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畫家私下售畫受禁?『揚州藝術新政』誤傳背後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2-4-26 16:54| 發布者: 夏知| 查看: 1407| 評論: 0|來自: 雅昌藝術網

摘要: 近日,有媒體報道,揚州市出台藝術品管理新規定,從4月起所有經營藝術品的商家,都需要進行登記,時間截止到4月30日。揚州市對所有登記的商家進行統計,並輸入江蘇省藝術管理系統,發放【藝術品經營單位備案登記證明 ...
近日,有媒體報道,揚州市出台藝術品管理新規定,從4月起所有經營藝術品的商家,都需要進行登記,時間截止到4月30日。揚州市對所有登記的商家進行統計,並輸入江蘇省藝術管理系統,發放【藝術品經營單位備案登記證明】。其中還提到一點,就是畫家不得自己售賣作品,必須通過中介機構或者有經營許可的公司。也就是『畫家不得自己售賣作品』的規定,在藝術界引起了很大的反響。 
  揚州關於藝術品管理新政是子虛烏有
  看到這條新聞,記者首先覺得這可能是地方政府在藝術市場管理方面的新試驗,從規定的操作層面來講,可以說困難重重甚至是不可操作,但雅昌藝術網還是第一時間聯繫了揚州市文廣新局市場處處長王家藻和當時採訪的記者。
  當記者撥通王家藻的電話的時候,他告訴記者:『我沒有說過揚州畫家不准自己賣畫,我要表達的意思是我們按照文化部去年11月份發布的【關於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通知】的精神解讀這個事情,其中規定,所有機構的經營必須有兩個證件:一個是工商執照,第二個是文化部備案證明,沒有這些不能進行經營活動。
  揚州要出台新政是子虛烏有的,揚州目前並沒有地方性的法規出台。相關記者已經到我們單位表示了歉意。』
  隨後記者在揚州市文廣新局網站和相關網站上都沒有查到相關的通知和法規,這也從側面證實了確實揚州沒有關於藝術品管理地方性政策的出台。
  既然這是一條因理解錯誤而寫就的假新聞,我們應該可以翻篇,但是在藝術界卻產生了相當大的反響的反應。其實藝術市場的混亂已經是人盡皆知,加強管理勢在必行,各界都在關注着國家對藝術市場加強管理的具體措施和辦法,這也是這件事之所以能夠引起如此大影響的主要原因。
  畫廊VS披着『皮』的畫店
  王家藻在接受採訪的時候談到:『畫家不得自行以書畫室、工作室的商鋪模式賣畫,而是要通過有資質的中介,或是經營許可公司,這樣才能進入市場買賣。』這裡針對的是從事市場經營行為的主體。
  在【文化部關於加強藝術品市場管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積極支持畫廊行業發展,充分發揮畫廊作為藝術品市場主體性和基礎性作用。鼓勵畫廊建立以經紀制為主體的經營模式,拓展藝術品授權、藝術品有限複製等新興業務領域。從中可以看出,國家針對的市場主體是畫廊,鼓勵經紀制的經營模式。
  其實畫廊作為一種經營模式,是一種舶來品,借鑑了西方相對成熟的畫廊機制。中國最早的嚴格意義上的畫廊應該是在90年代開始出現,到現在也就不過20年的時間,其最重要的是藝術家簽約機制和經紀人制度。目前畫廊更多地適用於當代藝術,因為油畫、版畫、雕塑等等基本上是從西方傳入的藝術種類,在西方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與其匹配的就是現代畫廊制度。雖然目前在中國,畫廊的運營中也存在一些問題,但在不斷地成熟和完善中。
  目前,雖然很多機構以畫廊的形式出現,但因為經營理念和經營方式,其本質上還是中國傳統的『畫店』,只是更改了名稱而已。畫店是長時間中國進行書畫交易的機構,其職能相當於一個『中介』,把藝術家的作品掛在店裡代為出售,從中抽成,但並不負責藝術家的推廣和宣傳,這種形式目前主要適用於書畫等領域。雖然在某一時期曾認為,代理機制必將取代中介機制,也有很多經營書畫的畫廊進行了嘗試,但效果並不理想。
  據某業內人士介紹:『這主要是有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採用簽約制的畫廊經營成本非常高,包括簽約費用、展覽、宣傳、推廣等等,在加上目前國家對藝術品徵收的高額稅收,負擔非常沉重;第二,雖然某些藝術家跟畫廊簽約了,但可能因為畫廊對自己的宣傳、推廣力度不夠而心存不滿而毀約,覺得還不如自己直接運作自己的作品;其次,中國是一個人情社會,畫被作為一種交際的手段,如果別人上門求畫,一般都會給的,這是中國長時期形成的傳統,但這顯然是跟現代畫廊的代理機制是相違背的,畫廊的利益無法得到保障。』
  文理一堂負責人林偉文也表示:『現在很多藝術家都急於成名獲利,要買豪車豪宅,畫廊就是投入多大的成本都難以滿足畫家的胃口。而當他們一旦有了一些名頭,就會毀約,把畫廊扔在一邊』。他又表示,牽制代理制的最大障礙是畫廊與畫家之間的誠信關係,而非融資、學術能力。
