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着巨大爭議的【劉心武續紅樓夢】終於面世出街。上周六,劉心武亮相北京,在中關村圖書大廈與讀者見面並進行簽售。在一個多小時的活動中,他對媒體記者的發問隻字不答,卻對讀者提出的幾個問題一一作出回應。 紛爭越多、微詞越多,劉心武選擇的姿態越是低調。他如此解釋續寫的原因:『這是個人行為,我退休以後的愛好只是為大家提供一個閱讀【紅樓夢】前80回的參考資料。』而他也拒絕了幾乎所有媒體的電話採訪。 面對這次續寫,網友、專家各自有何看法?南方日報記者採訪了南京大學、中山大學的研究專家,他們分別從美學、文學和紅學三個角度審視劉心武的此次續寫。 反響平平 廣州購書中心一周僅售百本 【劉心武續紅樓夢】在豆瓣網上反響平平,只獲得了5.1分的中差評。甚至有網友表示還沒看書,就給了一顆星的差評:『既然在本書的評論中,有人還沒看就毅然打了五星,那麼我還沒看就毅然打一星也並無不妥,畢竟去掉一個最低分,去掉一個最高分……』 更有網友表示:『看了幾頁很失望,他(劉心武)其實沒有很好地研究紅樓夢……他的語言風格和曹雪芹相差甚遠,描寫人物呆板生硬,沒有一點【紅樓夢】的味道,白花了35元。』 而在廣州購書中心,這本首印號稱百萬冊的新書擺放到了顯眼的位置。但據廣州購書中心的白主任介紹,【劉心武續紅樓夢】一書從出版上市到現在一周時間內,在廣州購書中心的銷量只有100多本『這本書屬於文學書籍,但不屬於暢銷書或是大眾文學,因為讀該書的人需要一定的文學基礎,所以銷量不會太大。』白主任說。 質疑多多 1 續寫結局太慘『白茫茫』變成『死光光』 黛玉沉湖自盡、寶釵染病而亡、淪為下人的王熙鳳不堪凌辱而死、寶玉淪為乞丐魂歸天界……劉心武的續寫【紅樓夢】是一出徹底的悲劇。按照劉心武解釋,他之所以續寫,在於『高鶚續本嚴重背離曹雪芹的原意。』劉心武說:『曹雪芹自己在前80回裏寫出「白骨累累忘姓氏,無非公子與紅妝」,顯然他要的是悲劇結局。但是高鶚讓人物命運大逆轉,最後基本是個喜劇的結局。』 但有網友表示,劉心武雖然在敘述情節上反轉了高鶚版本的結尾,但敘述上如同流水賬,缺少必要的鋪墊,顯得生硬。『讓我詫異的是寶釵的死法,竟在一章之中,薛氏全家死絕,想來劉氏也真真到了江郎才盡的時候。不獨寶釵,其實書中所寫十二釵之終局,無不草草。』 清華大學紅樓夢協會成員趙嫠怠氨劇有兩種,或死或散,也許不那麼強調死會好些。』還有讀者提出,劉心武續本『光在寶玉、湘雲身上下功夫,鳳姐、寶釵猶如死人,連話都沒說幾句。而且,只寫賈家,丟了甄家。忘了原著中「賈事將盡,真事顯露」的評語。』 2 語言沒有美感詩句只有打油詩水準 『高鶚的續書沒有痕跡,敘述語言、人物性格和談吐都能一以貫之, 一位網友更是發表這樣的讀後感:『沒有詩歌,就算後來賈府垮了, 周汝昌說【紅樓夢】最厲害處是『一筆多用』和『多筆一用』。原著中曹雪芹語言的絕妙就在於,作者講述洋洋灑灑一大家族生活,卻有條不紊全無凌亂傖寒。但相比之下,有網友提出劉心武版本的不足『看劉續本,只會有一個個靜止畫面的印象,無法連動起來。寫人物也是只能一筆一用,撿起這個丟了那個。穿插了些很俗氣的筆法,如借旁人一問一答來解釋說明元妃之死,這是很笨拙可笑的法子,智竭的表現,讓我想起很三流的舊小說做法。』 對此,劉心武也毫不避諱,他坦言在續寫時最大的困難就在於模仿『曹體』上『我是個現代人,在語言上無法比擬古人。』 