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年過節,正當萬家團圓之時,山東寧陽縣的文物專家於勇卻在文物庫裏為冷冰冰的『盆盆罐罐』『站崗』――這已經是於勇家人習以為常的過節方式了。據知情人介紹,於勇常年堅持夜間值班,每天都要對消防、物防、機防設備等每一個細節仔細檢查一遍,生怕有文物受損。而他,已經這樣工作了27年。 『人在文物在』,這是於勇常常掛在嘴邊的話。文物是國家的寶貴財富,一些不法分子在巨額經濟利益驅使下以身試法,偷賣倒賣,給國家造成了損失。 寧陽是大汶口文化的發祥地之一,文物旅遊資源豐富。於勇跑遍了全縣560多個村莊,普查複查文物遺址300多處,採集標本千餘片,徵集文物60余件。縣內大量文物設施因文革動盪遭到嚴重損毀,文廟年久失修,主體建築傾斜30度;顏子廟雜草叢生,破亂不堪;禹王廟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於勇下定決心,即使砸鍋賣鐵也要把這些遺產修復修好、恢復原貌。可錢從哪裏來?為了籌措經費,他一方面向縣裏打報告爭取支持,另一方面厚着臉皮挨個部門、企業拉贊助,勸說他們搞募捐。 他的良苦用心有了回報,文物保護工作被當地納入到了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城鄉建設規劃、財政預算、體制改革、各級領導責任制的範疇。據了解,於勇先後爭取、籌集各類資金500多萬元,完成了文廟、禹王廟、顏廟、清真寺等縣內文物設施的修復保護工作。為了能夠節省開支,他和工作人員一起到農戶家中收購舊磚舊瓦。 文物發掘保護需要全社會的支持與幫助。對於每一個前來博物館捐贈文物的人,於勇總是熱情接待。無論文物價值大小,他都要給予必要的現金獎勵。一位農民給博物館送來了一件明代秤坨,雖然文物不是很貴重,但他還是給了這位農民30元錢,還熱心地送上了收藏證。他告訴記者,雖然文物的考古價值不大,但他更在乎的是老百姓這種愛護文物的意識。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