  其實,對於中介機制和代理機制孰優孰劣的爭論由來已久,有人認為代理機制將在短期內淘汰中介機制,但從目前的現狀來看,代理機制還無法取代中介模式。【畫廊】雜誌主編、53美術館負責人李瓊波認為:『關鍵不是哪種模式更具優越性,最根本的還是維護好與畫家、藏家的橋梁作用。』
  政出多門導致國家對市場監管不力
  談及目前的藝術市場管理現狀,中國藝術品市場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西沐介紹說:『當下藝術市場的混亂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管理體制不健全造成的,在對藝術市場的管理上缺乏主導,多頭管理,造成目前藝術品市場更多地依賴民間的力量演進。
  針對行業發展中的問題,由於行業內部缺乏共識及相應的體制、法規支撐,管理部門更多地是採取迴避而不是正視與建設性的態度,從而導致藝術市場上的問題及其負面效應的長期積澱,嚴重地制約與阻礙了藝術品市場健康、有序地發展。
  目前中國藝術品市場的管理體系,基本上是由國家宣傳與出版部門、文化主管部門、中國文聯、輕工業管理系統、藝術教育及管理部門與機構及全國工商聯古玩行業等六個不同的市場管理體系。這種管理體制的形成與發展已形成了藝術品市場體制的重要載體。這六個部門都有權對藝術品市場進行管理,但其職責分工卻相對模糊,而這也使得中國藝術品市場的頑疾得到遏制,相反,卻有愈演愈烈之勢。
  加強與完善中國藝術品市場管理體制是中國藝術品市場轉型及體制建設的關鍵。藝術品市場的管理體制的基本架構主要分為三個層面:『政府――行業組織――市場』。當前,最為核心的問題是行業組織發展緩慢。』
  加強管理迫在眉睫 但缺乏執行力
  隨着這幾年藝術市場的發展,造假、販假、賣假、鑑定混亂等一系列問題開始浮出水面,影響到了藝術市場長遠、健康地發展,李大鈞向雅昌藝術網說道:『我覺得國家對於藝術市場的管理是遲早的事情,只不過是時間遲早、出台政策強弱、能否堅持、規範和科學與否的問題。
  其次,國家在對藝術市場進行管理的時候,要遵循合理、科學的管理方法,而不要亂管。不要打着所謂「管理」的旗號,以為管理就是嚴管,其實管理的層次是多樣的:管理有科學、合理地管理,或者引導性、支持型的管理。
  因為現在文化產業、畫廊業歸根到底是文化產業或者屬於文化創意產業,這個本身就是國家政策大力的引導、扶持的一個事情。我覺得從這個角度上還是要從支持國家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角度和大的政策環境相匹配的,這就是符合規律的,還是得人心。』
  藝術家周武發說:『我覺得政府加強藝術市場管理也是應該也是必須的,因為藝術市場比較亂,贗品叢生、知假拍假、鑑定混亂等等。
  目前在藝術市場上很多投機商在炒作藝術品,我覺得這塊應該加強管理。拍賣市場上,有些人的作品動輒上千萬、上百萬,它的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是不是等同的,這都很難說。
  我覺得既要加強對一些違法行為的約束,同時也要對藝術市場進行政策扶持,把藝術市場往正確、良性發展的方向引導,如果不加強管理,任其發展,可能會積累一些問題、矛盾。管理是有必要也是必須的。』
  藝術家吳進良也介紹道:『目前,藝術市場的混亂主要是國家監管力度不夠,造假、販假、賣假現象非常嚴重。國家從中央到地方都在講「大發展、大繁榮」,但是存在很多的隱患,首先要有相應的監管體系,建立、健全各種規章制度。
  書畫鑑定方面比較混亂,給錢多就是真的,給錢少就是假的,國家要完全鑑定主體的相關責任。其他還有很多方面都處在魚龍混雜的情況,已經到了不得不管的地步。
  但是國家目前只有大政方針,還沒有具體針對藝術市場的法規出台,在管理方面缺少執行力,這可能是目前藝術市場管理所面臨的主要問題。』
  國家要尤其支持民營藝術機構的發展
  談及國家該如何對藝術市場進行管理,李大鈞介紹說:我覺得對藝術市場的管理是一個非常系統的工程,因為構成藝術產業的鏈條很長,包括藝術家、畫廊、拍賣行、藝術機構等,還有更長一點鏈條如藝術教育、美術館、藝術培訓等等。而且隨着社會的發展,藝術產業鏈實際上越來越綜合,很多互相之間都已經開始出現了一種交叉、共生的一些狀態,我覺得這些問題歸根到底還是要想辦法解決。
  一方面怎麼樣能夠引導藝術行業的健康發展,包括保護好藝術創作者他們的權益,受到法律的保護。我認為納稅是最好的管理,藝術家對自己最好的保護也是要合理的納稅。藝術機構其實也是這樣的,當然還有規範經營、誠信經營等等這些問題,我覺得就是歸於國家的法制、法律的管理之下,這是一個。
  第二,對於藝術市場國家還是要扶持的,包括藝術創作主體、市場經營主體等等。其實,中國的文化產業很弱,和其他行業的競爭過程中,本身它是後發的,所以國家在十七屆六中全會上才提出要支持它,如果針對這些文化產業沒有特殊的政策,談什麼支持呢?
  在對藝術市場進行支持的過程中,我認為尤其應該扶持民營的文化藝術機構的發展,民營機構在藝術市場中其實最有活力的。最有可能引導中國文化走出去和國際對接,不是官方的力量,而是民間的力量。
來源:雅昌藝術網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