看看劉心武筆下的『黛玉之死』 『他是花,卻不是凡間之花』 那黛玉站在塘邊,望那天上月,望那水中月,良久,轉過身,從容解下腰上那嵌有青金閃綠翡翠的玉帶,將其掛在岸邊矮林的樹枝上。那是一片木芙蓉的林子,芙蓉花脹得正圓。他不願讓人們把他當作又一個失蹤的人,他用玉帶林中掛,告訴人們他是從這個水域裏消失的。他再轉過身子,對着水。那水塘一側並無欄杆護板,塘水是漸遠漸深。他一步步走攏水邊,又從容的一步步走進水中。越往裏面走,他身子變得越輕。他對自己是林黛玉漸漸淡忘。他越來越知道自己本是絳珠仙草。他是花,卻不是凡間之花。凡間的落花掉到水中,終究會隨水流出園子,墮入溝渠。他是花魂,是凡間的詩女林黛玉,正飄升到天上,成為不朽的魂魄。圓月望着那塘中奇景。一個絕美的女子,一步步沉塘。先是水沒過腳面。次後沒過雙膝,風把他身上的月雲輕紗披風吹成上揚的雲朵。當水沒到他腰上時,忽然他的身體化為煙化為霧,所有穿戴並那月雲紗披風全都綿軟的脫落到水裏,林黛玉的肉身沒有了,絳珠仙子一邊往天界飄升一邊朝人間留戀的眷顧,那水塘漸漸成為一杯酒,那大觀園漸漸成為一簇花,那人間漸漸成為一片縹緲的刺繡繕要知端的,下回分解。 劉作:第八十六回 暖畫破碎藕榭改妝 冷月蕩漾絳珠歸天(節選) ◎專家觀點 紅學家:曾揚華(中山大學中 美學家:潘知常(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教授) 評論家:謝有順(中山大學中 1.續寫結局很生硬 曾揚華『白茫茫』指的是賈府敗落 高鶚的後40回續得不好,悲得不徹底。按照曹雪芹的前80回,【紅樓夢】應該是一個大悲劇。而高鶚很多地方寫得不好,不符合曹的原意,人物性格歪曲。像高鶚寫探春後來回來,按照曹雪芹的意思,探春是不可能回來的。根據曹雪芹的本意,寶玉必須出家,這點高鶚處理得較好,但寶玉出家被他寫成像要出遠門的幹部,把一切都安排得好好的,這點就不對了,這說明高鶚的思想還是很庸俗的。但高鶚有的人物寫得還是很好,像寶釵、迎春的性格,還有一些細節,如賈府抄家那一回就寫得很好。 『千紅一哭,萬艷同悲。』【紅樓夢】應該是個悲劇,但至於結局如何,黛玉怎麼死的,寶釵怎麼死的,問題都不大,關鍵是這個悲劇的過程。『白茫茫』指的是賈府敗落了,但不一定要像劉心武寫的『死光光』,人物命運的改變、家道的敗落也是一種悲劇。 潘知常:悲劇有很多種表現方式 劉心武用文學寫作的方式來續寫【紅樓夢】的這種方式是應該批評的,因為方向不對,所以不會成功。但他對於【紅樓夢】故事、人物結局方面的推斷還是大致正確的。 【紅樓夢】的出現可以說在那個時代是一種很偉大的創新,包括曹雪芹對當時社會的敏銳觀察與思考,是前所未有的,而高鶚的續書以『蘭桂齊芳』作為大團圓結局,就從【紅樓夢】的思想高度上完全又退了回去,對於理解【紅樓夢】是一種障礙。劉心武要更改這個方向是沒有問題的,他可以結合自己的研究作出更符合原著的推論。 劉心武所安排的主要人物的悲劇性結局也說得通。但是對於寶釵染病而死的安排,這是他個人看法,我覺得還可以商榷。按照曹雪芹的暗示,黛玉是一定先死的,然後才是寶玉娶寶釵,後來因為兩人不合,寶玉棄寶釵而去,轉向了湘雲。寶玉與湘雲應該是沒有死的,而寶釵死沒死書中沒有明確交代,但是我個人認為如果寶釵最終獨守空閨,反而更能表達一種生活的殘酷。 可能有些人把『白茫茫』理解成了『死光光』,但如果寫他們苟且偷生會更凸顯悲劇。其實悲劇有很多種表現方式,沒有對錯,具體到【紅樓夢】的人物悲劇上,問題在於曹雪芹是如何安排的,這個就很難準確猜測。 