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非遺』傳承:莫讓『絕活』成『絕唱』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2-14 00:00| 發布者: 沙舟| 查看: 1380|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嚴邦鎮表演絕活的資料照片。   傳承人在『非遺』保護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因普遍存在高齡化、後繼乏人和生活困難等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保護面臨挑戰。我們保護『非遺』,首先 ...

嚴邦鎮表演絕活的資料照片。

  傳承人在『非遺』保護工作中具有重要地位。然而,因普遍存在高齡化、後繼乏人和生活困難等問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保護面臨挑戰。我們保護『非遺』,首先要保護傳人。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絕非一時之舉,也非一日之功,目前尤須構建更加成熟、科學的傳承人保護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能夠賦予『非遺』項目以活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給予傳承人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突然人亡藝絕

  12294歲的嚴邦鎮與世長辭。作爲浙江省衢州西安高腔的『活化石』,嚴邦鎮以『一個人演出一台戲』而聞名,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高腔是明代弋陽腔與後來的青陽腔流變派生形成的諸聲腔劇種,2006年文化部將西安高腔在內的五種高腔腔調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嚴邦鎮16歲開始學唱西安高腔,一直唱到87歲。他能同時演奏鑼、鼓、二胡、笛子等13種樂器,一人集吹、拉、彈、唱於一身。87歲之前的10年時間裡,他每年有七八個月在外奔波,杭州、溫州、瑞安、樂清、金華等地都留下過他的足跡。

  浙江省衢州市柯城區文化局文化管理科科長余仁洪說:『嚴邦鎮作爲一名民間藝人,終身獻身民間藝術。作爲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人,他大力傳播西安高腔,讓這一瀕臨滅絕的劇種發揚光大。他的去世,標誌著一部西安高腔傳奇的終結。

  『絕唱』屢響幾多無奈

  【朱三與劉二姐】是流傳在富春江畔數百年的民間敘事長詩,長達1000多行,被專家認爲是漢民族中罕見的藝術瑰寶。在2007年浙江省首批公示的271個『非遺』代表性傳承人名單中,【朱三與劉二姐】長篇敘事民歌的兩位傳承人名列其中。

  20多年前富陽會唱【朱三與劉二姐】的民間歌手有37人,當時年齡已在5792歲之間。20年後,這些歌手大多過世,後繼乏人。而這次公示的『劉二姐』傳承人均已80高齡。

  面臨『人亡歌亡、人走技絕』之憂的不僅是【朱三與劉二姐】。在浙江省包括平陽木偶、杭羅、瑞安木活字印刷術等在內的226個申請保護的『非遺』項目大多面臨後繼乏人的困境。

  身懷絕技的老藝人時刻都有可能去世,保護傳承人要爭分奪秒!列入浙江省首批傳承人公示的271人中,年齡最大的98歲,最小的41歲,平均年齡65.3歲。也就是在申報公示期間,寧波北侖有近百年歷史的民間曲藝『唱新聞』第三代傳人顧阿火以98歲高齡去世。而他唯一的弟子也已68歲,而且只能表演片斷,不能像顧阿火幾天幾夜唱全本。

  餘姚有個『雀咚咚』的民間曲藝品種,2003年還有4位傳人,到2005年初已全部去世。文化部門在慈谿普查時意外發現一敬老院裡有一位82歲的老人還會演唱,立即組織搶救性保護。不久,這位老人也去世。景寧畲族傳統祭祀儀式中的做功德等民俗有深厚的文化內涵,是畲族民眾禮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極具個性的民族藝術。一位畲族老藝人最擅長主持這樣的儀式,有關部門得知後登門時,老人剛剛辭世。後來景寧畲族傳統祭祀儀式申報『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時,由於沒有正宗傳承人,申報錄像體現不出畲族原生態的韻味而名落孫山。

  保護傳承人刻不容緩

  傳承人的去世,讓原汁原味的『唱新聞』成了『絕唱』,以後也許只能在文字、錄像中尋找獨特的韻味。因爲『非遺』是以人的聲音、形象和技藝作爲表現手段,並以口傳心授得以延續。如果搶救保護不利,因傳承人的消失,一些原生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會『人亡藝絕』。

  非物質文化遺產最大特點是在於以人作爲載體進行傳承,因此,對『非遺』的保護必然要強調對傳承人進行保護。

  著名民俗學家烏丙安曾經這樣評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看不見的,它需要以人爲載體傳承,傳承人的身上承載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薪火。』

  多年來關注和參與民間文藝搶救工作的作家馮驥才也曾這樣說: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十分脆弱的,往往是『人死藝亡』。傳承人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靈魂,如果沒有傳承人,非物質文化遺產就根本不會存在。

  然而,現在的一個現實卻是,有些『非遺』項目後繼乏人。

  有關專家指出,由於學藝時間長、要求高、收入低,現在許多年輕人不願『入行』。如東陽木雕,傳承人的子女都覺得這一行艱難。與川劇『變臉』媲美的寧海『耍牙』,堪稱我國戲曲表演藝術之一絕。而練『耍牙』常常要磨破嘴皮、蹭爛牙床,從2顆牙練起一天天增加到4顆、6顆……所以學的人很少,不得不從外省招徒。

  近年來,浙江省『非遺』保護走在全國前列,並較早開始重視解決『非遺』傳承難這一現實問題。各地採取諸如入校園、進課堂等措施。如泰順職業高中設立了青田石雕班,培養青田石雕製作的後續人才;湖州嘗試剪紙進入小學勞技課,樂清建立民間工藝實驗基地,讓『黃楊木雕』、『細紋刻紙』走進中小學第二課堂等。

  在浙江省衢州市,記者了解到該市對國家級、省級的傳承人每年可以拿到相應級別的傳承補貼,以幫助傳承人更好地開展傳承工作。市縣文化部門還根據上級部門要求和當地非遺傳承人現狀建立了相對成熟的傳承人的保護機制。該市各級文化部門還在每年伊始開展『服務傳承人月』活動。代表性傳承人的認定、傳承經費補助、建立傳承基地(傳習所)、訪問制度、服務月活動等工作結合,形成了一個較完整的非遺傳承人保護機制。

  但是,該市從事非遺研究的工作人員說,對『非遺』傳承人的保護絕非一時之舉,也非一日之功,目前尤需要構建更加成熟、科學的傳承人保護的長效機制,一方面能夠賦予『非遺』項目以活力和生命力,另一方面給予傳承人一個良好的生存和發展空間。(本報記者 嚴紅楓 通訊員 杜大強)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