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召開前夕,記者來到 文化是舒乙最為關心的話題。他說:『【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提升國家文化軟實力,這就需要更多的學者獻智獻力。』作為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舒乙雖已古稀,仍在全國各地展開多項調研和考察,提出很多建議,他希望有更多學者走出書齋,到社會中去。 舒乙認為,當下,學者在文藝評論和引導上有更多可為之處。舒乙舉例說,一些大型晚會結束後,有一個觀眾投票,根據觀眾喜好選出節目優劣的環節,但鮮見專家點評。舒乙強調:『專家的評論視角往往和觀眾並不相同,專家的介入可以給公眾提供另外一種思考方式,久而久之,將有利於整個民族精神文明水平的提高。』 『對於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學者的作用也不可小視。』舒乙說:『很多非物質文化遺產瀕臨滅絕,一方面緣於傳承人的缺乏;但另一方面,如何在新時代環境下賦予它新的生命,則是學者義不容辭的責任。』 『在為群眾提供優質文化產品的同時,如何讓群眾了解,如何讓他們產生興趣,是一個值得文藝工作者思考的問題。』舒乙說。上海市博物館的做法讓舒乙稱讚不已,他介紹說,在一些展覽期間,上海市博物館經常會延期關門,因為館長陳燮君發表在當地報紙上的優美通俗文章,讓很多人慕『文』而來。舒乙強調:『這正說明,當學者面向群眾、深入群眾,文化的魅力就能得到更好的彰顯。』 (人物素描:郭紅松 本報記者 柳 霞) |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