謝有順:全然推翻高鶚值得商榷 劉心武全然推翻高鶚的結局的做法本身是值得商榷的。 首先,我覺得高鶚的續寫有其特殊性,甚至這後四十回未必就像人們所說的只是個人的『續寫』。我認為高鶚很有可能事先了解或參照了曹雪芹原作結局的『模子』,在這樣一個基礎上進行了一些豐滿與修飾,是曹雪芹原始想法的延續,而不是完全的個人想像。因為在後四十回中,還是看得出很多『神來之筆』的,例如後四十回安排寶玉讀書、考試,結合當時的家族背景來思考,我們可以發現,這其實是寶玉的一種策略,而不是本質的改變。 有人可能認為高鶚的結局太過於『大團圓』而違背了曹雪芹『悲劇』的原意,例如認為賈寶玉不應該變『乖』了,應該反叛。我覺得這樣的想法太過表淺,是一種理解上的錯位。小說中的人物『實際做的事情』和『想做的事情』完全可能是矛盾的。後四十回裏寶玉的屈服未必就是表面上所表現的那樣平靜,他未必是『樂於』屈服的,可能只是一種環境下的生存策略:作為家中的男丁,對家族的命運前途作出妥協屈服,因為他一定是感受到了個人對此的責任,而且適當妥協之後還是作出了自己內心的選擇。這樣安排才更真實合理,符合當時的語境,而不是人為的拔高。 另外,很多人認為後面的情節不符合曹雪芹在前八十回的暗示。我覺得這個問題應該這樣考慮:一部文學作品最開始的設計不一定會完全貫穿於創作的始終。而曹雪芹這樣一個天才在創作進行的過程中一定是有一些靈活變化的,不可能按照最初的設想機械地進行。 2.文本風格差太遠 潘知常:模仿古人語言風格不明智 【紅樓夢】那個時代畢竟距離我們已經有三四百年了,這一定是有時代語境的局限性的,就好像我們現代人完全沒有辦法想像古代人的晚上是什麼情態,因為我們有了電燈,就不能理解燭火對於古代人的意義;我們也不能想像空間感對於古代人情感的折磨,因為我們現在很容易就能夠完成空間的轉換。所以為了續書而模仿我們不熟悉時代語境的語言風格是不明智的,這應該是劉心武學術熱情過分膨脹而導致的結果,學者應該更理性更客觀一些。 曾揚華:語言上肯定沒法和高鶚比 儘管高鶚續寫的版本有諸多不足,但高鶚在語言上應該來說是接得上的,現代的人跟那個時代差幾百年,在語言上肯定沒法和高鶚比。在用詞、語言、風格、藝術創作上高鶚都很有特點,但高鶚沒有把前80回讀懂,人物性格在後40回都變了,像林黛玉、賈寶玉的性格都變化很大。當代人續經典名著,反映了一種情況,反映了作者對前80回的理解與評價,只是作者個人的看法,但不可能寫出曹雪芹的本意。就好比希臘的斷臂維納斯,就是一種殘缺美,後人想了100多個方案來接她的斷臂,但沒有一個是對的。所以續寫經典名著不可能續得好。 謝有順:讀懂尚不容易更何況續寫 【紅樓夢】是古白話文的一座高峯。現代人續寫的主要困難在於時代語境發生了巨大變化,因此,完全還原【紅樓夢】的文本風格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這與劉心武個人的修養與造詣沒有聯繫,只是語言的歸宿只能是所屬的那個時代。 張愛玲曾經說過:也許若干年後,人們就不再能夠讀懂【紅樓夢】了。這也終究是因為時代語境的巨大變化。要讀懂【紅樓夢】已經相當不容易,需要理解整部書的背景,包括經濟、文化、政治;詩、詞、歌、賦;還有當時人的意境與心情,而這一切都留在了那個時代的語境中。所以現在的問題是,讀懂【紅樓夢】尚且那麼不容易,更何況續寫。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