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北京 21日上午10时,随着中和韶乐奏响,一位身着龙袍、体格魁梧的“皇帝”缓步从日坛公园内的圆坛西门走来。他率领着十余位大臣缓步登上祭日圆坛,行初献礼、亚献礼、终献礼。盛放祭品的器皿都是红色的,象征太阳的颜色。 祭祀活动包括卤簿仪仗、乐舞和祭坛礼仪三部分。64位乐舞生在拜坛下面相继跳起武功舞和文德舞,分别表示“武得天下、文治天下”的含义。 活动主办方、市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此次祭日典仪基本按照“清代祭日典仪”,还原了当时的服装和道具等。 据介绍,祭日的音乐为雅乐,由金、石、丝、竹、土、木、匏、革等八种材料制成的16种乐器演奏。演奏者手中的64件乐器全部根据史料记载专门定制的,虽然部分乐器已经失传,但尺寸、颜色在文献资料上都有记载,工作人员尽量还原历史。 祭日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祭礼之一,在规模上虽比不上祭天,但仪式也颇为隆重。现存祭日坛始建于明嘉靖九年(公元1530年),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大明神”(太阳)的地方。 据史料记载,“祭日”于清朝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后逐渐消亡,至今已中断了160多年。此次祭日典仪于20日进行了一次先期彩排, 徐伟说,20多年前,朝阳区文化馆曾想复原“日坛祭日典仪”,并做了大量史料搜集和基础研究工作。徐伟还建议,将“天、地、日、月”四大祭祀活动打包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申报。 |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