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韻國學網 首頁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查看內容

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光明日報】推出:2010文化『智事』看點

國學新聞| 文化新聞

2011-1-21 00:00| 發布者: 對酒當歌| 查看: 1303| 評論: 0|來自: 光明日報

摘要: 戲曲舞台星光熠熠 雲南『農村文化戶』演出 無臂鋼琴手劉偉 京劇【赤壁】 ...

戲曲舞台星光熠熠

雲南『農村文化戶』演出

無臂鋼琴手劉偉

京劇【赤壁】

孔子學院『洋學生』

回眸2010年,『文化中國』圖景燦爛。圖卷之中,有濃墨重彩,也有朗月清風,有眾口交贊,也有議論紛紜。撇去浮末,穿透煙塵,直抵我們心靈深處的,是這樣一些事件:或許不是最喧鬧的熱點,卻因飽含深意而耐人品咂;或許不是最閃耀的亮點,卻因匠心獨運而回味悠遠。每一個甚或一類事件背後,折射出智慧的光芒,映現出一個文化大國且行且歌且收穫的氣度與胸懷。

這種智慧,來自把握全局的前瞻決策,來自駐足潮頭的實踐經驗,來自親近生活的平凡『草根』。而百股清川匯聚,便是一片智慧海洋。因此,我們請來專家團隊,盤點過去一年的四類12件『文化智事』。

點評嘉賓:

周: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

陳小申:

【中國文化產業年鑑】常務副主編

張春河:

中國傳媒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教授

謝倫燦:

【中國娛樂產業】雜誌執行主編

惠普・文化民生

1 根植鄉土情

2010年,『農村文化戶』現象引人注目:業餘的『農民明星』成了鄉親們眼中的『文化新貴』,成了夢想中的『職業演員』。同時,國家話劇院、中央芭蕾舞團……幾大文藝『國家隊』紛紛下鄉,把演出觸角伸到二三線城市甚至廣闊鄉間。加之『農家書屋』花開滿村落,電影放映深入到村頭,鄉村文化愈加多彩。

2 『秀』出草根夢

2010年,『草根』文化更加回歸本質――由兩個農民工組成的『旭日陽剛』組合,因翻唱歌曲【春天裡】而成名;兩個年過而立的『老男孩』,演火了一部關於夢想的短片;真人秀【中國達人秀】開播以來,失去雙臂的劉偉用雙腳彈響鋼琴,孔雀哥哥為病妻『展翅』舞蹈……『秀』出才藝,更帶來溫暖。

3 『博』聚萬民聲

截至201010月,我國微博服務訪問用戶規模已達12521.7萬人,微博正以『井噴』的方式在全國迅速鋪開。『今天你微博了嗎?』越來越多的人見面這樣問候。在『微時代』,社會角色各異的普通人開始借微博行使話語權,以此為平台享受社會文化的豐富與精彩。微博本身,也成了新時代一個值得關注的文化現象。

點評:

謝倫燦:草根、鄉土、微博,三個關鍵詞有着某種程度上的聯繫――『草根』源於人們心中的『鄉土』情懷,而『微博』消解了各路『明星』與大眾的對話屏障,為『草根』提供了一片更自由的話語空間。縱觀過去一年,文化藝術從城市邁向農村,話語權力從精英走向大眾,平台在拓寬,思想在活躍,輿論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大眾文化的內涵和外延更豐富了,更多的『大眾』被融入,更多的『大眾』在創造,這不僅是文化層面的一個代表,更是一個時代的標誌性特徵。

一個個獨立的事件因為這樣的關聯匯聚起來,其智自現:文化根植鄉土才會青春長在,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並非涇渭分明,具備了相應的空間和舞台,夢想就有變成現實的可能。草根文化藉助現代傳播技術和平台,從幕後走向前台,這是文化繁榮的應有之現象,其深層的意義在於文化民生理念、文化多樣選擇之下形成的良性文化生態圈,將繼續促動文化的創造和繁榮。

盛放・文化產業

4 宏觀決策的睿智判斷

2010年,中國文化產業獲得了極其有力的政策支撐――【關於金融支持文化產業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和一系列銀企合作舉措出台,【關於進一步推動新聞出版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國務院辦公廳關於促進電影產業繁榮發展的指導意見】、【『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倍增計劃】等一系列政策也陸續問世。

5 業界精英的自我提升

延續整個2010年的,是文化體制改革的傲人成績:國有文藝院團改革向縱深拓展,眾多文化企業上市的腳步聲如急管繁弦――812,樂視網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1028,中南出版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A股上市交易,而噹噹和優酷也在歲末於海外市場成功上市……

6 智庫群體的學術擔當

2010年,『全球文化產業學術聯盟』宣告成立,來自全球20余所知名高校的文化產業專家共鑄『同一個夢想』;『2010年中國文化產業30人論壇』等大型學術活動相繼展開,獻言匯智……在後金融危機時代,文化產業智庫群體攜手並進,彰顯出學術服務決策的決心,對『學術不應束之高閣,而應經世致用』做了響亮的回應。

點評:

范周:2010年,文化體制改革進入全面推開、攻堅克難階段,文化產業業已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有了宏觀政策環境的推動,其存量釋放與增量開發會使其很快成為地方經濟發展的全新增長點,更會以空前速度影響中國的未來。具體分析,首個金融全面支持文化產業的指導性文件出台,填補了文化產業發展的『短板』,彰顯了國家發展文化產業的本土雄心和全球視野,更彰顯着一種富於遠見的宏調行動的開啟;一批批優秀文化企業在資本市場上崛起,用優秀的成績單告訴未來,『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崛起,有望催生新型藍籌公司;而與業界交相輝映的,是學界的攜手並進。這種行動,體現了中國文化產業智庫群體高遠的責任感與服務社會的決心。2010年文化產業的可喜成績給『十一五規劃』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2011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文化產業將迎來井噴式發展。

流遠・文化傳承

7 同根同源合璧夢

2010515,珍藏在海峽兩岸博物館的【富春山居圖】在北京太廟通過屏幕實現了『合璧』。20116月至9月,台北故宮將隆重推出『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這一創作於660年前、一分為二360年並在兩岸分藏60餘年的山水名畫的合璧,昭示着『堅冰』的融化,新的文化春天的到來。

8 生生不息傳承魂

20101116,京劇、針灸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就在這一年,中國的木活字印刷術、水密隔艙福船製造技藝和維吾爾傳統表演麥西熱甫也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遺急需保護名單。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引起了越來越多人的關注。

9 跨越重洋傳播力

『相知無遠近,萬里尚為鄰。』2010年,全世界新增孔子學院40所、中小學孔子課堂97個,文化使者『孔子』的足跡遍布世界上96個國家和地區。在全世界322所孔子學院和369個孔子課堂上,世界多樣文明的交流對話與人類社會和諧共生的理想交融、碰撞,燦爛悠遠的中華文化也隨之煥發出歷久彌新的時代之光。

點評:

張春河:某種程度上,文化決定着人類的未來。同宗同源文化背景下,暫時的政治爭鬥、軍事衝突,掩蓋不住向心統一的趨勢,共同的文化,凝成了一個擁有共同情感而彼此理解的世界;但前提是始終把握文化的坐標,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傳承與創新中暗合文化背後的內在邏輯。

京劇與針灸列入『非遺名錄』,向世界展示了古老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名片;孔子學院在海外遍地開花,成為中外文化之間的橋梁,並成為當代中國『走出去』的符號,也使得中國在國際上擴大影響力成為可能。但可能不等於現實,大國崛起需要的是深層次的決策智慧和公開透明的制度支持。橋梁如何搭建?如何讓橋梁更加暢通更加亮麗?這是一個漸進的國家工程,任重而道遠,需要從長計議。如何更好地繼承和發揚傳統,使其發揮更大的作用,仍是我們需要思考並致力解決的重要任務。

揚帆・文化創新

10 三網融合的中國步調

201066,三網融合試點方案獲得通過。這一消息為業界提振了信心。當中國網民數量逐漸向5億靠攏,當首批互聯網電視牌照發放,當國家網絡電視台成立、數字出版產值超過了傳統出版業……新興產業呈現出百舸爭流的發展態勢,文化與科技的雙輪驅動,正在讓這個時代迸發出有力的足音,也為未來創造着新的市場邏輯。

11 科技亮劍的中國氣魄

被譽為上海世博會中國館鎮館之寶的【清明上河圖】,以『會動』的科技手段,上演了現代科技的『點石成金』術,成了『中國智造』的有力註解。與之類似,2000多台電腦,5000多台專業燈具,2000平方米LED光網……勾勒出一個流淌在珠江上的海心沙,使廣州亞運會開幕式完成了一次驚艷的超越。

12 百花競妍的『中國出品』

2010年歲末,好戲正當台――縱觀全國電影院線,【趙氏孤兒】、【非誠勿擾2】……國產影片吸引了大批擁躉;看劇場院館,原創舞劇【馬可・波羅】、大型歌舞【魅力東方】、經典話劇【四世同堂】,精彩節目令觀眾目不暇接。動漫市場勢頭正健,全年國產原創動畫產量超過20萬分鐘,文學創作碩果纍纍,『中國出品』,競芳吐艷。

點評:

陳小申:創新是文化發展的動力源泉,包括技術手段、體制機制、資本運營、內容創作等。達芬奇說『藝術藉助科技的翅膀才能高飛』,當下文化與科技的融合互動催生出新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新的文化形態、文化業態,儘管存在着科技是『惡之花』還是『智慧果』的爭執,但文化是軟實力,需要科技的硬支撐。同時,文化科技創造出的社會形態和市場邏輯,迫使相關產業或行業升級轉型,並持續影響着文化創造力、傳播力和競爭力。

技術創新與人文創新從來都是形影不離的,技術手段日臻成熟之時,對於內容創新的呼喚勢必愈加迫切。我們需要足夠前沿的科技手段來推動文化產品創作,更需要高質量、有衝擊力的原創作品。當前最為緊要的問題是,如何發揮文化創新的潛在能量,使之成為推動文化體制改革的巨大力量;如何為文化創新營造適宜的氛圍和土壤。這不僅寄望於社會底層的探索和資本本性的拉動,更考驗着決策者的膽識和智慧。


鮮花

握手

雷人

路過

雞蛋

相關閱讀

最新評論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返回頂部