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美術館自 『請勿喧譁、追逐、打鬧』,『展廳內禁止吸煙、吃東西、喝飲料』,『愛護展品和建築設備』,『未經許可不得攝錄、臨摹展品』,中國美術館觀眾入場券上寫着『參觀須知』。 不僅如此,經過安檢後,入口處立着一塊半人高的牌子,上面的【參觀須知】更完整,包括『參觀時請與展品保持一定距離』、 『言行要文明』等內容,並有英文翻譯。但記者注意到,鮮有參觀者在門口駐足閱讀完整版『參觀須知』。 9號展廳正在展出廖冰兄漫畫展,昨天下午3時許,一位參觀者竟然躺在休息座椅上打起了盹兒。工作人員走到他面前輕聲道,『休息椅是為了讓走累的參觀者休息用的,不能用來睡覺。』這個人非常不好意思,立馬起身,逃了出去。這位逃跑的 一位大媽挎着菜籃子走進了展廳,她和旁邊的老姐妹邊走邊大聲招呼着:『一會兒回家,給老頭子燉鍋骨頭湯,他就愛吃這一口。』再看不遠處另一位女士,大聲打着電話,和對方說得正熱乎:『你什麼時候來接我呀,我可餓了啊!』 還有幾位家長結伴把孩子帶到美術館看展覽,3個5歲左右的小傢伙根本閒不住,咯咯大笑,你追我趕,展廳幾乎成了他們的賽跑場地。家長們卻沒有絲毫制止的意思,依然笑容滿面,分享着自家寶貝的教育經。可媽媽們也錯失了一次禮儀教育的良機,也許就是幾句話,能讓孩子們受益終生。 前兩天,在【復感・動觀――2011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展廳,就在『不能觸摸』標識的旁邊,一位女性參觀者試圖越過安全線觸碰一幅油畫,被工作人員及時制止了。該工作人員介紹,『觸摸族』中,不聽勸阻的情況也有發生。曾經有一位參觀者上手摸一幅油畫作品時,工作人員上前阻止,這位參觀者故意以『強悍』示人,更加拼命地在畫作上指指戳戳……當然,像這種情況只是極端行為。 專家支招 美術館公共教育可分齡分眾 訪台灣美術館推廣組組長王婉如 中國美術館免費開放後,觀展出現的不文明行為,令許多業內人士擔憂。台灣美術館推廣組組長王婉如來京參加海峽兩岸美術館公共教育座談會,前天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卻說:『這些現象都很正常,台灣美術館10年前免費開放時也一樣。』她認為,參觀者踏入美術館公共教育才剛剛開始,出現這些現象更意味着公共教育的缺失。 台灣美術館位於台中市,佔地 而在王婉如看來,觀展禮儀僅僅是公共教育的起點,公共教育的形式和主題更需要美術館費心琢磨。她說:『台灣美術館堅持分齡和分眾的教育模式。』即公共教育分不同年齡層次進行,並根據一般觀眾、家庭觀眾、學校觀眾、專業觀眾和非專業觀眾等不同類型採取不同方式的服務。 王婉如舉例說,台灣美術館對觀眾實行Wi-FiPhone(語音導覽設備)服務,該設備外觀如同手機一樣,可涵蓋全館5個展覽,可以免費在服務台借用。此外,台灣美術館將兒童公共教育作為重點,但美術館並不僅僅針對展覽或作品本身開展教育項目。美術館設有兒童遊戲區,強調動手做、閱讀、說故事、欣賞等教育形式。美術館還為兒童設立有1萬多本兒童繪本的圖書室,會根據繪本故事演木偶戲、皮影戲等。正是因為豐富多樣的形式,讓孩子們從小懂得觀展禮儀並越來越喜歡美術館了。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