濮存昕與『冰心班』學生共同朗誦冰心作品【小桔燈】。
朗誦者的背影映在冰心先生的照片上 (攝影:靳曉燕) 文學有多美麗 電視劇【蝸居》裡,姐姐海萍曾有這樣的話:『文學是什麼?文學就是魚上的香菜。有魚,香菜才好看。沒魚,一盤香菜你吃得下去嗎?』 『難道文學只是現實生活中的裝點,是可有可無的東西?難道我所學所愛的專業就真的沒有意義嗎?』作為首屆『初中冰心文學班』的畢業生,現就讀於首都師範大學漢語言文學師範專業的於菲菲在日前舉行的北京第一六六中學『高中冰心文學班』啟航盛典上問道。 但其實,她早有自己的思考:文學,固然不具備實用價值,但這並不代表文學沒有意義。沒錯,文學不是生產力,但文學是一種生活態度。 自從走進『冰心班』,文學也走進她的生活,成為她內心解不開的情結,常常有強烈的表達欲望,想告訴人們文學有多美麗。每每看到討厭語文的孩子,她也總覺得他們需要更好的啟蒙者幫他們找到自身和文學的契合點。她甚至認為,傳播文學就是她的使命。 22歲的她明年就要大學畢業了,走在人生的岔道口,現實的壓力已經展現在面前:就業、住房、婚姻。也許不久的將來,她就會為前途痛苦、迷茫,為很少的錢精打細算,為很小的事焦頭爛額。 『如果你無力改變外部條件,那麼你是選擇如螻蟻般焦躁地奔忙,還是以一種高貴的姿態棲居在大地之上?一個人若是經過文學的薰陶,有了詩意的眼光,凡事就只求滿足理想和情趣,不斤斤於利害得失。這樣,我們就能在某種意義上超越實用,獲得精神的富足。』這些道理在她13歲時,『冰心班』已經告訴她了。『我們為什麼不從容一些呢?樹在。山在。大地在。歲月在。我在。你還要怎樣更好的世界?』 『我們正是以一顆平常心對待文學教育,為學生提供一個自由而廣闊的舞台,讓學生把語文學習看成一種生活的樂趣,通過語文學習,成為一個人文精神充盈的人,在任何時候,都能夠樸素、真切、從容地面對生活。』北京第一六六中學校長王蕾說。 我們就是有那麼點不同 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學創建於1864年,其前身為蜚聲海內外的『貝滿女中』,也是冰心先生的母校。2002年,學校成立了『初中冰心文學班』和『冰心文學社』,旨在弘揚冰心先生大愛無疆的精神,為熱愛文學的孩子提供一片更廣闊的舞台。 在缺乏特色的時代裡,鮮明的個性就像綻放在灰色世界裡的鮮艷花朵,令人驚喜。在於菲菲眼裡,當年冰心班的同學就是這樣一群花兒。 現在,他們當中有人學經濟,有人學外語,有人學刑警,有人一邊彈吉他一邊玩雙節棍,有人手捧着中藥書讀得津津有味,有人早已攻克了各種英語考試,發表的眾多學習要領在網絡上轉載過萬,儼然專家,當然也有人死守在文學的陣地上不肯離去。 『我們說不上是最優秀的人才,但走在人群里,你會發現我們就是有那麼點不同,能被你一眼認出來。』 『現實中,因為要提高分數、提高升學率,語文教學中存在着棄本逐末的現象,學校教給學生解題答卷的「招式」,但在滋養學生人文素質的「底氣」這塊重視不夠。而文學班建立的初衷就是要把「傳承思想和精神」的目標重新確立起來,這也是我作為班主任想通過文學給予學生的助益。』作為『冰心班』02級、07級、10級三任班主任的史海燕表示,『其實回過頭來想,一個文筆好的學生並不難找,難得的是幾十個熱愛文學的孩子能夠坐在同一間教室里,用迥異的風格寫着同一個世界,他們在成長變化最大的初中時代相互影響、相互促進,最終在短短三年裡完成一個極大的飛躍。』 知識面豐富了,舉手投足間也充滿着儒雅之氣。她至今還記得一位學生發給自己的短信:『吾母私吾,吾師謹慎納諫。』 『冰心班』的文學教育無疑是提亮學生色彩的,老師兼容並包,讓學生按自己的個性發展。有人寫武俠小說,有人寫言情小說,有人寫童話,有人文辭怪異,有人文風縹緲。在這塊可以包容任何個性與風格的天地中,學生的想象力不但沒有被抹殺,反而放射出更強烈的光芒。 有真,有夢 還是上世紀60年代的時候,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在聽過冰心先生的講座後提了一個問題:怎麼樣才能有助於學生對命題作文的審題? 冰心的回答很直接:要減少命題作文。要讓學生們寫自己所感、所想、所思,不要讓他們的個性受到束縛。 『「冰心班」並不是培養作家,當然,其中也可能會出現一些作家;「冰心班」也並不是培養一批傑出人物,當然,其中也可能會有傑出人物。我們可以按冰心說得那樣來成長,夢中有真,真中有夢,努力地把握現在,創造未來。』 『童年呵!是夢中的真,是真中的夢,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回想起冰心的小詩,國家總督學顧問陶西平記憶猶新。 『冰心班』是這樣一種有夢有真,讓人無悔的生活嗎? 學生們文字中流露出的是喜愛:『最期待的還是每周的周記講評,聽別人的文章,讀自己的文章,那時候,一顆顆空靈的、個性的、理智的、善感的文心仿佛從每個人口中一躍而出,相聚跳起興奮的桑巴,下課之後,所有人臉上都會洋溢着滿足的笑容。』 『文學素養不只是文字素養,是全身心感官的調動。』北京市教科院院長時龍認為。 『大語文思想』也正是學校提倡的。誦讀經典、演講、辯論、戲劇表演、走訪百名校友、學生作品發布會等活動讓課餘生活變得充實,文學素養也隨之提高。 2005年,北京第一六六中學成立了北京市第一個中學生的話劇團,自創自演校園劇、課本劇,在舞台上盡情表達着他們對文學的感悟與思考,對生活的熱愛與感恩。今年,話劇團迎來了建團五周年專場演出。 『那一晚,他們成為第一支登上人藝舞台表演的中學生話劇團。對同學們來說,這次經歷是挑戰、是歷練、是成長、是刻骨銘心的記憶,這將是他們一生的自豪和驕傲!別樣的感受和經歷,其中的「滋味」可能會被放大、放遠,甚至會影響到孩子們的一生!』王蕾校長說。 『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北京第一六六中學的老師們這樣理解他們的課堂:語文課堂,應該尊重學生對文本的感受、體驗、再創作;語文課堂,應該是一種平心靜氣的心靈對話;語文課堂,應該是開放的、生態的樂園。如果說,自然界生態影響的是人的生存環境,那麼教育生態影響的則是人本身的發展!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