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文藝出版集團開的網店近日『高調』開張。眼下,越來越多的傳統出版社紛紛『涉網』,或開網店或加入微博營銷……『網上書店』正呈現出 『遍地開花』的『繁榮』態勢。與此同時,逐漸『走低』的實體書店的發展現狀也引起了讀者的關注。有網友發出了名爲『隨手拍解救書店』的微博,希望廣大網友一起來紀念已經消失的書店或保護現存的好書店。於是,引出了一連串值得思考的問題:出版社開網店是『嘗鮮』還是已成趨勢?越來越多的網店參與『賣書』是否瓜分書店的『蛋糕』?傳統書店真到了需要『解救』的境地了嗎? 網上『門市部』買賣興隆 記者登錄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的官方網店,發現『店』里主要賣價格較貴的套裝書,並且有很多精裝的或者是一些珍藏版的舊書,價格也在7折左右。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在淘寶商城開了自己的旗艦店,主頁上上百本新書推薦書琳琅滿目,至今也有數千的交易量。此外,而高等教育、華東理工等教育類出版社也都在網上開了自己的旗艦店,他們還專門配備了力量打理自己的網店。上海古籍出版社相關人員告訴記者,網絡平台既是出版社所出版圖書的展示窗口,也是開放性的圖書銷售平台。去年,他們的網上銷售取得了可喜的業績。 開在網上的『門市部』讓出版社嘗到了甜頭。不僅如此,許多出版社還開通了各自的微博,主要發布新書資訊、書評、封面、網友的反饋。據了解,上海譯文出版社的微博關注已經將近2萬人;北京華章圖文信息有限公司做過微博搶樓贈書活動,人民文學出版社在『哈利・波特』出版10周年之際也選擇了微博贈書贈票等活動。便捷、互動性強的微博已成爲出版社的一種營銷手段。 不務正業還是拓展服務 不可否認,隨著網際網路電子商務的發展,網購圖書正以其便捷性和價格優勢吸引著越來越多讀者的青睞。出版社的發行人員也認爲,以往圖書發行中環節比較多,『隔山賣牛』的傳統銷售方式加大了出版社的風險。而『網上書店』是一種直接與讀者互動的銷售方式,減少了發行的中間環節,能真正實現『爲讀者找書』『爲書找讀者』。 不過,這一被傳統出版社視爲『打開另一個渠道』的做法,也引來了不同看法。 『有點不務正業,』一位網友說,『出版社的工作主要還是做好圖書出版,圖書的銷售則應交給發行商管理,讓書店和代理商去賣。 』更有人提出,出版社在做出版的同時還要花費資源去經營網店、管理微博,這會不會影響出版社的正常業務? 『我們開網店是拾遺補漏。 』上海文藝出版集團發行中心的劉廣漢認爲,開網店的主要目的不是盈利,而是彌補一些實體書店難以處理的銷售問題,比如一些舊書老書很難再上架出售,卻完全可以放到網店賣。這既豐富了讀者的購買渠道,也使出版社資源更合理利用起來。劉廣漢認爲,『網店使我們與讀者的交流更加直接迅速,促進了我們做好出版工作。 』通過交易過程中的『留言』和『網聊』,能了解讀者的需求和熱點,更合理地安排出版選題。由於成本低,日積月累也能給出版社帶來一定的純利潤。 誰動了傳統書店的奶酪 對讀者和書商而言,網絡購書是真正看得見的實惠。但對已處於舉步維艱境地的實體書店來說,卻是實實在在的『狼來了』。越來越多的出版社加入了這一『狼群』,是否染指了書店好不容易守住的那塊『奶酪』? 劉廣漢表示,傳統書店依然是出版社的最大利潤的來源:『我們出版社與許多網店有合作,但每年網店的利潤只占了20%左右,80%還是依靠實體書店來實現的。 』上海書城副總經理江利也提出,『全國各大出版社絕大部分的收入依然是靠實體書店而不是網店。 』她認爲,實體書店依然有著網絡難以比擬的優勢:『網絡書店的主要優勢是低價。但我們擁有他們不具備的體驗性。 』據統計,如今有30%的讀者是在書店裡找到自己想要買的書,依靠網絡搜索的只有2%左右。 對於現在不斷減少的實體書店,他們認爲,除去自身經營問題,在上海、北京等地,更多的則是由于越來越貴的地價和房租導致的成本上升而關門。 『圖書的利潤很薄,越來越貴的房租地價卻使得書店都開不起,這與新技術的介入關係並不大。 』 其實,在經歷了多年『與狼共舞』後,傳統書店也開始琢磨如何順應網絡大潮,利用自己的傳統優勢與網商抗衡,包括上海書店在內的很多實體書店紛紛涉足網絡銷售。一些業界人士認爲,在網購風靡的今天,出版社和書店這麼做無非是一種符合市場需求的創新,是新渠道的一種開拓。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