普消失不可移動文物匯總名錄】,仿佛在翻閱着一本歷史文化遺蹟的墓志銘。在『總目錄』登記表裏,專門有一欄記載文物消失的原因。記者發現,消失的1000多處不可移動文物中,80%以上因城市建設、土地開發、生產生活等人為因素而消失。 『日本南滿洲鐵道株式會社奉天圖書館』舊址,位於瀋陽市和平區南一馬路10號,多年來一直作為瀋陽鐵路局圖書館使用,是瀋陽市第一批不可移動文物之一。當年,它表面上是一個文化機關,實質服務於殖民侵略機構,是日本人了解東北乃至中國的渠道,顯露侵略者的陰謀野心,是日偽統治的『活化石』,是中國人被奴役的見證。2009年被拆除前,志願者們多方呼籲,仍然未能改變其命運。如今異地重建於和平區南三馬路10號。經過異地重建後,不要說原有的建築材料已經被『脫胎換骨』,就是外觀也由2層變成了4層,完全『改頭換面』了。這與其說是『異地重建』,莫不如說是『擇地新建』。志願者孫葉新說,老建築是城市的記憶,如果有一天所有的記憶都消失了,人們對這個城市也就不再熟悉了。他給記者發來三張照片,並問了記者一個問題:『儘管這個東西還在,但這還是原來的滿鐵奉天圖書館嗎?』 伴隨着洶湧而來的開發潮和建設潮,文物保護已經到了最危機的關頭。姜念思對記者說,在談到古城保護的話題時,總有人錯誤地以為保護古城、恢復古城風貌,就是要恢復歷史遺蹟,復建消失了的城牆、角樓、城門,甚至護城河。殊不知文物的價值在於原真性。復建、新建再好、再像,也是假古董,不具備任何文物的內涵和價值。我們應該把有限的資金用到有價值的真文物的保護上,使它延年益壽。 辛占山說,一些地方政府法制觀念淡漠,法人違法現象嚴重,導致文物大量毀損。有關部門應當加大對政府部門政策失誤、玩忽職守,造成文化遺產破壞、被盜或流失的懲罰力度。 除了生產、建設、開發,一些不法分子的黑手也屢屢伸向文物古蹟。辛占山痛心地說,近些年來,破壞古墓葬的現象非常嚴重,幾乎每年都有發生。2009年,僅遼寧朝陽縣一年就破獲盜墓案件30余起,抓捕犯罪嫌疑人40多人。被盜的多是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遼代貴族墓葬,收繳的100余件文物中,珍貴文物就占70多件。 位於遼寧西部建平、凌源兩縣(市)交界處的牛河梁遺址,以確鑿的考古實物證明五千年前這裏曾存在過一個具有國家雛形的原始文明社會,這一重大發現把中華文明史提前了一千多年。如此聖地,竟有企業主指使他人,動用大型機械,使用爆炸物品,在遺址群內大肆開採鐵礦石,致使紅山文化遺址遭到嚴重破壞。 警惕文物破壞向鄉下、地下、水下和當下蔓延 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政協委員、著名作家馮驥才遞交提案,呼籲加強對古村落和古村落文化的保護。馮驥才說,目前全國有230萬個村莊,普查顯示,依舊保存跟自然相融合的村落規劃、代表性民居、經典建築、民俗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古村落,現在還剩2000至3000個,而在2005年時,這個數據還是5000個。 『其實,受到威脅的何止是鄉下文物,還有地下、水下。』姜念思告訴記者,隨着城市開發力度的加大,可利用的開發空間越來越小,於是一些城市便把目光投向了具有豐富文化遺存的地下,擅自將城市中心地帶的地下開發權轉讓。 『說到文物遺址、遺蹟的保護,水下文物保護任務也很艱巨。』遼寧省文物保護中心主任田立坤說,如何制止日益猖獗的文物盜竊、走私等非法行為,無論在水下還是在陸地上都是很嚴峻的問題。 這次三普,規模之大前所未有,不僅對陸上文物進行了地毯式考察,還對水裏可能存在的文物進行了摸底。在遼寧遼闊的海岸線上,分佈着上百處水下文物遺存疑點。其中不乏一些著名戰役如甲午海戰、日俄海戰的沉船遺存。一些不法分子已經開始把黑手伸向了水下的這些珍貴文物。 據【半島晨報】 去年全國兩會上,民革遼寧省丹東市委副主委陳德委員呼籲,打撈致遠艦,建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然而一直沒人響應。『我們對它還只能是儘可能地保護。古沉船等水下文物保護的責任主體是政府文化部門,但文化部門不具備執法權,也沒有專項經費,實施有效保護確實力不從心。』莊河市文體局局長梁靜波說,我們迫切希望在公安、漁監、文物保護部門間建立聯動機制,盡最大可能保護好這些水下文物。 『不僅要保護那些已經遠去的文化遺產,還要保護當下的文化遺產。』辛占山說,現在有一個趨勢,時間離我們越近的遺產,消失得越快。就像國家文物局長單霽翔所說,『人民公社50年前風靡全國,但是國家文物局現在只找到兩塊人民公社的牌子。』 有人曾這樣問道:在一個城市中,當你看不到500年前的影子,看不到100年前的影子,甚至連50年前的影子都找不到時,你會不會感到恐慌?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