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四海孔子書院:一個孤獨的樣本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4-15 00:00| 發佈者: 山東受學| 查看: 1379| 評論: 0|原作者: 賈宇|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四海孔子書院院舍(局部)速寫 袁昕繪 『山長』馮哲把書院嚴嚴實實『藏』在山巒深處。 公交車從北京西北郊頤和園出發,繼續向西北方向開行半小時後,停在海 ...

四海孔子書院院舍(局部)速寫 袁昕繪

『山長』馮哲把書院嚴嚴實實『藏』在山巒深處。

公交車從北京西北郊頤和園出發,繼續向西北方向開行半小時後,停在海淀區溫泉鎮白家疃村村口。白家疃坐落在北京香山北麓。靠村民們一路指引和三兩塊漫不經心的肩寬大小的指示牌,記者又徒步摸索了兩刻鐘光景,終於找到躲在香山半山的白家疃小區113號。

這裏和鄰近兩個院落構成四海孔子書院的院舍。出院即見地裏枯黃的玉米秸,所聞是莊戶的雞犬之聲。馮哲說,書院建在城裏也未嘗不可,但環境要相對封閉,『怕是很難』,他搖搖頭。僻處山林,是中國書院的傳統。他想把這個傳統恢復起來,在遠離人我是非的山林裏,造一個清涼的小道場,就像古時的嶽麓書院、嵩陽書院、白鹿洞書院那樣。

馮哲告訴記者,書院規矩,不主動招攬老師。他有自己的理解:山裏沒超市、沒電影院,年輕人就為找份養家餬口的營生來書院的話,能耐得住這裏的寂寞嗎?相反,書院延聘教師的原則是,有志於此道者通過各種曲折隱微的途徑孜孜打探、慕名找來,並能以此為安身立命的事業。馮哲笑言,這是在『守株待兔』,『寧可放棄書院規模,也不會為此妥協』。

書院也不肯在媒體大轟大嗡地做招生廣告。在傳媒『你方唱罷我登場』的嘈雜混響中,書院這種我行我素的『派頭』愈顯高傲和孤寂。

更出乎記者意料的是,四海孔子書院是封閉式全日制教學,這在現有各式書院中殊不多見。書院認為,要真正培養出一批『接續中華文化慧命的種子』,就必須讓他們置身沒有社會雜音的空間,且非有積年之功不足以達成。這種做法也將書院的孤獨推向極致。因為,一個現實的問題是,『全日制』意味着孩子一旦來此就學,就不得不放棄體制內的小學、初中、高中教育。釜底抽薪。對中國絕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這無異於驚心動魄的『風險投資』。『書院不提供學歷證書,普通家庭有勇氣把孩子送來的,微乎其微。』馮哲說。

據了解,書院現有120來個學生,絕大多數孩子的父母是所謂『精英』:政界人士、高校教授、企業高管、媒體從業者、家族企業繼承人和海外華人。『顯然,這些孩子將來的出路根本不用書院操心。』馮哲說,要麼到海外留學,要麼按自己的興趣在國內考自考,要麼繼承家族企業……一切早被家長安排得妥妥帖帖。顯而易見,這些家庭擁有的社會資源、轉圜餘地以及學歷、經歷、見識,都使得在孩子教育和就業問題上持達觀態度獲得可能。與體制內學校相比,他們更看重國學教育對生命本身內涵的開掘。一位書院學生的家長跟記者打了個比方,『國學教育就好比是系統軟件,體制內教育是應用軟件。沒有系統軟件,應用軟件怎麼運行?』

話雖如此,但讓孩子從順理成章的體制內教育中抽身,投入陌生的尚未被實踐總結的成長體系中,家長內心的糾結可想而知。在書院,記者遇到送孩子返校的劉先生。他說,孩子那時在學校時學習很棒,一次偶然的機會接觸到經典誦讀工程,就此迷上國學,纏着家長把自己送來。『送還是不送?當初我和妻子很糾結,孩子將來怎麼與社會接軌?還有就業上的風險等一系列問題。我們斟酌了很久,壓力很大。但也開始反思,投資教育就和投資股市一樣,等一切塵埃落定後,看是看得清了,還來得及嗎?』他指指眼鏡,『我也是從應試教育體系裏出來的,最後拿到了博士。現在想,我要是從小就接受國學教育的話,前景也許比現在好得多。』在他看來,現行教育體制對孩子生存技能的武裝重於對德性的培養,而傳統教育講究『德為本,才為末』,這將是社會長遠發展的主流。他最終百般勸說妻子把孩子送到書院。如今,女兒14歲,已在書院裏讀了3年。

四海孔子書院的孤獨,還來自它在傳習國學方式上有意識地與社會『脫軌』。

書院裏,檀香裊裊,古風悠然。『尊德問學』木刻匾額高懸正堂,走廊裏懸掛着明人仇十洲繪【孔子聖跡圖】複製品,孩子起居和受業處所則冠以『養正』、『明德』、『誠敬』等名稱。讓人恍然踏進舊日時光。只是,畢竟一切都在改變。四海孔子書院要拿出大部分精力擔負起古時家學、私塾的功能,從教孩子識文斷字這類最低級也是最基礎的『小學』功課做起,和傳統書院相比,論學會講功能便被無奈地弱化了。在這裏,孩子每天嚴格和有規律地作息:清晨即起,灑掃庭除;夜晚則統一熄燈就寢。書院還為孩子設計了十年規劃:四年全時讀經,三年經史合參,三年博聞廣識。貫穿十年的主軸是經學,用馮哲的話說,這是在對孩子『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和社會上一些洋洋灑灑卻大而無當的國學闡發相比,書院的教學方式也很特別,可視為一種遺世的樸拙:教師不對經典文本作任何闡釋,全憑孩子在無數遍素讀和死記硬背中,回到經典文本本身,並實現自身開悟。在馮哲看來,書到了熟讀成誦的境地,意義就會自然顯現出來,那些現代的所謂解讀很可能是誤讀;與此同時,這也是在培養孩子的『靜定功夫』。馮哲試圖以這種歸真返樸的方式、不曲意迎合的姿態,接近經典教育的純正;在消費主義、實用主義大行其道的世態中,回歸中國人的精神根柢及其所滋養的『心靈尊嚴』和優雅氣度。

隱於青山,卻仍無法與社會完全隔絕。接收孩子前,書院都會鄭重其事地跟家長深談教育理念和孩子將來的出路問題。『光是家長代表不行,要跟每個家庭成員談;只要有一個人反對,我們就建議寧可穩妥些,把孩子送到體制內的學校。也有來這兒讀過一段時間,頂不住壓力中途退學的。』馮哲語調平和,『這是體制的力量,短期內沒法改變。』而另一方面,書院面臨着制度設計上的空白:書院教育無法與體制內教育和社會對接;和其他書院一樣,四海孔子書院一直拿着教委頒發的『培訓學校』執照,其『書院』身份還沒有獲得制度上的正面確認。這些都讓馮哲有些無法釋懷。就這樣,這個少有人知的書院在遠離喧囂的山林間,如幽燭般在特定人群中默默散發着微光。或許可以這樣說,比起所發揮的實際效用來,四海孔子書院更大的價值怕是在於,作為一個『孤獨的樣本』,寄於天地一隅。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